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730/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標題: 請教因緣法就是緣生法嗎? 時間: Sat Nov 18 08:56:21 2017 請教因緣法就是緣生法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09:20:29 2017 《北傳:雜阿含296經》 云何為因緣法? 此有故,彼有;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 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 、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 《南傳:相應部12相應20經》 什麼是緣起? 以生為緣而有老死、以有為緣而有生、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受為 緣而有渴愛、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識為緣 而有名色、以行為緣而有識、以無明為緣而有行 什麼是緣所生法? 老死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 生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 有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 取……渴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無明是無常的、有為的 、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 這些被稱為緣所生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6.htm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09:25:46 2017 這問題,印象中婆沙有,各部派的詮釋。近來嚴重感冒沒力氣找。 我比較能接受的詮釋是,因緣法在說理,緣生法在說事。 有人提出,有生應該就有滅,應該還要有個緣滅法來對稱。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09:32:36 2017 所以因緣法是在講無明, 行, 識..是有因果關係的; 綠生法再進一步說無明緣行, 行 緣識....是這麼解釋的嗎? 例如你阿祖, 阿公, 阿爸和你是有關係的(因緣法), 而且是妳阿祖生阿公, 阿公生阿 爸, 阿爸再生你(緣起法)....是這麼解釋的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09:36:23 2017 Dylan Goh 這就是我的疑問呀!! 因緣法就是緣生法嗎? 我覺得兩者講的好像是同件 事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09:50:43 2017 Dylan Goh 或是緣起法是因緣法的內容之一? 例如car只是vehicle中的一種?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09:55:17 2017 Dylan Goh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11:29:47 2017 因緣法是指法則, 就如 Peter 兄說的 : 阿祖生阿公, 阿公生阿爸, 阿爸生我. 這是 法則, 不會有阿祖直接生下我的情況, 或是我生下阿公的情況. 緣生法就是在法則下的產物, 也就是說, 我是緣生法. 阿爸也是緣生法.... A生B, B生C, C生D ..... 這是法則. A, B, C, D 就是基於此法則的產物.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11:33:00 2017 或許緣生法應叫緣生物才容易理解,換言之,眾生萬物都是因緣法下的緣生物!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11:45:44 2017 只要有解釋清楚, 說物或法都可以. 只是說物可能會被想成是 "物質" . 所以經典中習慣用法來表示 "萬法". 一切法, 就是十二入處. 一切法, 可分為 "有為法" 與 "無為法". 有為法, 就是緣生法, 它的生滅法則就是根據 "因緣法" (緣起法). 金剛經名句 :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有為法" 就是指 "緣生法"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12:18:00 2017 Heaven Chou 同修您的高見又讓我起惑了, 可謂無為法? 一切不是都是因緣所生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12:30:22 2017 涅槃不就是無為法了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12:39:27 2017 可參考雜阿含 293 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3.htm 《雜阿含 293 經》卷12:「 此甚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如 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 、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 (CBETA, T02, no. 99, p. 83, c13-17) 佛陀說緣起甚深, 緣起就是有為法, 若生、若住、若異、若滅. 還有更甚深難見, 就是無為法, 也就是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 這是 不生、不住、不異、不滅. 凡是因緣所生法, 當因緣不再時, 該法就不會繼續存在. 而涅槃不是緣生法, 否則涅槃也會有 "非涅槃" 的時候. 所以一切法簡單可分為二法, 凡是世間法, 都是有為法, 緣生法. 而涅槃是無為法, 甚深難見, 我也是先這樣理解而已.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20:21:38 2017 因事說理 或以理明事 謂之法 即是有為法 從有為法突破 不被法綁住 稱為無為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Nov 19 00:15:56 2017 Dylan Goh 您說的大概是出自龍樹菩薩中論的偈頌 《中論》卷4〈觀四諦品 24〉:「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CBETA, T30, no. 1564, p. 33, b11-14) 所以前提在第一句已經指出,這裡談的法是指【眾因緣生法】。 另可參考龍樹菩薩所著大智度論,同樣指出有為法才是因緣生,無為法不從因緣生。 《大智度論》卷19〈序品 1〉: 「三從因緣生,一當分別——法念處:有為,從因緣生;無為不從因緣生。」 (CBETA, T25, no. 1509, p. 201, c4-5)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Nov 18 18:34:19 2017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Nov 19 00:09:06 2017 1.金剛經的有為法的[有為],查梵文版是sa?sk?ta?(sa?sk?ta),或許類似於巴利文的 sa?khat?~ (我沒真正學巴利.梵文,很可能弄錯!) 2.而阿含經有定型句: 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anicc? [sa?khat? ]pa?iccasamuppann?,其中[有為的]sa?khat?(是 [行]sa?kh?ra的過去分詞)有被[造 作]的意思,譚尼沙羅尊者譯fabricated也凸顯了此意涵 3.12支緣起的的每一支是[緣所生(的)] 菩提尊者dependently arisen, 譚尼沙羅尊 者: dependently co-arisen,淺見是:上座部講所謂的[緣起],應是指前後支的關係是 此有故彼有..,其中每一支是有特定的內容的,未必適合擴大到所謂山河大地等其他事 ~供參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Nov 19 00:45:36 2017 我對梵文巴利文也不懂, 或許在文字學的解釋是如 Lee 師兄所提的, 但佛陀在經中 的教導, 或許不同於文字學所理解的意義. 如雜阿含 80 經, 佛陀教導比丘觀察五蘊為無常、磨滅、不堅固、變易法. 《雜阿含 80 經》:「若比丘於空閑處樹下坐,善觀色無常、磨滅、離欲之法。如是 觀察受、想、行、識,無常、磨滅、離欲之法。觀察彼陰無常、磨滅、不堅固、變易 法」 而該經最後有教導: 「無常者,是有為行,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 也就是五蘊皆是無常法,也就是有為法,是緣起之法。 而五蘊中的色蘊,佛陀則教導過: 「當觀知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若細,若好、若 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 相信這裡提到色的範圍,應該有遍及山河大地等一切色法, 佛陀的教導看起來應該就 是指一切五蘊, 包括所有山河大地, 都是無常, 有為法, 從緣起所生之法.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Nov 19 16:30:45 2017 我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確, 五蘊指人從看到(色)乃至心理及身體的反應(受,想,行,識), 所以如果色是無常, 則受,想,行,識即為無常!!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Nov 20 15:20:29 2017 《雜阿含經》卷1:「 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 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 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 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 如是,諸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 (CBETA, T02, no. 99, p. 2, a22-27) 以上是引用雜阿含第 11 經。 經中是說, 色的因、緣無常, 所以色亦無常. 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而 Peter 師兄的說法是 "如果色是無常, 則受,想,行,識即為無常!!" , 這樣推斷也 可以, 前提是此處的受想行識的因、緣是色. 就可以說因為色無常, 所以受想行識無 常.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Nov 19 15:26:23 2017 楊郁文老師講12支緣起的時候,每一支都標上黑色,他說:[因為有無明,所以有[無明的 行]]..其餘可類推; 他寫黑色代表[錯誤,有漏、有取](可google一下),淺見以為這 地方是看待緣起每一支要注意的~供參考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7730/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