看板: Buddhism ◎ 連線佛教版 板主: fox |
閱讀文章: 第 20/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prajna@Lion (火之舞),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Re: 佛陀從頭到尾只講了阿含?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un Oct 28 12:17:29 2001) 轉信站: Lion ==> 於 醉思樓主 (suechen@bbs.ee.ntu.edu.tw) 文中述及: : ※ 引述《racoon.bbs@bbs.ntu.edu.tw (曬太陽的貓)》之銘言: : : ==> lskuo.bbs@amtb.2y.net (妙音) 提到: : : > 【 在 pcchou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最初華嚴三七日 : : > 阿含十二方等八 : : > 二十二年般若談 : : > 法華涅槃共七載 : : 實際的情形應是世尊從頭至尾只講了阿含 而阿含所言之精義內容一貫且相互呼應 : : 其它的佛經 尤其大乘經典 均是後人託名而造 : : 最早的大乘經典都在佛滅後四百年左右才出現 : : 或從阿含中引伸其義以適應當時人心需求或抒發作者之心得 : : 略舉證據 1 每部後期經典都和當時文風與文學體例相吻合(如中國的唐詩 : : 宋詞等等) : : 2 同樣講佛陀涅槃 就有各種南北傳涅槃經典講述各種不同事實--- : : 而佛陀逝世之事實只有一個 : 請問一下,既然佛陀從頭到尾只講了《阿含經》, : 《阿含經》是指《四阿含經》嗎? : 這四部都是佛陀親口所講嗎? 這已經是兩千多年前的事了, 沒有辦法這麼確定的說佛陀只講了阿含經. 可以確定的大概只是在佛滅後數月, 大迦葉尊者召開經典結集, 由阿難 尊者誦出經, 優婆離尊者誦出律. 大家無異議後, '就這麼說定了'. 那 些老老老師兄們可都是精進的很, 博聞強記又優秀! 這時並沒有文字形 式的經典. 聽說後來又有幾次結集. 這些'就這麼說定了'的結集經過數 十年, 數百年(?)的口耳相傳後才有文字形式的經典出現. 最先出現的 文字書寫經典就是北傳阿含經和南傳尼柯耶的巴利文本(也有好幾個版 本). 北傳四阿含大概是隋唐時翻譯過來的, 因為戰亂以及某些因素, 也有許多阿含經的經文或不同的版本失傳.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阿含經, 只能說是相當接近佛陀在'人間'對'四眾 弟子'的教導. 這部經典的確是相當的重要, 包含了佛陀的基本教義, 及佛法精髓. 但佛陀也外出扥缽, 他在人間遊行時對在家佛弟子的說法, 以及和外道的論議, 並不一定都有阿難或其他弟子跟在身邊. 所以這些 說法不見得會在經典結集時被誦出. 同樣的, 佛陀被稱為天人師, 常常 對諸天說法, 說法地點有時在人間, 有時在天上, 說了什麼, 可能沒有 多少'人'知道. 所以有些人認為後來出現的經典不排除是天界的回傳, 這也相當的合乎道理. 總之, 在經典中並沒有看到佛陀要我們依照歷史考據來判斷某部經是否 為佛說. 鑽研及爭辯歷史考據對於佛法理解也不見得有什麼幫助. 佛陀 教導判斷是佛說或非佛說的方法是: 與經典相應, 不違背戒律. 佛陀為 什麼教導這種方法而非歷史考據法或許值得我們深思. 當然啦, 歷史考 據也有值得參考之處, 它幫我們選了一部基礎而核心的經典---阿含經. 大家一起來讀阿含經吧! :) (獅子吼站上目前正在讀中阿含經, 歡迎 參與) 以上僅供參考! 附錄: 摘自佛使比丘著作[一問一智慧] .............................................................................. (16)「對某個教法,若生起是佛說或非佛說的懷疑時,我們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佛陀設定一個檢核的原則:對照經典( Sutta )──法,來審查及判斷, 並與毘奈 耶( Vinaya )──律作比較。這個原則是建立在不相信任何人,或不以任何人為權威的 基礎上。 若有人發表論述,自稱是從佛陀或一群博學的長老聽來的教法,並說用它來修行可以 滅苦。如果我們對他的言論產生懷疑,佛陀說要用二種方式進行檢核: (一)對照經典以審查、判斷。經典是將各種不同的教誨予以系統化集成,它有明確 的軌則,若某種說法不符合這個軌則,那麼就拋棄它。 (二)與毘奈耶比較。毘奈耶是一種典範、準繩、明確的制度,若某種說法不符合這 個制度,那麼就拋棄它。 不要一聽聞就相信,例如某個比丘說這教法是我從佛陀那兒聽來的,或說是聽聞於僧 團長老和博學的人,而他們都說這是輾轉從佛陀那兒聽來的。雖然如此,也請各位務必先 起疑,並且去審查它,然後對照經典去判斷,它如法嗎?與毘奈耶比較,它如律嗎? 這是個保障的工具,即使佛教延續了二千年、三千年、五千年,甚至數千年、數萬年 ,假如這個原則一直保存使用,佛教或法、律將不會被毀滅或混淆。所以它是一個非常有 用的原則,名叫「四大教法」【譯註一】,這是佛陀設定以經和律作為檢核根據的教導, 他沒有提到阿毗達磨( Abhidhamma ),只提出要以經典來審查、判斷,及與毗奈耶作比 較。 【譯註一】請參考巴宙譯,《南傳大般涅槃經》, 55 頁;《長阿含經》卷第三,(《大 正藏》第一卷,17∼18頁) --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滿衣 Ξ 獅子吼站 <cbs.ntu.edu.tw> 版面介紹: ☉ Education 版 - 關懷教人成人的百年志業 (本站精華區完備歡迎參閱) |
閱讀文章: 第 20/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