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367/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Jiss Ye 標題: {雜阿含743} 時間: Thu Aug 29 14:30:02 2013 {雜阿含743} 有外道對比丘說:[我們和你們佛教.都一樣的修四無量心.所以我們的法都一樣.] 比丘聽後不悅.又無從反駁.於是去問佛陀.佛說:[外道不知修四無量心為何所勝?] 佛說:【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 、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南傳:相應部46相應54經} 【如何修習慈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其果?什麼是其終結? ... 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與慈俱行修習念覺支……(中略)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與慈俱行修習平靜覺支, 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上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拒想; 如果他希望『願在厭拒上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 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與厭拒上都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拒想; 如果他希望『願在厭拒與不厭拒上都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 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與厭拒兩者上都避免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在那裡 ,他住於平靜,正念、正知,或者,進入後住於清淨的解脫, 比丘們!這裡,對未通達更上解脫的有慧比丘,我說慈心解脫者以清淨為最勝。 】 這兩篇經文.我看不懂? (1)為何修[四無量心].會和[四無色定]扯上關係呢? (2)[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這是什麼意思呢? (3)『願在不厭拒上住於厭拒想.願在厭拒上住於不厭拒想.願在不厭拒與厭拒上都住 於厭拒想.願在厭拒與不厭拒上都住於不厭拒想.願在不厭拒與厭拒兩者上都避免後, 住於平靜,正念、正知』. 這是什麼意思呢?能否舉例說明? 請法友們.賜教指正喔~ ^_^ 感謝您 sadhu~ ^_^ *** ***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四無量心&path=SA0743.htm 雜阿含743經[正聞本940經/佛光本755經](覺支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釋氏黃枕邑。 時,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入黃枕邑乞食。 時,眾多比丘作是念: 「今日太早,乞食時未至,我等可過外道精舍。」 爾時,眾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與諸外道出家共相問訊、慰勞已,於一面坐。 諸外道出家言: 「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如是法:不斷五蓋:惱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 {盡}[善]攝其心住四念處: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充滿 :四方、四維、上下,一切世間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 習充滿;如是,修習悲……喜……捨心俱亦如是說,我等亦復為諸弟子作如是說,我 等與彼沙門瞿曇有何等異,所謂俱能說法!」 時,眾多比丘聞諸外道出家所說,心不喜悅,默然不呵,從座起去。 入黃枕邑乞食已,還精舍,舉衣?,洗足已,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彼外 道出家所說,廣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如彼外道出家所說,汝等應問:『修習慈心為何所勝?修習悲、喜、捨心為何所勝 ?』如是問時,彼諸外道出家心則駭散,或說外異事,或瞋慢、毀呰,違背不忍,或 默然萎熟低頭,失辯思惟而住,所以者何?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 、人眾中,聞我所說,隨順樂者,唯除如來及聲聞眾者。 比丘!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 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46相應54經/慈俱行經(覺支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利國名叫哈利達瓦沙那的拘利族人城鎮。 那時,眾多比丘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與僧衣,為了托?進入哈利達瓦沙那。 那時,那些比丘這麼想: 「在哈利達瓦沙那為了托?而行還太早,讓我們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 那時,那些比丘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抵達後,與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相互 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對那些比丘 這麼說: 「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比丘們!你們捨斷心的小雜染 、慧的減弱之五蓋後,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 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慈俱行之心, 以廣大、出眾、無量、無怨恨、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 以與悲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像 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與悲俱行之心,以廣大、出眾、無量、無 怨恨、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 以與喜悅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 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與喜悅俱行之心,以廣大、出眾、無量 、無怨恨、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 以與平靜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 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與平靜俱行之心,以廣大、出眾、無量 、無怨恨、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 道友們!我們也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學友們!你們捨斷心的小雜染、慧的 減弱之五蓋後,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中略)與悲俱行之心……( 中略)與喜悅俱行之心……(中略)與平靜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 ,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與平 靜俱行之心,以廣大、出眾、無量、無怨恨、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 道友們!這裡,沙門喬達摩與我們,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差別呢?即: 在說法與說法上,在教示與教示上。」 那時,那些比丘們對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的所說,既不歡喜,也沒苛責。不歡喜,沒 苛責後,站起來離開,心想: 「我們在世尊面前必能了知這所說的義理。」 那時,那些比丘在哈利達瓦沙那為了托?而行後,食畢,從施食處返回,去見世尊。 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裡,我們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與僧衣,為了托?進入哈利達瓦沙。大 德!我們這麼想:『在哈利達瓦沙為了托?而行還太早,讓我們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 的園林去。』大德!那時,我們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抵達後,與那些其他 外道遊行者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大德!在一旁坐好後,那些其他 外道遊行者對我們這麼說:『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比 丘們!你們捨斷心的小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 ……(中略)與悲俱行之心……(中略)與喜悅俱行之心……(中略)與平靜俱行之 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 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與平靜俱行之心,以廣大、出眾、無量、無怨恨、無惡 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我們也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學友們!你們 捨斷心的小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中略 )與悲俱行之心……(中略)與喜悅俱行之心……(中略)與平靜俱行之心遍滿一方 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 對一切如對自己,與平靜俱行之心,以廣大、出眾、無量、無怨恨、無惡意之心遍滿 全部世間後而住。」道友們!這裡,沙門喬達摩與我們,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 有什麼差別呢?即:在說法與教法上,在教示與教示上。』大德!那時,我們對那些 其他外道遊行者的所說,既不歡喜,也沒苛責。不歡喜,沒苛責後,站起來離開,心 想:『我們在世尊面前必能了知這所說的義理。』」 「比丘們!當其他外道遊行者們這麼說時,應該能這麼回答:『但,道友們!如何修 習慈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其果?什麼是其終結? 又,道友們!如何以悲的已修習而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其 果?什麼是其終結? 又,道友們!如何以喜悅的已修習而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 其果?什麼是其終結? 又,道友們!如何以平靜的已修習而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 其果?什麼是其終結?』 比丘們!當被這麼問時,其他外道遊行者必不能解答,且更會遭到惱害,那是什麼原 因呢?比丘們!正如那不在[感官的]境域中。 比丘們!我不見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 除了如來或如來的弟子或從他們聽聞以外,對這些問題能以解答使心滿意者。 而,比丘們!如何修習慈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其果?什麼 是其終結?比丘們!這裡,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與慈俱 行修習念覺支……(中略)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與慈俱行修 習平靜覺支,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上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拒想;如 果他希望『願在厭拒上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 在不厭拒與厭拒上都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在厭拒 與不厭拒上都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 與厭拒兩者上都避免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在那裡,他住於平靜,正念、正 知,或者,進入後住於清淨的解脫,比丘們!這裡,對未通達更上解脫的有慧比丘, 我說慈心解脫者以清淨為最勝。 而,比丘們!如何以悲的已修習而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其 果?什麼是其終結?比丘們!這裡,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 ,與悲俱行修習念覺支……(中略)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與 悲俱行修習平靜覺支,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上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 拒想;……(中略)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與厭拒兩者上都避免後,住於平靜,正 念、正知』,在那裡,他住於平靜,正念、正知,或者,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 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比 丘們!這裡,對未通達更上解脫的有慧比丘,我說以悲而心解脫者以虛空無邊處為最 勝。 而,比丘們!如何以喜悅的已修習而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 其果?什麼是其終結?比丘們!這裡,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 熟,與喜悅俱行修習念覺支……(中略)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 ,與喜悅俱行修習平靜覺支,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上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 住於厭拒想;……(中略)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與厭拒兩者上都避免後,住於平 靜,正念、正知』,在那裡,他住於平靜,正念、正知,或者,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 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比丘們!這裡,對未通達更上 解脫的有慧比丘,我說以喜悅而心解脫者以識無邊處為最勝。 而,比丘們!如何以平靜的已修習而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 其果?什麼是其終結?比丘們!這裡,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 熟,與平靜俱行修習念覺支……(中略)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 ,與平靜俱行修習平靜覺支,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上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 住於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在厭拒上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 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與厭拒上都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拒想;如果他 希望『願在厭拒與不厭拒上都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如果他希 望『願在不厭拒與厭拒兩者上都避免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在那裡,他住於 平靜,正念、正知,或者,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 住於無所有處,比丘們!這裡,對未通達更上解脫的有慧比丘,我說從平靜而心解脫 者以無所有處為最勝。」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hu Aug 29 16:39:01 2013 (答案在這)(當作參考)世尊告諸比丘: 「如彼外道出家所說,汝等應問:『修習慈心為何所勝?修習悲、喜、捨心為何所勝 ?』如是問時,彼諸外道出家心則駭散,或說外異事,或瞋慢、毀呰,違背不忍,或 默然萎熟低頭,失辯思惟而住,所以者何?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 、人眾中,聞我所說,隨順樂者,"唯除如來及聲聞眾者"。(證量."唯除如來及聲聞 眾者"的證量)(修法是同四念處)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hu Aug 29 17:08:07 2013 佛說:【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 、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四無量心是超過 四禪定,所以佛陀才說於淨最勝,空入處最勝,識入處最勝,無所有入處最勝....所 以不共外道(四禪定) > -------------------------------------------------------------------------- < From: Jiss Ye Time: Thu Aug 29 22:42:15 2013 致:喬瑟夫 法友 (1)您說:【修法是同四念處】 如果佛陀是對外道說:[修四無量心以轉修四念處為最勝].那麼就可以毫無疑慮了! 然而佛陀卻是說:[修四無量心以四無色定為最勝].這就令我費解啦~ ~ ^_^ (2)您說:【四無量心是超過四禪定】 這是不可思議的. 因為修四無量心是緣念十方眾生而證得三禪.及四禪.如何能超過四禪? 五.六.七.八禪定.都是無緣念十方眾生色法的.如何能修?~ ^_^ 感謝分享 sadhu!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hu Aug 29 23:00:15 2013 (1)為何修[四無量心].會和[四無色定]扯上關係呢?證量."唯除如來及聲聞眾者"的證 量),換句話說,除了如來及聲聞眾者才知道,外道及凡夫不會知道,所以經文是說"我不 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聞我所說,隨順樂者,唯除如來及聲 聞眾者。 "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hu Aug 29 23:02:25 2013 【四無量心是超過四禪定】.....這經文中也說了.....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hu Aug 29 23:03:46 2013 比丘!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 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hu Aug 29 23:13:42 2013 所以四無量心不共外道 > -------------------------------------------------------------------------- < From: Jiss Ye Time: Thu Aug 29 23:16:47 2013 致:喬瑟夫 法友 依經文意: 是先四無量心.之後再轉修四無色定. 而不是說修四無量心.就可以直接證得四無色定. 所以我的問題是:為何修[四無量心].會成為修[四無色定]的前方便呢? 感謝分享 sadhu!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hu Aug 29 23:16:51 2013 【修法是同四念處】?諸外道出家言: 「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如是法:不斷五蓋:惱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 {盡}[善]攝其心住四念處.......佛陀後面沒有否認阿!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hu Aug 29 23:18:27 2013 依經文意: 是先四無量心.之後再轉修四無色定. 而不是說修四無量心.就可以直接證得四無色定. 你指給我看.....?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hu Aug 29 23:26:32 2013 比丘!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 "喜"心修習、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哪來的轉修? > -------------------------------------------------------------------------- < From: Jiss Ye Time: Thu Aug 29 23:58:15 2013 致:喬瑟夫 法友 (1)【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如是法:不斷五蓋:惱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 ;{盡}[善]攝其心住四念處】 其中的「四念處」,疑為「無量心三昧」(慈、悲、喜、捨)之誤。 此應是經典翻譯之誤.誤將[四無量心]翻譯成[四念處]. (2)對照同經異譯本{相應部46相應54經}就可更清楚了. 這就是轉修: 在那裡,他住於平靜,正念、正知,或者,進入後住於清淨的解脫,.... 在那裡,他住於平靜,正念、正知,或者,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 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 或者,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 .... 或者,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 感謝您的用心分享 sadhu!~ ^_^ 另外.我於[阿含經與尼科耶社團]也有同篇的貼文. 也有法友提出不同的觀點. 如您有興趣.還請您參考.不吝指教喔~ ^_^ 網址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709193204232/permalink/150177138524104/ 再次感謝您的用心分享 sadhu!~ ^_^ > -------------------------------------------------------------------------- < From: 邱大剛 Time: Fri Aug 30 00:05:45 2013 謝謝 Jiss 分享此問題。稍微整理一下先前關於 (1) 的回覆,Heaven 方便的話也可 將南傳註解幫忙貼上以嚮大眾。 此經中外道教四無量心,才問佛教徒說他們也有四無量心,佛教的又有何不同?因此 我猜可能此外道是梵我一如的婆羅門教,也就是當時印度傳統的宗教,以梵我一如為 終極目標。四無量定又稱為「四梵住」,就是能達到梵天境界的定。 「唯除如來及聲聞眾,隨順樂者」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在婆羅門教來說,無量心三昧 已經是最高的和梵天合一的法了,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四無色定。但佛竟然清楚地說這 些三昧的最高「限制」,也就是四無量三昧還不是最高的法,自然外道會覺得不高興 ,不隨順樂。要能知道該法的限制,自然是已經超越該法,也就是說佛陀的定境比無 量心三昧還高。 佛陀要折服外道的方法很多,用四聖諦是必殺技,例如《雜阿含經》卷16:「若沙門 、婆羅門作如是說:『如沙門瞿曇所說苦聖諦,我當捨,更立苦聖諦』者,但有言數 ,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CBETA, T02, no. 99, p. 110, c20-23) 或是像賓頭盧尊者現神通折服也是種方法(不過被佛陀所禁止)。在此經中,則只是 順著外道的話說,外道自稱在教四無量心,因此佛陀繼續問他們四無量心的終極為何 。 不過,就佛教諦觀四聖諦而言,四禪就已經綴綴有餘,甚至初禪也有機會,也就是說 依無量心三昧而有的定境來悟四諦應該是綴綴有餘的。 當然,四無量心本身若沒有四聖諦,則不能真正解脫,連「捨」都可以是一種微細的 執著: [連捨也不能執著] <中阿含、十八、七、七五> <<<<<<<<<<<<<<<<<<<<<<<<<<<<<<<<<<< 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阿難!若比丘樂彼捨、著彼捨、住彼捨者,阿難!比丘行如是,必不得般涅槃。 >>>>>>>>>>>>>>>>>>>>>>>>>>>>>>>>>>> 這些就是實證境界了,希望趕快證一證才有用 :) > -------------------------------------------------------------------------- < From: Jiss Ye Time: Fri Aug 30 00:17:42 2013 致:邱大剛 法友 您說:[Heaven 方便的話也可將南傳註解幫忙貼上以嚮大眾。] 咦?這個社團的版規.不是[以經律為依歸]嗎? 我還以為不可以談[論.註釋書]的說?~ ^_^ 我才會跑到[阿含經與尼科耶社團]去討論[論.註釋書]的說~ ^_^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Aug 30 00:20:15 2013 而,比丘們!如何修習慈心解脫?什麼是其所趣?什麼是其最勝?什麼是其果?什麼 是其終結?比丘們!這裡,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與"慈 俱行修習念覺支"……(中略)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與"慈俱 行修習平靜覺支",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上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拒 想;如果他希望『願在厭拒上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如果他希 望『願在不厭拒與厭拒上都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 在厭拒與不厭拒上都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在 不厭拒與厭拒兩者上都避免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在那裡,他住於平靜,正 念、正知,或者,進入後住於清淨的解脫,比丘們!這裡,對未通達更上解脫的有慧 比丘,我說慈心解脫者以"清淨為最勝"。.....與"慈俱行修習念覺支"......慈心解 脫者以"清淨為最勝"中間沒轉修啊? > -------------------------------------------------------------------------- < From: 邱大剛 Time: Fri Aug 30 00:20:30 2013 的確是以經、律為依歸,其他我們說的白話或是論註的文言文,有違經、律的話當然 無效。要不然也都可以是題材 :) 這「以經、律為依歸」不只是版規,還是佛陀說的末世討論佛法能獲得正知見的方法 ,不過佛陀也讚成佛弟子多討論法義,而不是說出口只能背佛經 :)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Aug 30 00:20:56 2013 哪來轉修?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Aug 30 00:27:17 2013 北傳哪段沒寫錯....文字就是這樣 > -------------------------------------------------------------------------- < From: Jiss Ye Time: Fri Aug 30 00:31:05 2013 致:凡僧雲水 法師 很好的資料.感謝法師分享~ ^_^ sadhu!~ ^_^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Aug 30 00:42:09 2013 北傳中文很清楚啊,四無量心不共四無界定(外道) > -------------------------------------------------------------------------- < From: Jiss Ye Time: Fri Aug 30 00:48:11 2013 致:喬瑟夫 法友 此篇經文的話網址如下: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5%9B%9B%E7%84%A1%E9%87%8 F%E5%BF%83&path=SA0743.htm 「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如是法:不斷五蓋:惱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 {盡}[善]攝其心住四念處: 其中「四念處」.也特別註明:「四念處」,疑為「無量心三昧」(慈、悲、喜、捨)之 誤,「心與慈俱」。 依菩提比丘長老的解說,本經將四梵住(四無量心)與七覺支連結是不常見的 (unusual),就其動力(momentum)而言,四梵住導向往生梵天,而非涅槃,但當整合 入佛陀的道(Buddha's path)結構中時,它們能產生足夠的定力(註釋書說三種禪 ,three jh?nas)成為毘婆舍那的基礎而轉向正覺。 依整篇的經文義理.及對照[相應部46相應54經/慈俱行經]. [推測]應是經典翻譯之誤.誤將[四無量心]翻譯成[四念處]. 如您認為沒有譯錯.我也是尊重您的看法的.如您說的[...文字就是這樣]~ ^_^ > -------------------------------------------------------------------------- < From: Jiss Ye Time: Fri Aug 30 00:51:52 2013 感謝法師分享!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Aug 30 00:55:27 2013 水師父說得好....能捨貪嗔癡救就出離世間了....於四無量心最勝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Aug 30 00:59:23 2013 to Jiss Ye:你是認為南傳還是北傳翻錯? > -------------------------------------------------------------------------- < From: Jiss Ye Time: Fri Aug 30 01:03:30 2013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5%9B%9B%E7%84%A1%E9%87%8 F%E5%BF%83&path=SA0743.htm 雜阿含743經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7367/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