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y ◎ 歷史園地 板主: medium |
閱讀文章: 第 2139/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polonaise@kkcity.com.tw (xxxxx), 看板: history 標 題: Re: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與影響? 發信站: KKCITY (Thu Jul 27 17:44:35 2006) 轉信站: Lion!news.nsysu!news.isu!News.a6Crazy.twbbs.org!news.au!zoonews.ee.ntu! Origin: bbs.kkcity.com.tw 好像有種制度是由船上這種交易合作方式發展起來的 我比較好奇的是他們出海 船裡面的結構 我看到一本書 上面的確也是說中國是個大市場 外國人這樣寫到 我感覺中國人會感到非常驕傲 中國人也會因為這樣的語句 這樣幾經傳播後 他們團結的對象 會是一種抽象神 這類的話語就是抽象神說出來的,但是你要知道中國市場裡面的人 實際上是怎樣,所以這樣的抽象話會變成在應該怎樣的上面 在實際上與應該上,會變成線條畫出框架 但是從外面看框架 我想那整個框架 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們的確是正在偏離. 所以也就會有這樣看一些歷史小故事的層次劃分 這樣的書 我看過了,它可以用這把尺 一直切到炎黃去 所以 我這裡想的是"尺"這種東西,你知道有這把尺可以區分什麼 但是我發現有些著述中,操用這種尺的人並且有了情感 他在描述時,常會涉及到一種必要結構的一個條件時 他就會感到有罪惡 想要隱藏,所以描述就變得很奇怪 但是還是無法掩蓋 所以是更裡面的問題... ※ 引述《iostream.bbs@bbs.badcow.com.tw (sss)》之銘言: > ※ 引述《darrels@kkcity.com.tw ( )》之銘言: > : 不是這個原因吧... > 明代商業活絡的現象,還是在於農業生產力有了明顯提高,紅薯,南瓜,蠶豆,土豆 > ,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傳入中國,使明朝人口急速的增加。明代人口從初年的6000億 > ,到崇禎末年已經達到1.6億到1.9億之間。城市形成和快速發展,造成商業的活絡, > 城市文化也造成中國明代小說的流行。另外明代手工業得到巨大發展,絲綢與瓷器成 > 為主要外銷產品為明代賺入大量白銀。 > 西方學者布魯克(1998年)寫道:「中國,而不是歐洲,是當時世界的中心。」 > 鄭和能出去那麼多次是靠朱元璋幾十年來的積蓄,幾乎是被花光了。永樂二十二年, > 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明憲宗成化年 > 間,皇上下詔命兵部查三保舊檔案,發現檔案已經被銷毀,項忠追問官員,當時車駕 > 朗中劉大夏說「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麼益處 > ?舊檔案雖在,也當銷毀,怎麼還來追問?」 > 李亞平在《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就寫過: >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九回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 > 鄒吉甫是給大戶人家守墳的佃戶農民,有一次招待主人家公子喝酒,由鄉下的水酒, > 引出了一大段話來。 > 鄒吉甫道:“而今人情薄了,這米做出來的酒都是薄的。我聽我老爹說,當年, > 在洪武爺手里過日子,各樣都好;二斗米做酒,足足做出二十斤。後來,永樂爺掌了 > 江山,不知怎的,樣樣都變了,二斗米只做得出十五六斤酒來。我是扣准了米和水的 > 分量,釀出的酒卻還是這般寡淡無味。” > 酒喝到後來,他心有不甘:“不瞞老爺說,我是老了,不中用了,怎得天可憐見 > ,讓孩子們再過幾年洪武爺的日子就好了。” > 最後,他感慨萬千:“聽人家說,洪武爺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朝一樣好的,就 > 為出了個永樂爺就弄壞了──” > 由此,我們知道,這個階層的追求大抵如斯。 > ... -- ┌─────◆KKCITY◆─────┐▇─┐ 優質連線服務隆/重/豋/場!! │ bbs.kkcity.com.tw │┴ └─▇ KKADSL 帶你環遊全世界 └──《From:218.82.167.225 》──┘ KKADSL ┴ http://adsl.kkcity.com.tw -- |
閱讀文章: 第 2139/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