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2087/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belleyyc (烏龜慢走) 標題: Re: [正思維]與[內正思維] 時間: 2008年 8月26日 7:36:56 星期二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這點也是我正想與學長討論的地方,如果我有理解錯誤還請學長不吝指正。 > > 我想提出學長與我思考上的差異。 > > 若將八正道對比預流支, > > 學長提出的是: > > 預流支: 親近善男子 聽聞正法 內正思惟 法次法向 > > 八正道: ------------------- 正思惟 實踐正確的八正道 > > 我當時所想的: > > 預流支: 親近善男子 聽聞正法 內正思惟 法次法向 > > 八正道: [ 正 思 惟--> 正見 ] [正志、正語、正業、正念....] > > 也就是學長似乎將八正道的實踐放在法次法向的部份(如果理解有誤,還請 > > 指正);我則將親近善男子與聽聞正法對比 [正思惟 -->建立正見];其餘的 > > 則是實踐的方法,放在法次法向。 > > 為什麼會這麼想?因為這些請法的比丘們從一開始就相信佛陀是善知識, > > 認定他說的法是正法,因此聽聞後就會付諸實踐,而非處在不確定世尊是否 > > 為善知識。(這裡,我也想到貼近我們的例子,譬如,有的人一開始就相信 > > 某套真理,問他為什麼信,他其實是提不出個所以然,就是相信,然後就依 > > 循教法實踐;這也可以說明我個人認為佛法不只是宗教,也包括其它許多宗 > > 教的教法。) > 我覺得把內正思惟認為包含「正念」會有點太快了。 先說一下,學長說得很有道理,只不過,我還是想把我當時的想法說清楚。 當時在想這個時,因為想到這些來向世尊請法的比丘、尊者們,才會認提出 卷28提的正四惟與四預流支的內正思惟,有交疊,但不完全相等的說法。 若根據上面我畫的那個圖,個人認為:那些來請法的比丘、尊者們,既然來向 世尊請法(認定世尊是善知識),事實上,他們應該是在正思惟的階段了吧?! 接下來,既然是請法並事先告知世尊,在世尊的教導後,會獨一靜處、專精思惟..., 那麼,這意味著他們是信受奉行,因此,也是心意柔軟地「聽聞正法」,既是心意 柔軟、信受奉行,應該就是對世尊的教法沒有一絲懷疑,而能全盤接受。 加上,聽聞正法,從根、境、識的角度,聽聞的行為本身就已牽涉「思辨」 (耳根+法+耳識--> 受想思),因此,他們在此階段應該是就已在吸收、消化正法。 記住之後,「內正思惟」階段,應該是更全面的且更鞏固地強化所聽聞的正法, 然後朝法次法向行進。 > 「正念」幾乎可算是在三十七助道品中倒數第二個,是非常後面的階段。 至於這點,個人覺得:在學地,似乎每一個法都可切入;切入後,有可能只修 一法即可有成就,但也有次第修法,另外還有菩薩行者,廣修一切法,因此, 方法很多,甚至有的法之間是相輔相成。這也是為什麼想要標出他們之間的連結。 > 若內正思惟是佛弟子聽法之後,獨自在靜處專精思惟,怎麼會包含正念? ^^^^^^^^^^^^^^^^^^^^^^^^^^^^^^^^^^^^^^^^^^^^^^^^^^^^^^^^^^^^^^^ > 先來看正念,參考經中的說法: > 「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 > 我覺得重點在「不妄、不虛」。「念」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世尊舉例有 > 「念、隨念、重念、憶念」,這些大家都有經歷過,但要做到這些念念都能 > 「不妄、不虛」,那才符合「正念」的標準。 想請問學長,為什麼不會?專精思惟就是在念、隨念、重念、憶念世尊適才的 教法(如果能念、隨念、重念、憶念,不是已念念相續了嗎?),如此,為何 不會達到不妄、不虛? 不懂耶。還請學長不吝指教。 > 我簡單說一下我理解的次第: > 過去佛弟子親近佛陀,聽聞佛陀開示正法。這其實和我們現在有緣閱讀藏經, > 聽聞佛陀正法是差不多的。我們甚至比過去無暇親近佛陀的居士還知道更多。 > 若說這樣就算正見,似乎還有點距離,這樣大概算是知道正見有哪些而已。 > 若沒有思惟、消化、吸收,若沒有讓正見取代邪見, > 我們只能算是知道正見,不算具足正見。 > 甚至大部份的時間,我們都是依「邪見」或「我見」在過日子。 學長提到的也是。我想,這應該牽涉到根器的問題。 還有,雖然我們在努力讀經,可是我覺得我們目前應該只能算在努力正思惟 的階段耶..還稱不上正見(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啦,真正的正見,應該是真的 如melon之前所提的,cbeta全套的經文在我們的腦海裡清晰不忘,還可隨時 交相索引才算吧?!:P)。 > 所以內正思惟或是卷二十八的正思惟,就是在了解佛法的法義、修行的原理及次第, > 知道了這些,才能如法修行,也就是進入「法次法向」的階段。 > 這階段則是四正勤、四念處、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 > -- 有人說這些算是修道位(預流)。 > 直到「正見」出現,才像是見到了日出,才有後面的八正道 > -- 有人說這是見道位(入流)。 > 若要談正念具足,那是很難。但若要說練習正念,又是隨時都可以做到的, > 所以我覺得卷二八的正思惟與內正思惟,應該不是可以很容易用有沒有「正念」 > 來區分的。 > heaven 之前只提正念是順著之前melon提起在腦中建立cbeta的話下來的... 事實上,在正見建立後,接著會有正志、正語,正業等(對比我上面畫的圖表), 內正思惟應該還包括正見之後的七道。換句話說,有了正見為指南,正見會帶 出接下來的七道。而朝法次法向邁進。 這大致是當時的想法(在畫圖時,本來應該還要把正見延伸到內正思惟的, 因為要能內正思惟,需要有正見為導,那天沒劃清楚,真是抱歉~~)。 Anyway, 我試著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還是謝謝學長~~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59.112.36.136 |
閱讀文章: 第 2087/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