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閱讀文章: 第 4358/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剛) 看板: BudaFeeling
標題: Re: 以電腦的運行說明八識的運作 (二)
時間: Wed Dec 19 11:35:58 2012

我覺得 sonoma 有認真思考,先按個讚!(抱歉,cbs 還沒上
facebook XD)

sonoma 有指出一個重點,就是不管是用什麼方式解構人的身心
運作,在佛法的框架下,身心都是可以拆解而分析的,而沒有
一個永恆不變的「神我」,因此而可符合三法印。

其實光是在《阿含經》,佛陀就有說過很多種方法來分析,例
如把人拆解為過去現在未來的身和心、拆解為五蘊、拆解為六
入處,不管怎麼拆,人就是人,而不同的拆解法,無非是為了
如實分析人的身心運作,是符合三法印的,因此才有解脫的可
能。當然,之後還須搭配禪定的如實觀。

並不是說人是五陰構成,因此人就不能被拆為六入處、或是被
拆為身心了。所謂六七八識的爭論,是歷史上不同宗派在不同
背景下的解讀,是不同的拆解識的方法,這裡我們儘量不淌渾
水加入鬥諍。當然,每個宗派都自認為正統,不過若就佛陀講
的重點來看,有幾個識都仍是要符合三法印。

像是「識」是「一」個東東嗎?其實不是,識也可以拆成六種,
眼識、耳識……意識,而且不管拆幾種,識都是念念生滅又因緣
相續的。光就經典來看,偶爾還可以拆成心、意、識,在大多
經文中這三者是同義複詞,在少數經文是強調不同的功能。

《阿含經》講的六識,已包含了後代論師常講的末那識和阿賴
耶識的功能,而且更容易觀照念念生滅,因此很多人認為沒必
要另分七、八識;而論師強調的七、八識,算是在功能上的細
分,原始的用意是讓人注意到消滅「沒斷乾淨的」識。因此我
同意bachida說的,問題是在於「若錯把阿賴耶執以為自性」,
比較不在於識的分類法。

中土法相唯識宗的創辦人是誰?玄奘大師。玄奘大師怎麼看阿
賴耶識的?可從他翻譯的經典看出來:

======================================================
大藏經經集部《本事經》
【三法品】

云何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無色有?

謂正了知,是為寂靜,是為微妙,謂離憍慢,息諸渴愛,
滅阿賴耶,斷諸徑路,空無所得,愛盡離欲,寂滅涅槃。
^^^^^^^^
如是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無色有。

(要超出無色界,就要滅阿賴耶。所以不滅阿賴耶可能是
錯誤體認無色境為涅槃。)

... ...

於一切施設法門,世出世間、為無為等,諸法門中,涅槃最勝。

諸離憍慢,息諸渴愛,滅阿賴耶,斷諸徑路,愛盡離欲,寂靜涅槃。
                    ^^^^^^^^
若於如是涅槃法中,起淨信心,於諸信中,最為第一。如是淨信所感
果報,於天人中,最為第一。

(要證涅槃就要滅阿賴耶。)

======================================================

大藏經經集部《說無垢稱經》
【法供養品】

法供養者,謂於諸法如法調伏,及於諸法如法修行,
隨順緣起離諸邪見,修習無生不起法忍,悟入無我
及無有情,於諸因緣無違無諍、不起異議。離我、
我所,無所攝受。

依趣於義不依於文;依趣於智不依於識;依趣了義
所說契經,終不依於不了義說、世俗經典而生執著。
依趣法性,終不依於補特伽羅見有所得。
          ^^^^^^^^^^^^^^^^^^^^^^^^
如其性相悟解諸法,入無藏攝滅阿賴耶,息除無明
                          ^^^^^^^^
乃至老死,息除愁歎憂苦熱惱,觀察如是十二緣起,
無盡引發常所引發,願諸有情捨諸見趣,如是名為
上法供養。

(阿賴耶不滅,則無明未滅。)

======================================================

這二部經都是玄奘大師譯的,他是唯識宗創辦人,又是
《成唯識論》作者,他對相關譯詞的掌握應該是很精確
的,起碼能反映正統唯識宗的看法。

我認同法師所說的,必須如實分析六識,如實修習受念
住,才能體會當中的細微分別。「識是念念生滅的」是
經中一個很大的重點,有這個認知,才有斷十二因緣鎖
鏈的可能,修習起來也會比較得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http://buddhaspace.org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                         BudaHelp
閱讀文章: 第 4358/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