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Xfile ◎ 佛教 X-FILE 板主: root |
閱讀文章: 第 7848/8639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belleyyc (烏龜慢走) 標題: Re: 觀色無常-7 時間: 2008年11月25日 21:16:43 星期二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觀色無常-7〕 (略) > 世尊先說“我對這五受陰的五個類型,很清楚的知道它們是怎麼回事”,五種,就是 > 五個類型,陰有什麼類型?世尊說陰有“陰的本體,陰的集,陰的味,陰的患,陰 > 的離等”五種變化。以色來說,那就是“色(的本體),色集,色味,色患,色離。” > 以此類推,“受想行識”也是一樣,都有“陰,集,味,患,離”,五種型態。那麼這 > 五種型態又是什麼呢?世尊就連同五陰一起說明。 > ==================================== > 云何色如實知。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實知。 > ==================================== > 色是怎麼回事?世尊說所有的色都是由“四大”以及四大的變化所構成的,四大在別 > 的經裡世尊說過了,就是“地水火風”,這四樣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元素,一切色就是 > 四大元素和它們的變化所造成的,變化叫作“造作”,四大以及四大造色,我們叫它 > 為(命名為)“色”,也就是“名色”。色就是這麼回事(色如實知),因為地水火風 > 和它們組成的物體是可見的,所以宇宙間的任何事物及其變化,都叫作色。 感謝學長解說:) 有些小疑問(可能是國文造詣不佳所引發的問題),還請學長不吝指教。 所以,根據學長上述的解說,五蘊的「色」,包括,內、外色,及自身、他人、 外在世界等?而所謂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其實只是色從粗到細? 也就是,受、想、行、識其實都是色的造作變化? (這個與我在 <[問題]<<雜阿含卷一>>> [見buda-digest] 提問的第一個問題相關) 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五蘊中說「色」是概略的說法,在十二因緣脈絡,其實是「名色」? (根據學長的說法,讀起來應該是,不過,還是在確定一下...) > ==================================== > 云何色集如實知。於色喜愛。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實知。 > ==================================== > 對於色的喜愛,叫作色集。誰對色會喜愛?當然是指人而言,因為我們對人以外的 > 生物是否會喜愛任何其它四大的組成物是無從得知的,世尊說色集就是這麼回事: > “人們對四大組成物及其變化的喜愛”叫作“色集”。 ^^^^^^^^^^^^^^^^^^^^^^^^^^^^^^^^^^^^^^^^^^^ 世尊(還是學長?)對於「集」字的詮釋似乎不同於一般國文字的解釋? 因為一般來說,「集」字有「匯集、集聚」之意(類似蘊的概念), 因此,在理解「色集」時,不是應該也包括構成色的組成物及其條件/因緣嗎? (只是一般人,不會想到這些條件及其組成的因緣,而認為所見色是成品。) > ==================================== > 云何色味如實知。謂色因緣生喜樂。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實知。 > ==================================== > 色味又是怎麼回事?色有味道嗎?不是的,這個“味”字世尊說“促成色令人喜愛” > 的條件,那條件叫“緣”,所以世尊說“色因(為)緣而(令人)生喜樂”,四大和 > 四大造作因為有令人喜樂的條件,所以叫作色味。色味就是這麼回事。 承上,構成喜愛的條件/因緣,不是應該是歸為「色集」嗎? 色味,不是應該是指「喜愛」(受)? 學長(世尊?)對於「集」與「味」的解釋,好像已經不同於這些字本身的意思? 進一步,我也有一個困擾,這是之前在討論四不壞淨成就時引發的,可能應該也是 國文問題,真是不好意思,連帶一起問好了,還請各位學長見諒:P 因為英文字本身(或透過句子),可以顯示出其狀態,因此,是名詞,還是動詞 (包含過程)清楚可見,但是在佛經的經文句型中,經常都是名詞,以「色集」為例, 這集字,既可是動詞(指過程)又可是名詞(集聚的那個「半成品」),碰到這樣 的情形時,不知道各位學長是如何處理的? 感謝:)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台灣大學 |
閱讀文章: 第 7848/8639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