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339/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邱大剛
標題: 《雜阿含經》及《增壹阿含經》記載的念佛行法
時間: Mon May 18 21:47:46 2015

「《雜阿含經》及《增壹阿含經》記載的念佛行法」

華人佛教徒應該都聽過「念佛」,這是家喻戶曉的法門。正由於這法門太普遍了,每
年阿含經讀經班讀到念佛的相關段落時,大家都想多多研究《阿含經》中是怎麼介紹
修行念佛的。而在四部阿含中,《增壹阿含經》卷二對念佛法門講述相對最多,因此
該段經文自然成為大家每年必定朝聖的經文,今年也不例外。

《增壹阿含經》教如何念佛的經文全文可見: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1:%E5%A2%9E%E5%A3%B9%E9%
98%BF%E5%90%AB%E7%B6%93%E5%BB%A3%E6%BC%94%E5%93%81%E7%AC%AC%E4%B8%89#一

這段經文由於講述的東西很多,看了之後常會讓人難以消化,甚至有人會感覺到:「
念佛怎麼這麼複雜呀?到底是要念哪些東東?每四字一偈都是念佛要念的不同的主題
嗎?」好像也沒見過有人針對這段經文作較系統化的分析。

多讀幾篇經還是有好處,在讀這段經文二十年之後,總算看到其基本的脈絡了,原來
本經所載的念佛法,包含以下列的各個角度念佛:



1. 形像:觀如來形,未曾離目;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如來體者,金剛所成,
十力具足,四無所畏,在眾勇健。如來顏貌,端正無雙,視之無厭;



2-1. 戒:戒德成就,猶如金剛,而不可毀,清淨無瑕,亦如琉璃。



2-2. 定:如來三昧,未始有減,已息永寂,而無他念;憍慢強梁,諸情憺怕,欲意
、恚想、愚惑之心、猶豫網結,皆悉除盡。



2-3. 慧:如來慧身,智無崖底,無所罣礙。



2-4. 解脫:如來身者,解脫成就,諸趣已盡,無復生分,言我當更墮於生死。



2-5. 解脫知見:如來身者,度知見城,



3. 覺他:知他人根,應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來生死之際,有解脫者,無解脫
者,皆具知之。



其中「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即「五分法身」(無學聖者所具備的五種功德
)。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May 18 21:50:11 2015

《雜阿含經》卷二十、三十、三十三所記載念佛是「念如來事」,並以如來十號(古
印度對覺者十種常見的稱號: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例。其中卷二十第550經並強調最好行、住、坐、
臥隨時念佛。

《增壹阿含經》卷二記載念佛是念如來形像、五分法身(無學聖者所具備的五種功德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覺他,這幾個層面。在實作上是以坐姿念佛為主
。

其中《雜阿含經》的念如來十號,可說是後世持名念佛的本源;《增壹阿含經》的念
如來形像,可說是後世觀想念佛的本源;《雜阿含經》卷五十第1349經甚至提到天神
觀佛陀的足跡以念佛,各經所載可說是相通的,無非是以念佛陀相關的形像或功德作
為念住的入手處。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8%89#九三二

> -------------------------------------------------------------------------- <

From: 邱大剛
Time: Tue May 19 07:42:15 2015

還有一個或許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雜阿含經》和《增壹阿含經》中所教念佛法門的
敘述,次第是以持名(十號)或者觀佛形象,帶入對佛功德的思惟(十號是在說佛的
功德,五分法身也是在說佛的功德),基於此而成就念住。

個人試了是發現思惟佛的功德(次第思惟十號或五分法身)的效果蠻明顯的,還請問
大家的經驗或在相關經律研究的心得如何?

> -------------------------------------------------------------------------- <

From: Chen Jian
Time: Tue May 19 10:38:04 2015

個人實修經驗,常在一個人獨處時,胡思亂想,思考佛陀十號,會較無恐懼,而且我
之前因人際而生的不平衡感,也會稍稍被沖淡,可是我覺得思維佛十號,比較像念跟
思惟(行蘊),帕奧禪法操作上是將其當作止禪業處時,會刻意將十號其中一個撿出來
,專念如阿羅漢。總之,念佛陀十號比較像念(因為有一點點思考,不是安止於業處
),當然也可操作成止,是入門階梯。從念佛引到六念:而印順導師說:六念法門是
從淺通到深,我自己是覺得,一開始的六念比較是安心用,真的要更深,我覺得特點
是在:六念中的法,當我念完六念安心時,更深入的會去思考:法是甚麼?當觀色無
常....

不過我自己實修時發現的一個誤區大家可以參考:就是當心慌意亂時,不容易思考法
,在現實生活中,緊急狀況如:看到不舒服者迎面而來、晚上要咪聽趕報告時等等,
這個時候,心的狀態因為是高舉、緊張的,不適合思考[法],這時還是安止於[念佛
],不要用太多思考比較好,我自己由於個性極端,在這種狀況下有時還硬要思考,
結果是:連手邊的事都做不好,越思考越慌亂。(我想這跟七覺支應用的經文類似)總
之,佛法的應用,並非全然一體適用,還要看狀況跟次第應用,有點複雜,但就好像
要隨身帶很多工具,水來土擋、火來水滅這樣,不是所有問題都用一樣的方法可以解
決。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339/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