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連線佛教版 板主: fox |
閱讀文章: 第 123/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jtprt.bbs@yikun.nstdc.nthu.edu.tw (jt5354), 看板: Buddhism 標 題: 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修行綱領 發信站: lotus (Wed Sep 18 09:50:36 2002) 轉信站: Lion!news.ntu!spring!ctu-peer!news.nctu!news.cis.nctu!lotus Origin: yikun.nstdc.nthu.edu.tw 發信人: jtprt (jt5354), 信區: AgamaSankhepa 標 題: 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修行綱領 發信站: 蓮花佛學世界 (Wed Sep 18 09:48:22 2002), 轉信 四 諦 苦諦:文藝表現階段。貼切入微的觀察生命之苦,不自欺的表現生命之美;由越沈重 的哀傷,越艱苦的掙扎,表現越雄健的信願,越悲憫的毅力;連番的奮發挫折 ,表現滿懷的希望。觀三毒緣起,表現朵朵微笑。 集諦:知識分析階段。科學實驗(偏重自然現象)、計量統計(偏重社會現象)、辯 證分析(偏重思維世界)、因緣觀照(照見五蘊皆空)。修四念處觀三毒因緣 。 滅諦:涅槃解脫階段。由煩惱(情智衝突)的生生滅滅到煩惱的不生不滅(情智交融 )。由觀緣起無我到厭離三毒纏繞而入無願三昧,由無願三昧而精進不放逸, 而入八風吹不動的無相三昧,兼融自由(不主宰)與自律的無我三昧。 道諦:日常生活階段。由恐懼焦慮、冷漠到無畏自在慈悲的五蘊(五個世界)和三業 大用(身、口、意);由主宰欲、耽溺(依習氣好惡團團轉,不依生命實際需 要)到自由與自律。 五 根 信根:相信人格可以大自在大無畏(不憂不懼);相信幸福(人人身心需要的滿足) 可以在人間實現;相信佛法僧三寶的普及是人間淨土的保證。 勤根: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精進是成就三寶的必要條件。 念根:視聽言動憶念三寶普及。精進,使人不昏沈;念念不忘,使人不散亂。 定根:不散亂、不昏沈就是定。只有在此定中,人才清楚自己的身心需要,是可以量 化(時間、次數…)和調整的。有此定,人就不耽溺,成長就事半功倍。 慧根:慧是不主宰,不耽溺的自由心靈,能洞察眾緣。 四 念 處 身念處(內觀生理變化):觀地(關節鬆緊)、水(濕燥分泌)、火(體溫冷熱)、 風(呼吸脈搏快慢)。專意呼吸,能使人入甚深禪定。觀四大則四大皆空。 受念處(內觀逆順習氣之苦樂感受):由六根六識的趨避觀習氣好惡,逆習氣則苦, 順習氣則樂;由六境好惡觀貪瞋的生滅無常,順我則貪,逆我則瞋,我指主宰 欲和耽溺習氣;由貪瞋的生滅無常觀過去心(戀與悔)、現在心(放不下什麼 、拿不起什麼、不自在什麼、無聊、躊躇、鬱悶、緊張、散亂、恐懼、昏沈… 等又是什麼)、未來心(猜疑、恐懼、嫉妒、盼望的是什麼);由三心觀是非 判斷,善惡取捨、美醜好惡如何受三心影響。 心念處:內觀念頭生滅奔竄飛逝,究竟放不下什麼,內觀念頭阻滯遲緩,究竟想不通 拿不起什麼;放不下就散亂,拿不起就昏沈。人要懂得休息。 法念處:觀主宰欲和耽溺習氣影響念頭,再影響感受情緒,再影響生理,由細而粗, 唯有定慧雙修精進不放逸又耐心,才能成就無我(斷主宰欲和耽溺)慈悲。 七覺支 (1)四念處; (2)擇法(觀照主次要因緣,創造最有利於修行弘法的條件和環境) ; (3)精進(向佛、學法、強僧); (4)法喜洋溢; (5)身心輕安; (6)定 (無緊張、散亂、昏沈);(7)捨(無焦慮)。 四神足 (1)欲三昧:厭離貪瞋生滅相續,不願再有五蓋(貪、瞋、散亂、昏沈、疑)糾纏 ,發願出離。入無願(無所有)三昧。 (2)勤三昧:精進不放逸,勤斷主宰欲與耽溺,勤生慈悲救濟苦難的大智大能。入 無量三昧。 (3)止三昧:三際托空,養精蓄銳。入無相三昧,六境不耽溺。 (4)觀三昧:洞悉因緣,速速成就與普及三寶。入無我三昧,自在無畏。 四正勤 (1)已生之惡令斷; (2)未生之惡(三毒五蓋)令不起; (3)已生之善令增; (4)未生之善(戒定慧三學,護持三寶,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令起。 八 正 道 (1)正見:四諦十二因緣、三寶六和僧。 (2)正思:眾緣生滅,不主宰,不耽溺,不冷漠。 (3)正語:忠實知見因緣的語言表達。不自欺欺人。 (4)正業:創造幸福快樂美感但不製造痛苦煩惱的行為因緣。 (5)正命:有助三寶成就因緣的經濟生活。 (6)正勤:群策群力成就和推廣三寶。 (7)正念:修四念處成就是成就人間淨土的基礎。 (8)正定:發出離心入無願三昧(不願再有三毒相逼),發菩提心入無我三昧(不 主宰、不耽溺、不冷漠),功力圓滿入無相三昧大自在大無畏。 五 力 (1)信力:自覺的自信,八風吹不動。 (2)勤力:入無量三昧(慈悲喜捨,風塵僕僕)。 (3)念力:照見五蘊眾生苦空而大悲大願大行。 (4)定力:心平氣和、神閒氣定;知足常樂、持盈保泰。 (5)慧力:速速成就六和僧(知見一致,初果;持守共訂戒律;權責分明;思維、 語言、行為和樂互動以住持佛法);速速建設人間淨土,使人人免於匱 乏、免於恐懼、免於焦慮。 --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 禮敬世尊 、 阿羅漢 、 正等正覺 ) ※ 來源:•蓮花佛學世界 lotus.twbbs.org•[FROM: 6.c18.ethome.net.tw] |
閱讀文章: 第 123/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