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44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陳春櫻 標題: 恕我冒眛!我在這裡看到好多[我執] 時間: Sun Nov 24 01:58:45 2013 恕我冒眛!我在這裡看到好多[我執] > -------------------------------------------------------------------------- < From: Linda Yeh Time: Sun Nov 24 07:41:07 2013 你看到好多「我執」,不也是你的「我執」?看到後有感而發想寫出這段留言,不也 是又一個「我執」?我想回覆你的留言,也是我的「我執」啊!無意冒犯,只覺得學 佛本來就是不斷挖出我執的過程,每個人的起跑點都不同,有興趣想學佛已是千百年 修來的福份了,只要不退轉,都是一種自我提昇∼ > -------------------------------------------------------------------------- < From: Cheng Soon Lee Time: Sun Nov 24 08:20:51 2013 呃,這麼說成了“沒有我執的人唯有默然,才不會顯示有我執”。 佛與阿羅漢都是完全沒有我執的人,他們還是一樣說法,一樣糾正別人的錯誤等等。 > -------------------------------------------------------------------------- < From: Ji-Fuh Liang Time: Sun Nov 24 08:49:18 2013 “人非己是” 常是虛妄的表象。 > -------------------------------------------------------------------------- < From: Piggisolo Coren Time: Sun Nov 24 09:44:24 2013 未修行証果以前,每個人包括你我,都有「我執」或「法執」。 > -------------------------------------------------------------------------- < From: Patrick Lim Time: Sun Nov 24 10:28:16 2013 學由他,看開,放下:那麼【我執】【法執】就會淡然,後以學般若為基礎,何懼三 障諸煩惱不消,不得智慧真明了嗎? > -------------------------------------------------------------------------- < From: Andreas Lin Time: Sun Nov 24 12:28:36 2013 但是我倒覺得開版網友的觀察並不錯。因為最近有些留言,確實是有著意見之爭的味 道,而不純然是平心靜氣的意見陳述。雖然那些爭端,大多是壓抑著情緒,這點比其 他版要好多了(也許因為這裡是佛學版的關係),但終究確實是還有些情緒的。 > -------------------------------------------------------------------------- < From: Poh Chee Time: Sun Nov 24 12:53:43 2013 最大的悲哀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 <馬丁路德> > -------------------------------------------------------------------------- < From: RG Shi Time: Sun Nov 24 12:57:36 2013 行動,不是只有語言文字和口語。好人如果沉默,如何說他是好人呢?!好人永遠不 會沉默,只是你看不看的到他真正的作為在哪裡表現出來而已。 > -------------------------------------------------------------------------- < From: Yf Yau Time: Sun Nov 24 13:13:16 2013 沒有我法二執學佛有什麼意義?就好象沒病為什麼去看醫生一樣。 > -------------------------------------------------------------------------- < From: Yf Yau Time: Sun Nov 24 13:19:45 2013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 -------------------------------------------------------------------------- < From: Yf Yau Time: Sun Nov 24 16:32:22 2013 李先生的老師是菩薩 > -------------------------------------------------------------------------- < From: Yf Yau Time: Sun Nov 24 16:46:38 2013 (不盡無為,不住有為。不著相,但也不離相) 菩薩善引導 能如實了解即生實相 名入佛智地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Nov 25 22:41:39 2013 有道理。我照鏡子也見到我執,打坐也見到我執,我執阿我執,要怎麼能無我呢? :) > -------------------------------------------------------------------------- < From: Bowen Ke Time: Mon Nov 25 23:10:42 2013 真的難阿,我勝、我等、我劣 都是我執。看到這段經文以前,覺得只要盡量謙虛就 好了說 0.0 > -------------------------------------------------------------------------- < From: Ji-Fuh Liang Time: Mon Nov 25 23:33:37 2013 無我可以始於尊重自己,尊重自己要先尊重別人;不尊重別人,自己不會被尊重,會 受辱。無我可以始於悔過,先找出自己的缺點、過失,自會發現旁人的優點、美德。 > -------------------------------------------------------------------------- < From: Patrick Lim Time: Mon Nov 25 23:52:17 2013 學看開,放下:那麼【我執】【法執】就會淡然,淡然後生定生慧,二執那會掛在識 田中。 > -------------------------------------------------------------------------- < From: 師子吼 Time: Tue Nov 26 00:02:40 2013 要怎麼能無我呢?一步一腳印,請參見《雜阿含經》卷第一,本週日早上10點 Skype讀經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permalink/223859994454511/ 意者請儘早洽 Chakwos Liu 報名 :) > -------------------------------------------------------------------------- < From: Mary Lee Time: Thu Nov 28 04:49:18 2013 看到別人的[我執]易 ! 看到自己的[我執]難!! > -------------------------------------------------------------------------- < From: 陳祥林 Time: Sat Nov 30 20:28:07 2013 當你沒看到我執那你就成功了。。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耒德相,只因妄想執著 未能得證。。。看到眾生有我執有何奇怪,看到眾生佛性才奇哉 > -------------------------------------------------------------------------- < From: Apollo Laurence Time: Sun Dec 01 03:34:04 2013 本留言非問句,似乎違反板規?(我不主張刪除,單純提醒這點而已。) > -------------------------------------------------------------------------- < From: Patrick Lim Time: Thu Dec 05 08:46:11 2013 對境練心:--任何事物都可以生果或有利益性的,因為因是生果的條件;因如果是生 果的主因的話,表示因有其利益性,如乞丐是讓你生布施的順緣。一樣的道理,敵人 是幫助你生忍辱的順緣,不是損害你的,是幫助你的;可是怎麼在對敵人時,我們很 痛苦、悶燒鍋,怎麼回事呢?沒修。 一般而言,布施比較容易,因為乞丐比較多,忍辱不好修,因為本身不好做,要合理 還要不嗔。嗔心的對象是要認識者及有利害關系的,所以對象少才珍貴,這麼稀少的 嗔心對象,好不容易出現一位,你還跟他嗔心回去,都沒有一點珍貴想。碰到吵架的 因緣,好好想一想,因為難值難遇,所以我要藉著因緣好好修行,一碰到吵架就吵回 去,那就太不懂得把握機會了。忍住不嗔必有道理,否則你如何忍住不嗔?所以要想 道理。 有需要別人對我們嗔,因為需要忍辱;意即,我們非常需要嗔心的人出現,理由是我 們非常需要忍辱。 修忍辱功德或福報,也要回向給敵人,因為敵人不惜因果來罵你,讓你有修忍辱的機 會,所以你要回向給他,沒有一位對象讓我們修布施或修忍辱的話,我們修什麼呢? 因為有一位讓我們布施的人,所以我們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給我們布施的人。一樣的道 理,忍辱也是如此,眾緣和合的善行,回向給眾緣才對,因為並非一個人的力量所產 生的。願此你修忍辱的功德完全回向對方不要嗔心了,希望對方心能調伏,感恩對方 不惜墮三惡道的果報,讓我成就忍辱功德,這恩澤很大,我要感恩他,希望他也與我 一樣這樣修。要這樣回向。 當一個人心柔軟到不能柔軟、清淨到不能清淨的時候,對方會不好意思罵你。具善巧 的言說、柔軟的心腸,一切都會改變的。修行不是寄望別人才要修,因為不可能。不 是別人合理我才要修行,而是別人不合理我才要修行,歡迎不合理的境界光臨,要接 受不合理的境界,才是主要的所緣境。佛法告訴你順逆境都可以掌握你的心,佛教的 生起功德之因是在任何境界里面--自淨其意。當一個人心很平靜才能有勇氣,一個 有道理的人才可以面對一個沒有道理的人。息滅紛亂而委屈自己去懺悔的人,是智者 。以利他心而言,這是護念他意。眾生對我們而言,都是境,我們要以緣為師,對境 練心。 > -------------------------------------------------------------------------- < From: Patrick Lim Time: Thu Dec 05 08:47:52 2013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熱衷于爭奪的人,會失去慈悲心與智慧,因為,自己想要的,別 人可能也想要,當一個人一心只想打倒他人、爭奪成功,就必須使出不得已的手段; 而每一次爭奪之後,通常都會接續著更多的爭奪,因為占據之後,又怕被別人搶走, 以至于患得患失、煩惱不已,爭奪便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競爭雖然有它的道理在,但是爭奪的心總是讓人痛苦。如果能將爭奪的心轉為一種善 的欲求,也就是“發願”──願自己能夠不和別人比較,少一點得失心,多做自利利 他的事情。那麼,這樣的欲求就不會痛苦,而會經常處在與人和諧共存的喜悅中。 > -------------------------------------------------------------------------- < From: 郭志弘 Time: Thu Dec 05 08:53:14 2013 動、遍動、等遍動 起、遍起 、等遍起 湧、遍湧、等遍湧 震、遍震、等遍震 吼、遍吼、等遍吼 擊、遍擊、等遍擊 > -------------------------------------------------------------------------- < From: Yo Yo Time: Thu Dec 05 09:04:11 2013 Bowen Ke 真的難阿,我勝、我等、我劣 都是我執。看到這段經文以前,覺得只要盡 量謙虛就好了說 ---------------------------------------------------------- 每個人都有爭勝心,如何對治? 隨喜讚嘆 可以對治嗎? > -------------------------------------------------------------------------- < From: RG Shi Time: Thu Dec 05 11:25:02 2013 Yo Yo 你是蕭正覺團體的會員嗎?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744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