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567/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uang-Jen Edward Lin 標題: 請教在阿含經中的 時間: Thu Feb 05 17:51:56 2015 請教在阿含經中的 若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知,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亦復如是 此處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該如何解釋呢? 謝謝~ > -------------------------------------------------------------------------- < From: Bowen Ke Time: Thu Feb 05 22:04:14 2015 舉例來說,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白話口語就是: 色非我 --- 色不是我; 色不異我 --- 色不是我所(我的); 不相在 --- 色不在我之中,我不在色之中。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Feb 06 01:05:45 2015 http://agama.buddhason.org/ad/adSearch.php?keyword=%E7%9B%B8%E5%9C%A8&butt on1=%E6%9F%A5++%E8%A9%A2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Fri Feb 06 10:08:53 2015 可以參考一下這串討論: http://goo.gl/tdyIvi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un Feb 08 12:44:46 2015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book/export/html/4230 緣無明故有行,若 復問言;誰是行?行屬誰?彼則答言:行則是<我>,行是<我所>,彼如是命即是身 ;......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un Feb 08 13:13:18 2015 比如說(我)付出(行)500元;那(我所)得到也要大於或等於500元的回報(行),.....這 可以用來說明-----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 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 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 -------------------------------------------------------------------------- < From: 喬瑟夫 Time: Wed Feb 11 22:43:32 2015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 句就是在講"不相在" > -------------------------------------------------------------------------- < From: 喬瑟夫 Time: Wed Feb 11 22:50:41 2015 http://youtu.be/Bgc1Puw_2vE > -------------------------------------------------------------------------- < From: Bowen Ke Time: Thu Feb 12 23:45:35 2015 【不相(ㄒㄧㄤ)在】,跟【諸相(ㄒㄧㄤˋ)非相(ㄒㄧㄤˋ)】。這兩個詞的"相"字, 字義是不一樣的。兩句在法義上,應該有前後連貫的關係,但不是相同的。 一般來說,無常苦空無我的修習是屬於三三昧中的空三昧。而諸相非相的修習則是無 相三昧。雜阿含80經說: ================================================ 若有比丘作是說:『我於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莫 作是說,所以者何?若於空未得者,而言我得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無有是處 。 =============================================== 因此修習上,應該也是有次第性的。 所以,金剛經常說的,無人我眾生壽者相,不住色聲香味觸法,這應該要有斷身見 (我見)的能耐,才做的到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80.htm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Feb 13 00:27:57 2015 .....(我在網路上一位師兄發表的)....南傳的經典比較清楚,非我,不異我,不相 在 翻譯通常是 不是我、不是我的、不是我的真我。 三者的關係 《蛇喻經》(《中部》第 22 經) 「比丘們!若有『我』,則亦有『我所』?」 「是的!世尊。」 「若有『我所』,亦有『我的自我』?」 「是的!世尊。」 「但既然實際上無法找到『我』及『我所』,那麼,『這是世間,這是自我,我死後 將永久、常住、永恆、不滅、維持永恆的特性?』這難道不是個愚蠢的教義?」 「世尊!這確實是個愚蠢的教義。」 這邊就看得出來是尊重是的是在五蘊中了解生命,這樣的教說才有意義,對於「離蘊 計我」的多半以「身異命異」反駁各種外道! 《蛇喻經》表達「異我」的意思是最清楚的 ,如「色異我」,其實他是說色是我所 擁有的,抱持著有一個「我」...........................................在大 乘經就通用虛妄,因為這些是想像出來的(我、我的、我的真我) > -------------------------------------------------------------------------- < From: Bowen Ke Time: Fri Feb 13 08:54:37 2015 尼柯耶跟阿含經其實各有優點,有時候觀點略有不同,互相對照對法義的了解有幫助 。而且,其實這句,只要在北傳阿含經中,尋找參照,就不難了解其意思。如果不對 照經典前後文,用望文生義就比較容易錯解了。 > -------------------------------------------------------------------------- < From: Bowen Ke Time: Fri Feb 13 09:02:21 2015 例如,雜阿含109經說: ================================================ 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 我在識,識在我。 ================================================ 對照,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就可推出"相在"的語意應該是互相在彼此之中。所 以色與我相在,就是色在我中,我在色中的意思。 經中也有解釋: =============================================== 云何見我中受?謂色是我,受在其中;想、行、識是我,受在其中,是謂我中受 [5]。 云何見受中我?謂色是我,於受中住,周遍其四體;想、行,識是我,於受中住,周 遍其四體,是名受中我。 =============================================== 而色異我的意思,此經也有例舉。認為受是我,而色是我所。這就是一種色異我的我 見。 =============================================== 云何見色異我?若彼見受是我,見受是我已,見色是我所;或見想、行、識即是我, 見色是我所,是名色異我[2]。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09.htm > -------------------------------------------------------------------------- < From: Bowen Ke Time: Fri Feb 13 09:42:00 2015 以下是莊春江的翻譯,看起來南北傳應該是一致的。 ================================================ 「相在(SA);見神中有色,見色中有神(MA)」,南傳作「或色在我中」(attani v? r?pa?),「或我在色中」(r?pasmi? v? att?n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或以色在 自我中,或以自我在色中」(or form as in self, or self as in form)。按:「是 我、異我、相在」即二十種「(有)身見」(薩迦耶見),參看《雜阿含58經》、《雜阿 含109經》。 ===============================================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Feb 13 21:56:16 2015 雜阿含30經.....「若諸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變易、不安隱色言:『我勝、我等 、我劣。』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真實? 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變易、不安隱受……想……行……識而言:『我勝、我等、 我劣。』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真實? 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不安隱色、變易[色?]言:『我勝、我等、我劣。』何所 計而不見真實?於無常、變易、不安隱受……想……行……識言:『我勝、我等、我 劣。』何所計而不見真實?」............相對於南傳....相應部22相應49經/輸屢 那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也同樣針對「是我、異我、相在」是凡 夫"虛妄"性......(我想表達的是﹍﹍﹍大乘佛教<無我>立場解釋並與雜阿含/相應部 是相同的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Feb 13 22:09:28 2015 我再整理雜阿含30經....若諸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受想行識);變易、不安隱( 色受想行識)言:『我勝、我等、我劣。』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 真實?若諸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受想行識);變易、不安隱(色受想行識)言: 『我勝、我等、我劣。』(何所計)而不見真實?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Feb 13 22:22:52 2015 相應部22相應49經/輸屢那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輸屢那!當任 何沙門或婆羅門,在無常的、苦的、變易法的(色受想行識)上<認為>『我是優勝者 』,或<認為>『我是同等者』,或<認為>『我是下劣者』,除了不如實見的原因之外 ,還能有什麼呢?............ 輸屢那!當任何沙門或婆羅門,在無常的、苦的、 變易法的色上<不認為>『我是優勝者』,也<不認為>『我是同等者』,也<不認為>『 我是下劣者』,除了如實見的原因之外,還能有什麼呢?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Sat Feb 14 21:08:13 2015 末學淺見,色是無我,色是因緣四大和合而形成的假色身,都是短暫,生住異滅。 如果要回應樓主的貼,個人會從緣起談起。 緣起的定義 要明白佛教的義理,就必須從緣起論開始。緣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來 的、必然的、普遍的理則,所謂「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當 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因為現觀緣起而成佛。「緣起」並非佛陀所「創造」, 佛陀只是「發現」了「緣起」這個自然的法則,再將此宇宙人生的真理對眾生宣說、 開示。 《中阿含經》雲「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 這是對緣起的定義。 緣起,就是說一切諸法都是由于因緣而生起的。簡單地說,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現 象的生起都是相對的,都是互相存在的關系和條件。如果沒有這個關系和條件,任何 事物和現象都無法生起。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7567/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