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513/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邱大剛
標題: 布施給誰,果報大?
時間: Sun Oct 18 14:22:19 2015

「布施給誰,果報大?」

佛弟子布施不求回報,只要布施給自己願意幫助的人即可,不會計較果報。因此第
1145經中波斯匿王問佛應該施給誰時,佛陀回答:「隨心所樂處」。

在現實上,布施給修行有成的人所獲得的果報最大。因此當波斯匿王問:「應施何處
,得大果報?」時,佛陀表示這是不同的問題。

什麼叫做修行有成?即遠離五蓋,成就五分法身。布施給這樣的修行人,福報特別大
。

佛陀教導我們布施可因施主而清淨,也可因受者而清淨,如《中阿含經》卷四十七〈
心品3〉第180經瞿曇彌經:「或有布施,因施主淨,受者亦然。」(CBETA, T01, no.
26, p. 722, c1-2) 佛弟子不會以功利的考量只布施給修行有成者,而能清淨布施。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12122701_881535925263554_5194844856726602250_n.jpg?oh=227a2a0c4af2c1693a81cf83958a8b75&oe=5AAAFB91
LinkDescription: 「布施給誰,果報大?」  佛弟子布施不求回報,只要布施給自己願意幫助的人即可,不會計較果報。因此第1145經中波斯匿王問佛應該施給誰時,佛陀回答:「隨心所樂處」。  在現實上,布施給修行有成的人所獲得的果報最大。因此當波斯匿王問:「應施何處,得大果報?」時,佛陀表示這是不同的問題。  什麼叫做修行有成?即遠離五蓋,成就五分法身。布施給這樣的修行人,福報特別大。  佛陀教導我們布施可因施主而清淨,也可因受者而清淨,如《中阿含經》卷四十七〈心品3〉第180經瞿曇彌經:「或有布施,因施主淨,受者亦然。」(CBETA, T01, no. 26, p. 722, c1-2) 佛弟子不會以功利的考量只布施給修行有成者,而能清淨布施。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81535925263554&set=gm.523399964500511&type=3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18 14:22:51 2015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9B%9B%E5%8D%81%E4%BA%8C#一一四五

> -------------------------------------------------------------------------- <

From: Andrew  Fu
Time: Sun Oct 18 14:44:40 2015

請問大剛師兄,所以若某人功利心較重,不能清淨布施---即對於一般眾生不予理會
,而專找修行有成的人布施,那這布施的福報還是很大嗎?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8 15:03:54 2015

我會供養出家人,否則下輩子就沒人教我佛法了(下輩子我就會沒有佛學老師了)??,
不與大善知識結緣,以後就沒緣了。。。。況且平等布施或下心含笑布施=>我會選擇
慢慢學習來做

> -------------------------------------------------------------------------- <

From: 莊曜禎
Time: Mon Oct 19 04:12:18 2015

Andrew Fu師兄,末學愚昧,但仍試著提出自身看法,高明見解就有賴大剛師兄。功
利心的人專找修行有成的人布施,福報大不大? 那末學就要先反問,誰才是修行有成
的人呢?有神通的人嗎?還是信徒很多的人? 這是凡俗的我們首先會碰到的問題。這
世間也有太多自稱或眾人擁護的所謂聖者,接受功利心重的人的供養,這樣就能有大
福報嗎?這是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 退ㄧ步來說,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聖者,布施
的功德福報大小仍是與布施者的心態有根本的關係,上者希望正法住世,能使眾生得
度,中者希望本身早日解脫,下者才是來世的人天福報。功利心重的人如果只是想著
來世的人天福報,或許也能如願,但仍陷於輪迴之苦。如果只想著自身的解脫,那仍
未去掉"我執"的概念,執著於"我的利益"。唯有效法地藏菩薩"眾生皆度,方證菩提
"的心態,才是供養聖者正確的心態。以上粗淺看法,提供參考,高明的見解就有請
大剛兄。

> -------------------------------------------------------------------------- <

From: 莊曜禎
Time: Mon Oct 19 11:47:42 2015

Jane Huang師兄,關於專門供養出家人,末學也有想法,煩請不吝參考。想跟出家人
結緣當然是好事,但布施窮苦眾生亦是同樣重要。有幸觀看到師兄的臉書首頁,師兄
有提倡大悲咒,末學亦同樣讚嘆此咒。持念大悲咒的十種心,第一項就是大慈悲心,
見到窮苦眾生能自然生起慈悲心,就是與佛菩薩相應,能與佛菩薩相應結緣,來生自
然能遇到佛法,能得到佛菩薩眷顧。第三種心則是平等心。能平等布施,亦是符合佛
菩薩的心願。佛法主張萬法唯心,在現時現地都無法保養增長這些美好的心,來世就
算能遇到出家人,教導的還是這ㄧ套,如此豈不是忽略當下的修行,而把希望寄託於
未來? 很多師父其實都倡導"隨緣布施", 無貪著心,無所為而為。末學淺陋之言,還
請不棄。

> -------------------------------------------------------------------------- <

From: Tommy Lu
Time: Sun Oct 18 14:48:00 2015

阿彌陀佛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_/|\_

> -------------------------------------------------------------------------- <

From: Sabrina Yalun Tsai
Time: Sun Oct 18 15:19:56 2015

「佈施因緣念初心,無他無我無所祈。」

> -------------------------------------------------------------------------- <

From: 黃尚
Time: Sun Oct 18 16:56:29 2015

我也常常在網路上留言(布施是空、不求回報),因為(功德)不是嘴上說出來的,
說出來便是貪圖。

> -------------------------------------------------------------------------- <

From: 許書誠
Time: Sun Oct 18 19:33:47 2015

心裡想也是哦!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8 17:15:09 2015

三輪體空當然歡喜讚嘆。。。如果常行佈施做給大家看,大家也歡喜的跟著做布施,
中國有群居士(善心蓮心)經常布施飲食衣服醫藥給當地露宿者。。慢慢擴大後,中國
人心就會趨於善。。。不過真是感恩住台灣,因為不會下雪啊。。下雪地區的露宿者
真是可憐啊

> -------------------------------------------------------------------------- <

From: 黃尚
Time: Sun Oct 18 17:24:12 2015

善哉。。。出自善心皆好!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18 18:03:30 2015

「專找修行有成的人布施」還要碰得到,末世越是附佛外道,越號稱修行有成,一般
人根本分不出來,執著在布施大修行人反而可能落得財色兩失。

因此佛陀教導我們以清淨心布施,廣惠施無分別心,自然會感得賢聖:

[廣惠施無分別心] <增一、十三、二十三、四>

>>>>>>>>>>>>>>>>>>>>>>>>>>>>>>>>>>>>>>>>>>>>>>>

「爾時。波斯匿王白世尊曰。自今以後。當廣布施沙門.婆羅門四部之眾。

諸外道.異學來乞求者。我不堪與

世尊告曰。大王。莫作是念。所以然者。一切眾生皆由食得存。無食便喪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念當廣惠施終莫斷施心

必當值賢聖度此生死源」 

<<<<<<<<<<<<<<<<<<<<<<<<<<<<<<<<<<<<<<<<<<<<<<<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8 18:06:44 2015

錢多,搏命儲積又如何?你現在不拿來布施幫人,那錢只會往病中散掉,只是時間的
遲與早而已。#常觀世音微語錄#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18 18:07:03 2015

古人說積「陰德」是很有智慧的。若有人邊布施邊嚷嚷,還說是作給別人的示範,這
種布施心不清淨,也是有果報,但是現世就用完了,算是廣告費,蠻可惜的。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8 18:13:54 2015

我經常隨喜台中菩薩寺印大般若經,歡迎大家一起來與600卷大般若經結法緣,唐朝
譯經時,我們沒資格進入大般若經譯場,如今千古一瞬的隨喜印600卷大般若經因緣
若失去,真是可惜??~~~縱然嚷嚷後沒陰德,看到大家與600卷大般若經結緣,亦是歡
喜????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18 18:26:54 2015

隨喜善行是好的,修行人自當看清楚自己的發心是否有貪瞋癡的成份,這也是心念住
以及擇法覺支的重要內容之一。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8 18:43:57 2015

對於"回向"我一直有疑惑,有人說我們功德或修的善法小若回向法界就不夠分了。。
。有人說要像普賢行願品這般回向。。。請問南傳是怎樣回向的??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18 21:27:07 2015

迴向如同點燈,點多少燈自己的光明也不會有變。《維摩詰所說經》也有這「無盡燈
法門」:「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CBETA, T14,
no. 475, p. 543, b19-20)

通常一貫道或附佛外道才講「有人說我們功德或修的善法小若回向法界就不夠分了」
,佛教不這麼認為,不管哪一傳的佛教。

> -------------------------------------------------------------------------- <

From: Dennis  Chiu
Time: Sun Oct 18 19:18:03 2015

布施度慳貪,培養捨心,要有無常觀作為基礎。舉例來說,六度波羅蜜的次第裡,若
對於財富受用等太過貪著,持戒也不能行持的好。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un Oct 18 19:27:21 2015

布施當三輪體空,當知「空」為何物?

「空」者為淨,能遇緣而生,非是無。

布施三輪體不空,則有心執取,如不合回報,當生瞋悔之心,徒增煩惱。

布施三輪體空是為淨財,財寄法界不亡。因是淨財,遇緣隨汝願以償。

比如手握金錢,欲購何物隨汝。

不淨之財如款限用途,只限施者、被施者、施物間流轉。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8 21:56:44 2015

布施。。。過了一陣子後悔。。。就會破壞功德。。那要怎樣補救已經生出後悔心的
這種事呢?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8 19:28:34 2015

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有時冬天我跟師姐們去龍山寺發暖
暖包或小餅干,我常常會暖暖包"不小心掉落地上"。。當然常常被師姐罵不禮貌,希
望有天我能克服心理障礙,真的把東西交到遊民手上。。。。真正上戰場時,我們或
許會發現"下心含笑布施"真的是非常非常難的。。。希望這個冬天看到大家一起修這
個"布施"功課

> -------------------------------------------------------------------------- <

From: Dennis  Chiu
Time: Sun Oct 18 20:28:18 2015

通常說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或說財施有外財施、內財施,財富受用眷屬等是
外財,頭目腦髓等是內財,出錢出力是內外財都有。外財、內財都是非我非我所。

《大寶積經》:「佛於過去劫,捨所愛妻子,頭目及骨髓,到於施彼岸。」

以大乘究竟的布施度而言,將身財受用善根等布施予眾生,包括布施的果報,一切布
施的果報不論大小,也無餘施予迴向法界十方有情,如此佛果的福等流方為無窮盡。

若布施的動機是為了博得名聞、恭敬、利養,屬於世間八風(世間八法),相違於捨
心之思。

> -------------------------------------------------------------------------- <

From: 黃尚
Time: Sun Oct 18 21:08:48 2015

本人對佛經其實是陌生的,我只懂自己有一種信念,就是種種布施的方式後全部歸於
零。譬如說:我捐血10幾年,從來不知道對象是誰,所以歸於零。捐米、捐衣是捐給
慈善機構或臉書社團,也從來不知道誰會去拿到,所以也是歸於零。有數隻麻雀來我
家陽台,放一碗的麻雀飼料給牠們吃,我也從來不知道牠們明天會來幾隻,所以歸於
零。某天在路上看到拾荒老人,我去小7買了麵包和水給他,過沒幾天,他又出現在
相同的地點,所以歸於零。【我相信,各位都相信因果輪迴,自己上一世或今世的業
報必須自己承擔,即使幫的了一時也幫不了一世,基本上,再如何布施全部都是歸於
零。】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8 21:11:56 2015

歸於零??我看不懂欸。。。。我只知道過去惡業如水中鹽,修善法就是加水。。。水
加多了,鹽水就不會這樣鹹了

> -------------------------------------------------------------------------- <

From: 黃尚
Time: Sun Oct 18 21:13:14 2015

我說歸於零的意思是等於沒做啦   ㄎㄎ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8 21:13:50 2015

利他到極點就是無我了??

> -------------------------------------------------------------------------- <

From: 黃尚
Time: Sun Oct 18 21:14:57 2015

講那麼深我就看不懂了

> -------------------------------------------------------------------------- <

From: 黃尚
Time: Sun Oct 18 21:23:33 2015

反正歸於零之後,又可以覺得自己明天還可以幫助別人就好。所以我覺得有什麼好得
到回報的,人生不過幾十年而已,咻一下就沒了。ㄎㄎ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18 21:30:43 2015

我想黃大德想表達的可能是「無常」,有因緣生也就有因緣滅,因此布施本身及其果
報也都是無常的,總有一天會消散,因此布施也不執著。

> -------------------------------------------------------------------------- <

From: 黃尚
Time: Sun Oct 18 22:06:08 2015

正如我想說的,感謝師兄。

> -------------------------------------------------------------------------- <

From: Chien-Kai Wang
Time: Mon Oct 19 00:25:02 2015

有趣的是,地藏菩薩還曾特別請教世尊 "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是事
云何?" (Cbeta, T13 No412, p0786-787) 這代表布施這件事頗有些學問,世尊的回
答,除了具體描述布施對像,像是說明救濟病苦功德最不思議之外,還有幾個重點像
是:

1. 布施時具大慈心、

2. 迴向法界 (無我求) 與迴向自身、眷屬 (有我求) 的福報規模差異。

特別是第二點,布施時迴向法界,不但代表著此布施因無我而清淨,另外更值得注意
的是,迴向法界的布施,其福利就如漣漪傳布一切眾生,形成了一種無限廣播的概念
,自然產生的功德規模也遠非有所自求 (福德限於自身眷屬) 的布施所堪比擬。這或
許就是世尊在地藏經中反覆強調迴向法界的意義所在。

> -------------------------------------------------------------------------- <

From: Jiss  Ye
Time: Mon Oct 19 02:59:19 2015

Jane Huang 問到 :

【對於"回向"我一直有疑惑,有人說我們功德或修的善法小若回向法界就不夠分了
....請問南傳是怎樣....】

對於[功德小.回向法界就不夠分]的看法.

南傳佛教認為:

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分享給一百個人或一千個人,他的福德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以下是南傳佛教記載的故事:

【.....安那跋拉就來到伍巴利搭獨覺佛那裡,問他說:「尊者,須摩那大富長者出
價一千個大錢請求我把供養您的功德分享給他,到底我的功德是可以分享給人,還是
不可以分享給人呢?」

伍巴利搭獨覺佛回答說:

「智者,我將給你做一個譬喻:譬如在有一百戶人家的村莊,只有一戶人的家裡點著
油燈,如果其他九十九戶人家各自拿著沾了油的燈心來這戶人家點燃他們的油燈,原
本這家的油燈會不會因為被借了火來點燈而喪失了自己的光明呢?」

安那跋拉回答說:

「尊者,原本這家油燈的光明還會繼續照亮著的。」

伍巴利搭獨覺佛說:

「智者,同樣的道理,當一個人布施了一匙的粥或一勺的食物,無論他自己把所做的
功德分享給一百個人或一千個人,他的福德只會增加,是不會減少的。你自己做了一
份布施食物的功德,如果你把功德分享須摩那大富長者的話,就會有兩份布施食物的
功德了,一份是你的功德,一份是須摩那大富長者的功德德。」

伍巴利搭獨覺佛所用的這個譬喻非常的好!

有些人會想說:「我做了布施的功德,如果我把功德分享別人的話,就會沒有功德了
。」

其實無論你把所做的功德分享給多少人,你的功德是不會因為分享給別人而耗盡或減
少的,請不要吝嗇把功德分享給別人!

由於你的善業是由你做布施時的善思(善意志)而造下的,這善業就潛藏在你的名色
相續流當中,你的善業會一直跟著你的,請不要擔心會消失不見!

因此,我們不但要經常把所做的善業分享給他人,而且也應該常常隨喜他人所造的善
業,如此一來,我們的善業就能不斷地增長了。.....】

摘錄自:

Ven Santagavesaka 尊者

在馬來西亞法悅林隨喜開示阿那律尊者的故事 之一

*** *** ***

Jane Huang 又問:

【請問南傳是怎樣回向的??】

南傳佛教的巴利課誦:

發願與迴向

Ida? me pu??a? ?savakkhaya? vaha? hotu.

願以此功德,滅盡諸煩惱。

Ida? me pu??a? nibb?nassa paccayo hotu.

願以此功德,成為涅槃緣。

Mama pu??abh?ga? sabbasatt?na? bh?jemi.

願以此功德,分享諸眾生。

Te sabbe me sama? pu??abh?ga? labhantu.

願一切眾生,同享此功德。

S?dhu! S?dhu! S?dhu!

善哉!善哉!善哉!

http://www.taiwandipa.org.tw/images/k/k1604-0.pdf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Mon Oct 19 06:54:48 2015

五、孔雀經

1. 圓滿菩提資糧時, [菩薩]出生於孔雀之胎; 大士生活在林中, 通過此[經]提供
保護。

2. 由於宣說了“梵咒”, 即使[獵人們]努力很久, 也從來不能抓住它; 讓我們誦
彼護衛經!

????????????????我喜歡上面這經文~~ Om Mayura Krante Svaha (孔雀咒心)..... 
「摩訶摩瑜利,摩訶摩瑜利,摩訶摩瑜利………」 (孔雀佛母梵號)??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Mon Oct 19 07:23:33 2015

請問南傳經典有記載上面孔雀經中所說的"梵咒"嗎?上面那段經文是從師兄給的南傳
課誦本節錄的????

> -------------------------------------------------------------------------- <

From: Jiss  Ye
Time: Mon Oct 19 16:20:50 2015

Jane Huang 您所說的[梵咒]

應該就是以下的這段[經文]:

【這位具眼者.獨一之王落下, 

金色且照耀大地, 

我禮敬彼金色且照耀大地者, 

今天在您的守護下度過夜晚。 

諸婆羅門,一切法的通達者, 

我禮敬他們,願他們護佑我! 

我禮敬諸佛,禮敬菩提; 

我禮敬諸解脫者,禮敬解脫!】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Oct 19 20:10:53 2015

提醒一下,本社團是讀經社團,所談是以經、律為依據,不管是南北藏傳的經、律都
可以 :) 如果貼出像民間信仰的轉貼文,可能反而會讓人誤會,所以還是依於經、律
的討論比較好喔。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Tue Oct 20 09:20:18 2015

To:Jiss Ye 

??我在長阿含經的"大會經"看到佛陀唸咒喔??????。。我要去找個南傳法師教我唸阿
含經裡的咒??????YA~

> -------------------------------------------------------------------------- <

From: Dennis  Chiu
Time: Mon Oct 19 07:26:39 2015

「布施度」的發心意樂,以具有“六種殊勝”以及“六種波羅蜜”的內涵來行持:

總的一切,不論何種身份,修習布施度時,應該具足「六種殊勝」來做布施──

(1) 所依殊勝:修習布施時,依菩提心發起,依菩提心的意樂來做布施。

(2) 物殊勝:布施的時候,雖然是給予他人一個個別的資具,可是不要忘記觀想布施
所有的、最好的一切給予他人,不忘總施的意樂。對一切的境,不論有情、時、物,
一切學處,有修習布施的總意樂,在對個別境修布施時,亦不忘失總的意樂。

(3) 所為殊勝:布施的目的是為利益一切有情,菩薩是為了讓一切有情得到暫時善趣
的安樂,和究竟成佛的利益而佈施。修習布施是為令一切有情現前增上生,究竟決定
解脫乃至無上菩提,而正修布施。

(4) 善巧殊勝:以無自性的如理思惟而行布施。修習布施時要有三輪體空的智慧,能
施、所施、修習布施的法行,三者皆緣起無自性。

(5) 迴向殊勝:布施完之後,迴向施善於大菩提。修習布施的功德,迴向自他一切眾
生離苦得樂,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6) 清淨殊勝:為了滅除眾生一切煩惱障、所知障而修布施,清淨自他一切垢障。如
同《攝大乘論》說,是為了滅煩惱障及所知障而布施。

行布施如何具足六種波羅蜜多而行持:

(1) 布施的布施:不僅自己修布施,亦勸令他人修布施,並將布施的功德迴向眾生。

(2) 布施的持戒:修習布施時,戒除自利作意地修布施,一心為利他而修布施。

(3) 布施的安忍:修習布施時,不論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皆能堪忍身
心之疲勞、諸不順事、諸逆境,歡喜去接受面對。

(4) 布施的精進:一心好樂趣入於安忍行,內心好樂歡喜大乘的殊勝行。

(5) 布施的靜慮:置心一處修布施,心不散亂雜小乘,並將此善業功德迴向無上菩提
。

(6) 布施的般若:內心有了解世俗的盡所有智,也有了解勝義的如所有智,以三輪體
空的智慧而修布施,了知緣起無自性之理,隨因緣而有。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513/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