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來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閱讀文章: 第 1028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Cathy Kao
標題: 到底佛陀是如何教導病危或臨終的人面對病痛與死亡?
時間: Mon Feb 05 20:53:42 2018

杜正民老師以生命實踐了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大菩薩願行。??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31.0-8/q85/s720x720/14976756_1266818876723523_3534348518489991289_o.jpg?oh=12328d1f31fb487695ea41d43d295216&oe=5B1EA90A
LinkTitle: Timeline Photos
LinkDescription: 生病,你最害怕什麼?怕死還是怕痛? 佛教學者杜正民因病住院,感受疼痛苦不堪言, 讓他不斷叩問:佛陀如何教導弟子面對病痛與死亡? 出院後,他終於在《雜阿含經》裡找到答案。 本期起,杜正民邀您和佛陀一起會診,體會「病不煩惱」  ************************************************************* 我的痛,我的話頭  ■杜正民(法鼓文理學院教授)  幾個月前,因為癌症復發,我的腹部持續而劇烈地疼痛,讓我不由自主地掉淚,甚至以為自己就要往生了。那種痛無法言喻,我開玩笑稱之為「轉身掉淚痛」,讓我想起了《雜阿含》經中差摩(Khema)比丘所說三種痛的覺受,也把我帶回十年前住院的日子……  真實不虛之痛  2006年一月,我因為身體確診為癌症而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經歷了許多身心上的不堪,其中最無法忍受的,要屬身體的「疼痛」。  那種痛的感受很深刻,記憶猶新。當時雖然也面臨死亡的威脅,但感受並不強烈,反而是那個痛讓我有瀕臨死亡的感覺。那種痛,是痛到無法坐、無法臥、無法睡覺,甚至痛到無法呼吸,幾乎是「在痛與痛之間搶呼吸」,實在無法用筆墨形容,也無法清楚地向醫護人員表達這種痛的感覺。只能說,苦不堪言。  當時我試著用禪修的方法觀痛,也提起心力念《心經》,但念著念著,只感受到我的疼痛,就如同《心經》所說,「真實不虛」!  那段期間,我不斷地問著:「到底佛陀是如何教導病危或臨終的人面對病痛與死亡?」這句話像參話頭一般,在腦海中盤桓不去。出院後,我開始搜尋經典,試圖從中找到一般人可以依循的教導,以及病中可以實踐的方法。  後來在《雜阿含》中找到一群經,叫做「病相應」,這些經文翔實記錄了佛陀探病、指導弟子面對病痛,甚至死亡的經過。簡直是如獲至寶,尤其當我讀到差摩比丘的故事時,好開心,沒想到經典中有人跟我有過同樣的感受!  痛,原來也有典範  那是《雜阿含》第103經,經文大意是說:差摩比丘生了重病住在棗樹園,由陀沙比丘負責照顧。有一天傍晚,住在瞿師羅園的上座比丘們,想了解差摩比丘的近況,於是找來看護陀沙比丘代為問病,表達關懷之意。  一般問病的開頭是:「病情有沒有好轉?各種疼痛不適的感受,是增加還是減緩?是否可以忍受呢?」差摩比丘回話:「我的病不但沒有好轉,而且疼痛加劇、沒有減緩,實在難以忍受啊。」接著差摩比丘開始敘述他的痛:  譬如多力士夫。取羸劣人。以繩繼頭。兩手急絞。極大苦痛。我今苦痛有過於彼。譬如屠牛,以利刀生割其腹,取其內藏,其牛腹痛當何可堪!我今腹痛甚於彼牛。如二力士捉一劣夫,懸著火上,燒其兩足,我今兩足熱過於彼。  讀到這裡,真是心有戚戚焉——「我今腹痛甚於彼牛」、「我今苦痛有過於彼」,沒想到有人可以如此貼切地形容我的痛。  值得一提的是,差摩比丘對痛的形容,後來成為經典中的典範。在《雜阿含》裡,無論是出家比丘或在家居士,談及生病的情節,只要形容痛,大抵都會以這段描述為底本,而且這部經後來常被引述,又稱為《差摩修多羅》、《差摩迦修多羅》或《叉摩經》,可見差摩比丘可說是痛的代表人物。  不過上座比丘們可好奇了:難道差摩比丘忘了佛陀曾經教導,要觀「五蘊非我、非我所」嗎?此外,如果能觀五蘊非我、非我所,就是漏盡阿羅漢,為什麼差摩比丘能觀五蘊非我、非我所,卻說自己不是漏盡阿羅漢,而且還會疼痛不堪呢?  發現法的療癒  於是比丘之間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問答,陀沙比丘充當中間人,來來回回傳話,可是雙方似乎各說各話,沒有交集,最後差摩比丘提振起一股為法論辯的心力,取來拐杖,拖著虛弱的身體,親自面見上座比丘們。  比丘間的對談,不是禮貌性的寒暄問候,而是充滿法談的意趣。  他們接著從觀五蘊非我、非我所,到深細的煩惱,如我欲、我慢、我使的生滅,共同地一一觀照、檢核,結果不僅解開上座比丘的疑惑,差摩比丘竟也因此「心得解脫,法喜利故,身病悉除」!  乍讀之下,實在不可思議,對我而言更是一大鼓舞,因為這就是法的療癒!我想,差摩比丘並不見得是身體的病完全好了,而是去除我執,釐清自己的生命觀之後,身體的病痛大概就不成問題了,就像他原本痛到不能自己,但是悲心一起,分享佛法的熱情來了,竟可以拿起拐杖出門論法去了。  讀這部經很像在看一齣戲,也像在聽音樂,主旋律是「我」,而瞻病者陀沙比丘,在差摩比丘和諸上座比丘之間來回傳話,就像副歌,一再重述,因為當時沒有文字,傳話者複誦彼此的話,如同反覆熏習法義。差摩比丘和上座比丘們論法時,也不只是口頭上的討論,而是一邊口述,一邊引導操作,例如,提到「非色是我,非我異色」,大家就一起向內觀照色法的生滅,提到受、想、行、識時,也是如此。經文讀來很短,但內含實修的過程。  佛陀時代的修持,大多以五蘊六根為所緣,教法透過師徒、比丘之間口傳心受而流傳,自從文字出現之後,我們的所緣反而變成文字,誦經也逐漸演變成口語的背誦,而非觀心方法的操作了。  差摩比丘的故事顛覆了自己許多根深柢固的想法,我們常被病給困住了,因而感到悲觀、覺得自己無用,沒想到這部經卻由病人親自說法,分享病中體會,最終還幫助了上座比丘們離諸塵垢,得法眼淨。  現在想來,人生能有這樣一段「痛」的體驗,也滿有意思的。一直以來,我都是在學術的象牙塔裡,圍繞在佛教文獻與資料建構的研究,直到遇上這場病,才讓我回過頭來,更貼近自己的生命,也重新思考,學佛二、三十年來,自己到底學了什麼?佛陀教法的核心又是什麼?!(許翠谷採訪整理 / 張振松繪圖)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humanitymagazine/photos/a.175364445868977.44257.174906772581411/1266818876723523/?type=3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1028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