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518/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on Kuok Fong 標題: 本人不是佛教徒,但對接觸到一些佛法知識時產生疑問 時間: Thu Apr 24 18:03:07 2014 本人不是佛教徒,但對接觸到一些佛法知識時產生疑問,希望各位能解答 能見聞覺之的意識心仍是緣起的世間法,故是無我、非我 那麼諸佛、羅漢、菩薩或修行者用於觀照諸法空相的心,是否意識心? 是否代表著,一個具覺知能力的緣起現像觀照到自身是因緣起而存在,實無自性,離法 我二執,因此這緣起現像就此止息呢? 還有就是如果能見聞覺知的意識心是剎那生滅,為何進入禪定時這意識心能發現自己 是剎那生滅呢?照道理說,如果是滅了的一瞬間,覺知的功能應該消失了?那為何能知道 自己曾在剎那間滅過呢? > -------------------------------------------------------------------------- < From: York Jiang Time: Fri Apr 25 22:28:29 2014 呵呵....方兄的問法...如果我猜的沒錯,您應該是看到正覺蕭平實的書,才會有這樣 的問法。這邊有很多高手能解答您的問題。您要耐心等一下喔!.... > -------------------------------------------------------------------------- < From: Chon Kuok Fong Time: Fri Apr 25 22:57:52 2014 沒看過蕭平實的書,爭議太大我都儘量避開不看 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疑問 > -------------------------------------------------------------------------- < From: Chon Kuok Fong Time: Fri Apr 25 23:41:19 2014 還有就是,為何如來藏一系的佛家經常用心性、如來藏心來形容法性? 如果我沒弄錯,佛家常說的如來法身、如來藏等,有點近似現代量子力學超弦理論中的 弦,潛藏不見卻能生一切萬法的一種自然定律 如來藏離見聞覺知,但卻稱呼他為心?不怕會產生誤解嗎?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at Apr 26 00:51:23 2014 能見聞覺之(知)的意識心仍是緣起的世間法,故是無我、非我.....反過來問....是無 我、非我能見聞覺之(知)的意識心仍是緣起的世間法? > -------------------------------------------------------------------------- < From: Chris Tan Time: Sat Apr 26 00:52:08 2014 心有很多功能,它能感受(受)、它能記憶(想)、它能思維(行)、它能辨識(識 )。如果經過訓練(禪修)它(心)還能覺察(覺知)自己的心在運作什麼功能(受 、想、行、識),而心當下只能運作一種功能,不能同時運作兩種功能。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at Apr 26 18:03:10 2014 雜阿含139經..........若復見、聞、覺、識、起、求憶、隨覺、隨觀,彼一切非我 、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 -------------------------------------------------------------------------- < From: Chon Kuok Fong Time: Sat Apr 26 19:23:46 2014 不知道這樣野解對不對(先不提第七、八識之類的說法) 就是意識心執持有我、我所,無明生起導致一連串的苦生 而佛教的離苦的方法就是,意識心在禪定中觀察自己,發現自己只不過是一種剎那生滅 的緣起現象,通過這個智慧去斷除意識心所產生的我執,煩惱就不再生起了 然後當達到這個境界的聖者過世時,因為我執已除,業力不再產生動力,意識心亦隨之 而滅去,不受後有,自然不會有新的意識心生起 > -------------------------------------------------------------------------- < From: Chon Kuok Fong Time: Sat Apr 26 19:29:50 2014 不過我有一點感到疑惑的是 南傳森林派的尊者阿迦曼傳記中,記載著他能夠和過去世的諸佛、阿羅漢交談的事蹟 正常來說,南傳的教義並不像大乘 對他們來說,佛已入涅槃,即是從此不再出現在這世間,就算他們承認涅槃是不可思議 的境界,也不會隨便去承認涅槃中有見聞覺知吧? 那南傳的佛教徒是如何看待已入滅的佛能夠回應尊者阿迦曼傳這件事呢?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at Apr 26 19:48:07 2014 我先檢查前題,因為方兄設了一個前題 > -------------------------------------------------------------------------- < From: York Jiang Time: Sat Apr 26 20:33:37 2014 意識心如果能執持有我 ,那麼意識心也可以執無我...,那結論會如何?? 佛教離苦的方法是斷除十結..身見 疑 戒禁取 貪 瞋 色愛 無色愛 掉 慢 無明. ....。我執並不是意識心生起,是以無明為因而升起。不受後有是滅除了引生後有的 條件,也就是以上十結。 一位宿命通者能憶及過去世種種因緣,當然與佛阿羅漢的對話也可回憶起來...這合 理。...一位體證涅槃的住世阿羅漢聖者,還是有見聞覺知,只是不會引生煩惱導致 後有產生而已....。 > -------------------------------------------------------------------------- < From: Chon Kuok Fong Time: Sat Apr 26 20:50:37 2014 謝謝解答 第一個答案先讓我消化一下 至於第二個答案,傳記的原文並非阿迦曼用宿命通 http://dashan.cz/mahabua/ 069 諸佛和阿羅漢弟子們的讚嘆 在此文中他的確是和佛陀交談了,而非回憶起過去世 > -------------------------------------------------------------------------- < From: Chon Kuok Fong Time: Sat Apr 26 20:51:23 2014 尊者阿迦曼接著說:「我對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沒有懷疑,但是,在您般涅槃(完全 的滅盡而沒有任何餘留)之後,怎麼還能夠以這樣的形式而來?」 佛陀回答說:「這樣一個暫時的形象,對於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是必需的,雖然他 是無形的,但是為了來看一個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他仍然要虛擬一個世間的形象 。但是當兩者都已經達到般涅槃時,就不需要世間的形象了。諸佛之間也是一樣,先 透過世間形象的過程,藉著這個示現做為暫時的溝通工具,才能知道在他們以前的諸 佛。透過絕對的解脫,並沒有任何的表現或顯示。同樣的方式,如來和阿羅漢弟子們 為你方便示現,讓你能夠知道和看到某一位特定的佛陀和他的阿羅漢弟子們的樣子。 「換句話說,任何需要透過世間形象接觸的地方,就需要一個虛擬的形象才能聯繫。 但是,任何需要透過絕對解脫的關係,就不再需要任何有情世間的形象了,因為雙方 都已經平等而一致了。然而,當要知道個別的特性時,又再度需要世間形象做為對比 ,才能瞭解空無形跡、顯示或表現的絕對解脫是自然地輝耀著,也被一種無比的喜樂 寧靜所實証著。那些瞭解這個事實的人對於透過世間形象(相對地說)來表達或描述 絕對的解脫,是沒有任何懷疑的。而自己存在的絕對解脫是不依靠任何事物的。」 佛陀接著問他:「你問那個問題是出於疑問或是為了問候?」尊者阿迦曼回答:「為 了問候我才這麼問,因為,事實上,在世間或絕對解脫之中,我沒有任何疑惑,於佛 、於法、於僧,我自己已經証知了經文所說的『見法即見如來』,意即佛、法、僧就 是從有情世間淨化和解脫。無論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來或不來,都不能改變我所証知 的信念。」 > -------------------------------------------------------------------------- < From: Chris Tan Time: Sat Apr 26 21:08:55 2014 這境界只有解脫者才能回答你的問題。 > -------------------------------------------------------------------------- < From: York Jiang Time: Sat Apr 26 22:00:07 2014 呵呵.... 這個境界當只有你自己是解脫者,才能回答你自己的問題!! > -------------------------------------------------------------------------- < From: York Jiang Time: Sat Apr 26 22:03:02 2014 「現在你已經見到如來了,並且知道這除了心意的絕對純淨之外,沒有別的。如來能 夠到這裡,也只是透過三摩地的形式(虛設的,想像的,世俗的或相關的形式)。」 ....'' 剛看了一下...這是前一段。 > -------------------------------------------------------------------------- < From: York Jiang Time: Sat Apr 26 22:07:32 2014 我認為這是一種體證,用文學的方式表現出來....。 如果用''有我''修到''無我''的觀念去看,就會變成有一個來來去去的佛陀。...如 果用無我來看....如來也就是法....,文章表現出來是法的體證,也就是大乘所謂的 佛陀印證....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at Apr 26 23:51:44 2014 我覺得這篇比較能表示佛教的基本立場http://www.bfnn.org/book/books/0535.htm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at Apr 26 23:53:13 2014 ****依照佛教的看法,人類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沒有 更高級的生靈或力量,可以裁決他的命運。***** > -------------------------------------------------------------------------- < From: 趙慶光 Time: Sun Apr 27 06:23:50 2014 您的問題隱含一個預設,「心在認知之先」,譬如常識上認為先有眼睛、光影,然後 有「看見」這回事。您預設了「心」是像眼睛一樣的一種器官性存在,然後才疑惑這 樣的一種存在,怎麼能反觀自己是虛妄的。 其次,即使離我法二執,緣起法並不會停止。 第三,在四禪八定中,意識並不能發現自己是剎那生滅的,慧觀是依禪定的餘勢,不 是在定中。 > -------------------------------------------------------------------------- < From: Chon Kuok Fong Time: Sun Apr 27 13:13:27 2014 那到底認知功能是出自何方? 還有就是,無明是在有認知之處而出,還是從無認知之處而出? 這真是弄得我越來越糊塗了 > -------------------------------------------------------------------------- < From: 趙慶光 Time: Sun Apr 27 13:30:13 2014 還是問錯了。您還是預設「有」先於認知。 恰好相反,是一切皆出於認知。 「無明」者,於法不了,這也是一種認知,一種勢力強大的慣性認知。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Sun Apr 27 13:31:05 2014 ckf,您的提問是覺知與生滅的關系,是嗎? 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覺知)是當下個人行任何動作都是清楚明白發生的過程,(生 滅)是關系於當下的因緣的產生,開始與結束。 > -------------------------------------------------------------------------- < From: Chon Kuok Fong Time: Sun Apr 27 13:40:17 2014 讓我這樣理解(還在糊塗中) 先是有一種資訊(認知)存在,因為資訊錯誤(無明),資訊因錯誤而產生行動,此行動產 生業力(行),業力又導致六種處理新資訊的系統出現(識) 系統出現並建立硬體(名色),硬體有了,就有輸入裝置(六入) 之後就是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了 > -------------------------------------------------------------------------- < From: Rick Cheng Time: Sun Apr 27 13:45:42 2014 也可以用你的意識當下夷入因緣,認同。 因為學習佛法都是在當下每一人生活的過程里,都在生滅因緣,都在三法印里。 > -------------------------------------------------------------------------- < From: Chris Tan Time: Sun Apr 27 13:54:00 2014 我看你是被詞匯、文字愚弄了,所謂的識(認知)只是心的其中一個功能,它(識) 不代表全部的心。如果想對佛陀所指導的法有所認識,你應該初步去了解四聖諦、了 解生命(五蘊身心)、了解五欲感官(六根\六入處)、了解四食、了解緣起法等法 。由這些法慢慢去互相融會貫通,你就會生起正見。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7518/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