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3338/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剛) 看板: BudaDigest
標題: Re: 六境的「法境」
時間: Thu Feb  3 16:04:57 2011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 所以上述提到的就是包含了一切法, 經文也說十二入處就是一切法,
> > > 所以法入處就是一切法扣除 "色, 聲, 香, 味, 觸" 這五種.
> > >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 書上說前五根的所緣是五境, 但意根的所緣不是只有法入處,
> > > 而是一切法都是意根的所緣.
> >     能否幫忙列出「法入處是一切法扣除色聲香味觸」相關的經文呢?
> 上述是出自阿毘達摩, 剛查了一下經文, 如下:
> 《雜阿含經》卷13:
> 佛告比丘:「法外入處者,十一入所不攝,不可見,無對,是名法外入處。」
> (CBETA, T02, no. 99, p. 91, c19-21)

    啊對,的確是有這樣說。

> 但上述經文則說明了 "十一入所不攝" , 也就是除了 六根與前五境, 其餘皆是法境.
> 雖然二者有差別, 但還是可以解釋.

    同意。

> > > 然而說「法境」是一切法減去前五境, 這還是很難直接簡單地讓讀者了解.
> > > 就看看大家能不能聯想出更清楚簡要的解釋.
> >     印象中印老好像是寫法入處為「受想行識」(還是「受想行」?)之類的?
> 如果要符合南傳阿毘達摩, 則法入處為 "受想行識" + 其他沒提到的細節.
> 如果要符合經教, 則法入處為 "受想行" (因為識為意根) + 其他細節.

    這樣就清楚了。那麼我們可在卷13該經當中,較詳細的定義法境。那之前的
導讀就先用「訊息」簡單帶過。而 Heaven 所列出的包含阿毗達摩的詳細論述等,
則擺在卷13的進階辨正。這樣對於初學及進階,就都有辦法由淺入深而探討了。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教X檔案 - 世界搜奇, 閒談夢、奇譚、外星、新知                 BudaXfile
閱讀文章: 第 3338/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