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345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內: BudaDigest 標題: Re: 我讀雜阿含第一經遇到的問題 時間: Sat Apr 30 01:03:07 2011 ※ 引述《chessjim (nike)》之銘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 2就心理的各個層面這部分,我的困惑是為什麼分成"受想行識" > > > 而不分成意識,前意識,潛意識呢? > > 為什麼會用五蘊來分類,我也不了解,但我提供一些我的想法。 > > 在佛經中,分類其實有很多種。最基本可分為二類「名與色」。 > > 「色」可以再細分成四大,或是內五根與外五境。 > > 「名」法則細分成「受想行識」。若再細分下去,南傳則分成 > > 28色52心所89心,俱舍則分成75法,唯識則分成百法。 > > 我想,所謂潛意識,是因為我們的不了解,才有這些分類。 > > 在佛經中,意識或潛意識,這些都是屬於(識)。 > > 若再繼續看雜阿含經,可以看到一些較細的分析,我舉一例: > > 《雜阿含經》卷11: > > 「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 > > 觸俱生受、想、思。」(CBETA, T02, no. 99, p. 72, c8-10) > > 這就是一個普遍性的心路過程,緣眼與色(色)生眼識(識),後來又生出 > > (受)(想)(思),這是最主要的心理表現,之後又會有許多心理作用, > > 那些和(思)都被歸類為(行),所以才說「受想行識」是最主要的分類。 > 非常感謝你的解說 剛好看到一段印順導師提起五蘊安立的看法: 五蘊說的安立,由「四識住」而來。佛常說有情由四識住,四識住即是有情的情識, 在色上貪著──住,或於情緒上、認識上、意志上起貪著,執我執我所,所以繫縛而 流轉生死。如離此四而不再貪著,即「識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除欲、見法、 涅槃」(雜含卷三•六四經)。綜合此四識住的能住所住,即是五蘊,這即是有情的 一切。--《佛法概論》第四章 有情與有情的分析 《雜阿含經》卷3:「攀緣四識住。何等為四?謂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增進廣大 生長;於受、想、行,識住、攀緣、愛樂、增進廣大生長。」 (CBETA, T02, no. 99, p. 17, a1-3)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健康飲食 - 養生要訣, 素餐好康倒相報. BudaFood |
閱讀文章: 第 345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