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2249/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內: BudaDigest 標題: [五受陰的集] <雜阿含、二、四二> 時間: Tue Nov 25 21:33:55 2008 這兩天又仔細讀了雜阿含(四一)(四二)二經,並試著整理, 以及使用阿毘達摩的觀點來解釋,也勉強算是有解釋的通了。 在說明之前,要先知道「觸」,在阿含經中,「觸」有時是有特別的意義, 並不是單純的「接觸」而已。 若查詢雜阿含,可看到許多經文有類似如下公式: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1.眼根(六根)與色塵(六境)作用,就會產生眼識(六識)。 2.根+境+識 -> 觸 -> 受、想、行。 也就是說,只有根境接觸,會有識,還沒有受想行。 因為有了識,根境識三者和合觸,這是才會有「受想行」。 所以經中的「觸」是在「識」之後,而不是單純的根境「接觸」。 這要釐清,才不會混淆了。我初步猜想,十二緣起的「觸」應該也是 「根境識和合觸」,等再次讀到相關經文,再來研究。 *** *** *** 接著研究五受陰的「集」的差別及解釋。我是先列出其生起次第: 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 -> 眼耳鼻舌身識 \ >根境識和合觸->受想行 意 + 法 -> 意識 / 1. 色集:「於色喜愛。是名色集。」在上面的生起次第還看不到這點。 只能說因為有喜愛,即有貪染造業,就算此世肉身死亡,此生最後的識滅去時, 以因緣業力故,會有新的識(結生識)接續生起,且會產生新的色身, 這應該可以算是色集的說法。 2. 識集:「謂名色集。是名識集。」,在上面的生起次第中,前五根對前五境 生起之識,算是由「色」而生的識。而由意根+法塵所生起之識,則算是由「名」 而生的識。故「識」集可以說是「名色集」。 3. 受想行集:「觸集」是受想行集。由上面次第,也可看出受想行為什麼不說是 「名色集」,也不說是「識集」,而是三者「根境識」和合的「觸」集。 不過若根據阿毘達,就會產生疑問,我底下也是勉強解釋,有機會再去請教對 阿毘達摩較有研究的人。 在一般的說法中,識蘊遷流不息,而且上次介紹阿毘達摩時就有提到, 每一識皆有心所,心所即包含受、想、行,也包含觸。 識1(及心所)->識2(及心所)->識3(及心所)->....(遷流不息) 我第一個想到的疑問是:識與心所是同生同滅,那麼名色集之後,識生起時, 受想行也同時隨識生起,甚至觸也同時生起(觸也是心所之一),所以怎麼會有 (根+境 -> 識 -> 觸 -> 受想行)的次第? 不過若根據心路過程的理論,或許可以用巨觀來解釋。 因為在介紹心路過程時,提及識在心路過程中,有許多不同的總類, 這裡我不詳細介紹。可以粗淺這樣看: 一開始的識,純粹是識知作用,也就是單純的識知目標。即上面的識1。 識1本身就有受、想、思、觸……等心所,我想可能因作用在識知目標, 故重點在「識」。 其後生起之識2,其目標可能為識1之心所,例如目標為識1之「受」。 識2此時以識1之受為目標,因此此時「受」作用明顯。 所以就可以說是「觸俱生受」。也就是指觸與受俱生。 (其實其他心所亦俱生,只是此時重點在受) 另外,我還不太明白,是先有觸,之後受想行三者俱生?或是觸與受想行同時俱生? 在微觀,每一心所都有觸受想行...,沒有先後的問題。 但在巨觀裡,因重點不同,描述的主角就不同,不知有沒有「觸」為主角的時刻? 問題也就是底下何者才對? 根+境 -> 識 -> 觸 -> 受想行俱生 根+境 -> 識 -> 觸 與 受想行 俱生 以上是目前研究的心得與尚未想清楚的一些問題。 heaven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WWW: http://cbs.ntu.edu.tw |
閱讀文章: 第 2249/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