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353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內: BudaDigest
標題: Re: 為何自心多逐過去五欲功德,少逐現在五欲功德,逐未來世轉復微少?
時間: Sat May 21 21:43:49 2011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 那我可以直接認為  五欲=物欲=感官之欲=色蘊之欲  嗎?
> > 我覺得不夠完整。
> > 雖然五欲主要是指五根與五境產生的貪欲,但依緣起來說,
> > 六入->觸->受->愛
> > 要產生貪愛,受蘊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不應該簡化為色蘊之欲。
> 也對,貪欲的本身的確也包括受、想、行蘊整個過程。那如果將「色
> 蘊之欲」改成「四大之欲」會不會好一些?

四大的範圍更小了,色蘊至少還包含四大與四大所造色。

重點是這樣改是有什麼目的?

「五欲」雖然不是很精準的分類法或教導,但很容易懂。
而且剛好可以教導大家要守護六根。

若改成「四大之欲」,可能一般無法立刻與現實產生聯想。

例如物理學家可能也改成「質子、電子與中子之欲」,看起來或許合理,
但要知道目的是為了什麼。


> 不知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六入處」類似於發生事件的「地點」,而
> 「五蘊」則類似於在該地點所發生的一連串「事件」。這樣?

若是分成物質面與精神面來談。六入處的分類法偏向物質面,
精神面就是「意根與法塵」,其他都是物質面,再依一般人最明顯的認知,
區別成眼耳鼻舌身。因為這是偏重在物質,說是「地點」也可以啦。

五蘊的分類法則偏重在精神面,物質面就是「色蘊」,其他細分成「受想行識」。
這也不一定是一連串事件,當下一個點就可以分出五蘊了。

所以我覺得這只是根據不同的情況所提出的分類法,
為了適用在不同的教導。

> ●《雜阿含經》卷2第41經
> 「云何色如實知?
> 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略)

> 所以我會理解成,有 ------
>
> 色:眼色、耳色、鼻色、舌色、身色

因為色的範圍很廣,五淨色只是很小的部份,而且都還是不可見的。
若只列五淨色,那些廣大的可見色都沒被包含進來了。

所以這裡還是用原來的四大與四大所造色比較好。

> 受:眼受、耳受、鼻受、舌受、身受、意受
> 想:眼想、耳想、鼻想、舌想、身想、意想
> 行:眼行、耳行、鼻行、舌行、身行、意行
> 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 不過 Heaven 學長的縝密嚴謹真是值得學習!請教 Heavne 學長,
> 「六根各自有五蘊的運作」這個概念,不知應該如何表達會更精
> 準呢?

這要看你想表達什麼了。
否則五蘊與六根是二個不同的分類法,彼此都有關係。
我是覺得很難一言以蔽之。

下表就有五蘊與十二入處的關係了. :)

> > 【對照四究竟法與蘊、處及界】
> > ┌─────┬────┬────┬────┐
> > │ 四究竟法 │ 五蘊 │ 十二處 │ 十八界 │
> > ├─────┼────┼────┼────┤
> > │     │    │ 眼處 │ 眼界 │
> > │     │    │ 耳處 │ 耳界 │
> > │     │    │ 鼻處 │ 鼻界 │
> > │     │    │ 舌處 │ 舌界 │
> > │     │    │ 身處 │ 身界 │
> > │ 二十八色 │ 色蘊 │    │    │
> > │     │    │ 色處 │ 色界 │
> > │     │    │ 聲處 │ 聲界 │
> > │     │    │ 香處 │ 香界 │
> > │     │    │ 味處 │ 味界 │
> > │     │    │ 觸處 │ 觸界 │
> > │     │    ├────┼────┤
> > ├─────┼────┤    │    │
> > │     │ 受蘊 │ 法處 │ 法界 │
> > │五十二心所│ 想蘊 │    │    │
> > │     │ 行蘊 │(微細色+│(微細色+│
> > ├─────┼────┤ 心所+ │ 心所+ │
> > │ 涅 槃 │ (無) │ 涅槃) │ 涅槃) │
> > ├─────┼────┼────┼────┤
> > │     │    │    │ 眼識界 │
> > │     │    │    │ 耳識界 │
> > │     │    │    │ 鼻識界 │
> > │ 八十九心 │ 識蘊 │ 意處 │ 舌識界 │
> > │     │    │    │ 身識界 │
> > │     │    │    │ 意 界 │
> > │     │    │    │ 意識界 │
> > └─────┴────┴────┴────┘
> 這個表格真是好資料,可是超難打的啊!真是感謝 Heaven 學長
> 提供 <(_ _)>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教育板, 關懷教人成人的百年志業 (本站精華區完備歡迎參閱)         Education
閱讀文章: 第 353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