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 教育 -- 百年大計    板主:
閱讀文章: 第 6545/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ltd@kkcity.com.tw ( ), 看板: education
標  題: 對[意願先於學習]的爭辯
發信站: KKCITY (Mon Feb  5 21:02:42 2007)
轉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ctu-peer!news.nctu!netnews.chu!Leo.mi.chu!zoon

    本文摘錄自[現代教學設計論]盛群力與李志強著

    近年來,由於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的興起,「客觀主義」教學或

「精密教學」受到了批評。有人認為學校應致力於創設一個學習者和受訓者都能做出

選擇即學習他們自己認為響學或願意學的東西,不要事先期望或詳細規定他們在一個單元

結束後,在一個學校畢業時應學會些什麼。蘭達認為,算啟教學論完全贊同學習不僅僅發

生在學校或有組織的培訓環境中,青少年兒童或成人都能從無結構化的環境中,從生活中

學到很多東西︰同樣也完全贊同學習環境應得到改善,使之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然而,一個五歲的孩子怎麼會知道他能得以生存及做好上學準備必須知道些什麼;一

個中學生在教師教某一門學科之前他怎麼會知道自己必須掌握些什麼呢?一個受訓者在接

受培訓之前他怎麼會知道某個職業或職位要求他懂得些什麼?這裡,問題的實質是對「學

習的意願」究竟怎樣看。

    如果有人想成為一名工程師,希望有所發明創造,但他卻不喜歡幾何,不想學習這門

學科,以前沒學過,將來更不想學,那麼,一所工程技術學校會錄取他入學嗎?

    蘭達認為,有人往往主張「意願先於學習」,而實際的情況卻是最初的意願是學習的

結果。一個人沒有品嘗某種新水果,他怎麼會知道自己是否喜歡?只有介入了某種活動之

後,作為活動的結果,意願才能領先於活動本身。

    如果我們贊同「學生只有再他們本身認為需要學和願意學的情況下才會去學」這一假

設,蘭達認為它將導致學習過程如同散沙一般,使得學習如同空中樓閣。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知識單元和心理操作有其客觀的邏輯,因而一個單元b是

建立在另一個單元基礎a上的。由於這一客觀邏輯決定了人們不能學完了b再去學a,a是b的

先決條件。

    學生不了解知識及知識單元之間聯繫的客觀邏輯﹙甚至教學設計人員,教材編寫人員

常常也不完全了解﹚,因而,他們不可能就學什麼、以及以什麼順序來學等作出決策。然

而,如果僅根據學生自己ˋ感受到的需要和願望對學習過程的每一步驟做出指導,那麼,

勢必會發生與知識的客觀邏輯衝突。即使該學生在以前有過相應的學習願望,也會被接二

連三的挫折所泯沒。

    學習困難是導致學生輟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教育工作者和公眾輿論尚未充分意識

到。因此,聲稱學生只有在他們本身認為需要學和願意學的情況下才會學習到的理論觀點

,將會導致教育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更重要的是,生活本身及社會都要求人們不僅具備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還

要有做別人要求他做的事情的能力。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年輕一代意志力方面的驚人惡化。

意志力是一個人做他本身不想去做而又必須去做的事情的能力,他是戰勝「不想做什麼」

的能力。除了在「我不想做什麼」方面加以訓練之外,沒有更好的途徑去培養一個人的意

志力,這種訓練當然離不開學習活動。

    當然,所有這些並不意味著學習不應當是有趣的,學習環境不應該得到改善,學生已

經感受到的需要和願望不應該被考慮,情境性學習不應該受到重視等等。相反的,它意味

著所有事情都不應該絕對化,要力求平衡。有機體正常發揮作用離不開維生素,但決不能

光吃維生素。同樣,結構化的學習環境和經驗性的學習環境都應得到改善以便有利於學習

。不能只認為學習僅僅發生於經驗性學習之中,對現有的結構化課堂教學體制所暴露的缺

陷進行批評,並不等於它應被情境性學習所取代。實際上,以上兩類學習情境都有必要得

到改善。絕對化導致走向極端,同時也無助於問題解決。



--
┌─────KKCITY─────┐  找歌最方便 KKBOX 歌詞搜尋!!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219.81.153.161     ──┘       唱片公司授權,音樂盡情下載
--
閱讀文章: 第 6545/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