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3203/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內: BudaDigest 標題: Re: [讀經班討論番外篇] 初果需不需要禪定力? 時間: Fri Sep 3 23:57:48 2010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根據莊春江居士整理的漢文巴利文對照 >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43.htm > > 下方的經文比對有提到: > > 北傳經文的「內正思惟」,南傳經文作「如理作意」(yonisomanasik[aa]ro) > > ([aa] 是 a 長音), > > 所以四預流支的正思惟應該不是指禪那。 > 我有聽過這個名詞耶,只是從來不懂是什麼意思 ^_^" > 所以「如理作意」聽起來好像只是一般的思惟,就像大家現在在版 > 上討論、思維法義這樣嗎? 「作意」在佛學辭典可以查到一些,我引用阿毘達摩的白話文給大家參考: =================================== 七、作意(manasikara):此巴利文的直譯意義是「心的造作」。作意是令心轉 向目標的心所;通過它目標得以呈現於心。其特相是「指引」(sarana)相應法 朝向目標;作用是把相應法與目標連接起來;現起是面對目標;近因是目標。作 意有如船的舵,控制船的方向以朝向目的地;或有如馬車夫,指揮已馴服的馬 (相應法)朝向它們的目的地(目標)。應分別作意與尋兩者:前者把相應法轉 向目標,後者則把它們投入目標。作意是一切心不可或缺的識知因素;尋則是並 非不可缺少的特有心所。 =================================== 「如理作意」在阿毘達摩關於心的分析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善念惡念,就在剎 那之間,不過細節不容易解釋。 底下舉例來說,不過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很精準。 看到桌上一張千元大鈔,基本的分析就不用多說,眼見色,眼識生, 根境識三者和合觸,接著還有一些術語叫領受心,推度心,確定心。 在確定心之後,若此時「不如理作意」,可能生起的就是「貪根心」,產生三毒, 造下不善業。 若當時能「如理作意」,意思是心朝向目標時,能如理如實了解目標,則生起的 是「善心」,例如知道錢為身外之物,財產也是生滅無常法。 在生起眼識之前,大家都差不多,但之後能否如理作意,就是善念惡念的差別了。 所以 "如理作意" 或 "內正思惟" 並不是單純的思惟討論。 正如八正道的 "正思惟",用 "正志" 比較不會被誤解。 《雜阿含經》卷28:「何等為正志?謂出要志、無恚志、不害志。」 (CBETA, T02, no. 99, p. 203, a9-10) "正確的起心動念" -- 我想白話一點,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佛典電子化討論板 - 三藏十二部經, 部部電子見真跡 BudaTech |
閱讀文章: 第 3203/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