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 教育 -- 百年大計    板主:
閱讀文章: 第 3122/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pinotiry@kkcity.com.tw (以德報怨), 看板: education
標  題: [轉] 染毒者應視為病患 之 販毒全球化
發信站: KKCITY (Mon Jun  5 21:38:12 2006)
轉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news.nctu!news.ntu!bbs.ee.ntu!news.kkcity.com.
Origin: bbs.kkcity.com.tw

※ 本文轉錄自 [News] 看板

作者: mybigfish (ghoti) 看板: News
標題: [News] 新興金三角 販毒全球化
時間: Mon Jun  5 12:43:02 2006

新興金三角 販毒全球化

戴志揚/調查採訪 2006.06.05  中國時報

二○○二年五月三日清晨,太陽才剛從海面升起,基隆籍漁船「福生三號」
船長阿郎和朋友阿聰在安檢站,鎮定的填上假名與身分證字號、出海地點與
作業細節後,口中刁著菸,緩緩駛出八斗子漁港,航向北韓,夢想中的「富
貴之旅」,但實際上卻一步步邁向一齣毒梟們早設好的死亡遊戲。


冒險走私 赴死亡之約

常年往返大陸、台灣間進行毒品交易牽線的阿賢,曾委託阿郎走私過毒品和
槍枝。當他意外得知二名台商「林董」、「番薯董」,斥資六千餘萬元前往
北韓購三百餘塊海洛因磚,並預付了四百餘萬元打通運毒關節,這次的「交
通」又選中阿郎的船「福生三號」時,阿賢便積極與夥伴「老二」策畫劫毒
計畫。

阿賢趕著阿郎出海前,吩咐「老二」前往大陸連絡了兩名殺手,再向阿郎謊
稱五月六日必須載運兩名友人偷渡至日本,希望阿郎能順道幫個忙,在重金
禮聘下,阿郎點頭。

歷經兩天平靜順利的航程,來到北緯三十九度北韓外海,停泊了約兩個小時
,一艘北韓炮艇與另一艘大陸漁船分別緩緩駛進。北韓軍人有效率的將三百
多塊海洛因磚搬上「福生三號」,阿郎則趁著空檔,拿著幾條香菸丟給對方
帶頭的軍官,雙方相視而笑握手點頭,慶祝交易成功。不到一小時,炮艇和
大陸漁船加速油門疾馳而去。五月五日晚上,「福生三號」到達澎佳嶼北方
。

五月六日「老二」接到兩名大陸殺手後,到達約定地點。在彭佳嶼東北方卅
海里處,阿郎看到老二開著船接近,還熱絡得大聲招呼,未料船一靠近,兩
名大陸殺手立即從船艙跳出,雙手各持貝瑞塔手槍,一登船就猛朝阿郎、阿
聰以槍決式的手法,朝兩人頭部開槍。

阿郎雙手、腹部和頭部共中了七槍,其中光是頭部就中三槍,謝進聰臀部、
腹部和頭部中了四槍。隨後,「老二」等立即以交滿全船汽油放火燒毀「福
生三號」,還以船錨綑綁謝金郎與謝進聰屍體,丟入海中毀屍滅跡,一齣為
毒品黑吃黑的劫殺事件就此落幕。

或許是含冤未雪,五月七日,就在所有人以為「福生三號」是因機件故障起
火的當下,阿郎與阿聰跳海遇難失蹤當下,大陸漁船「閩盛漁五七九八號」
進行拖網作業時,竟然只用一張十餘公尺長的拖網,在深達一百公尺的海底
,拉起用著鐵錨與鐵鍊綁著的阿郎和阿聰屍體,這起殘忍的劫殺事件才終於
引爆,阿賢等八名共犯也在兩年內雙雙落網。

從福生三號事件來看可發現幾乎已成了一個販毒逐漸全球化的縮影,其中還
包含著以下特點:

一、集團化─由於毒品利潤非常高,不少暴力集團和黑社會也都參與販毒活
動,並將毒品交易作為聚斂錢財的主要手段。

二、國際化─從毒品種植、加工、販運到消費,毒品犯罪者已在全世界形成
一個整體的國際化體系,並有嚴密骯髒的「合作機制」,將毒手伸向各個角
落。

三、武裝化─毒品犯罪也日益武裝化,不少大的毒品犯罪組織都有自己的軍
隊。哥倫比亞麥德林集團控制了二百四十名販毒頭目,並有軍隊,用高薪從
以色列、南非、法國、英國和美國招聘了大批傭軍對抗政府掃毒。亞洲「金
三角」的坤沙集團也於一九七六年成立了武裝分子組成的隊伍。

四、犯罪手段更加隱蔽化─儘管世界各國加大緝毒力度,但鉅額利潤使販毒
集團和販毒分子變換各種手法,來逃避警方和海關的查緝。


北韓崛起 泰國師煉毒

不過警方卻赫然發現「福生三號」事件的主角北韓,竟然已經悄悄崛起成為
毒品輸出國。刑事局官員說,北韓為了增加外匯收入,從民國八十六年起,
在緯度較低的境域開始種植罌粟,並利用國有製藥廠的設備進行提煉,甚至
從泰國請來技師轉移中國大陸「雙獅地球牌」海洛因磚生產技術。由於北韓
生產的海洛因顏色較白,近兩年來,已逐漸取代雲南出產的「大陸白」海洛
因磚,又因是泰國師父技術指導,而統稱為「泰國白」。

台灣執法單位從緝獲的毒販口中,及國際交換多層管道獲得證實,北韓製藥
廠將製造完成的海洛因磚,交給具軍方背景的貿易公司後,由北韓海軍炮艇
負責將毒品運送至北緯三十八至四十度的北韓海域交給來自台灣的漁船,再
由台灣漁船轉交給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或日本、南韓等地的接
駁漁船,運往當地銷售。


阿富汗 種植毒品居冠

近幾年來,亞洲地區的毒品生產版圖其實也在慢慢的改變,根據聯合國緝毒
組織調查顯示,現今僅阿富汗一國在種植毒品和加工超過全球二六%以上的
毒品。早已取代了由緬甸、雲南和泰國邊境組成的毒品金三角地帶,也凌駕
南美洲哥倫比亞,成為世界上種植毒品最多的國家。而金三角地區過去一直
是世界上種植毒品最多的地區。

除了阿富汗這個新興的金三角外,以毒品輸出區域劃分,還出現所謂的「白
三角」、「銀三角」地帶,白三角也就是由北韓製毒輸往中國大陸、台灣三
地所圍成之東北亞三角地帶;銀三角則是中國大陸為輸出地,以香港,台灣
、菲律賓為區域的東亞地帶。

近年來台灣在國際緝毒合作與情報交流上已經獲致極大的突破,包括調查局
、刑事局與海巡署,都與美國緝毒署及亞洲各國緝毒組織,有著密切的情報
交換,甚至與隸屬美國國務院東亞事務局設置在泰國曼谷的亞太地區緝毒總
部,香港分部保持密切互動,每年還由美方派緝毒官員來台對我方執法人員
進行教育訓練與情資交換。

美方為了建立國際緝毒網,確實掌握毒品來源及製造技術,特別成立一個「
毒品鑑識計畫」,將各國透過走私所查獲的毒品,採樣送交美國化驗,分析
成分,並建檔列管,而台灣每次破獲重大跨國毒品走私案件,也都立即採樣
,透過美國在台協會(AIT)官員,轉交美方化驗。

我方緝毒官員還私下透露,去年他們前往泰國曼谷與美方緝毒官員進行交流
時,美、泰方人員還帶著我方緝毒人員,前往距泰國北部大城清邁三十公里
遠,位在泰緬邊境的緬甸城市「猛揚」外圍觀察,因為面積廣達數十平方公
里以上的「猛揚」市,已經成為全球最著名的「製毒城」,美國利用衛星偵
照發現,「猛揚」的毒品生產工廠設施不但年年大幅增加,而且還擁有自給
自足的水壩、電廠、賭場、酒店等設施,成為亞洲毒害的根源。


條條毒路 通往昆明城

緝毒官員憂心地說,「除了猛楊外,昆明也早就成為亞洲地區的毒城啦,現
在國際毒販進入大陸的七條主要通道中,有三條直達昆明,原本毒販只是單
純的過境通過短暫停留,現在不同囉,簡直形成中間站、集散地及地下消費
並存的毒品交易市場。尤其隨著瀾滄江與湄公河國際航道的開通,和昆曼公
路、泛亞鐵路的通車後,雲、緬、泰金三角境外毒品走私更方便、也會對國
際社會產生更大的危害。」

毒品交易全球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既然台灣不能自阻於亞洲或全球販毒網
絡之外,就更應積極加強與全球各國合作杜絕毒品交易,而這也是目前最欠
缺的一環。毒品走私活動,對一個國家的正常經濟運轉造成的沈重打擊難以
收拾,刑事局警官就表示,「近年來,台灣毒品氾濫的程度已經超乎想像,
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犯罪行為,都是因為吸毒所引起。」顯見毒害效益已經慢
慢在台灣發酵。


毒海沉浮毒蟲走險

編按:由台灣「福生三號」黑吃黑劫殺事件,可發現販毒逐漸全球化的縮影
,其中包含集團化、國際化、武裝化及犯罪手段更加隱蔽化等的特點。

近年來,亞洲毒品生產版圖也悄悄地改變,阿富汗已取代滇緬泰金三角及南
美哥倫比亞,成為全球種植毒品最多的國家。

毒品交易全球化趨勢愈發明顯,台灣自無法置身事外,更應積極加入國際合
作緝毒網,但這也是目前最欠缺的一環。



◆ 毒門管道:南走私北偷渡 合法夾帶非法

本報訊 2006.06.05  中國時報

二○○一年以前,台灣名列美國全球緝毒調查報告中的全球「毒品主要轉運
國」之一,台灣四面環海,地處東亞樞紐,地理環境位置相當特殊,販毒主
要方式多以利用漁船、貨櫃走私為主,空運與旅客夾藏為輔。走私路線多以
經泰國、中國大陸或港澳地區轉運來台為大宗,惟近年來北韓、緬甸、柬埔
寨、越南、新加坡、寮國、印尼等國家,也漸漸淪為毒梟走私的路線。
但是自政府開放小三通以來,販毒集團利用外島地區通關便捷,且在查緝人
力及設備不足下,讓毒梟有可乘之機。從近年查獲多起重大毒品走私來自金
門、馬祖等離島地區中轉的案例顯示,小三通已成為台灣販毒走後門的最佳
方式之一。

「要評估掃毒工作是否獲得成效,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毒品市價漲跌,這就是
經濟學中的供需理論,我們多次從逮捕的毒販口中得知,從今年二月起,台
灣的海洛因毒品價格至少飆漲了四、五倍以上,目前海洛因一公克要賣到二
萬兩千元以上,比起去年只有三千五至四千元的價格,顯示台灣目前貨源短
缺,而這也是緝毒發揮成效的最好證明」,海巡署緝毒官員說。

台灣私梟間流傳著「南走私,北偷渡」定律,海巡署官員說,「過去幾年,
我們發現大宗毒品多由漁船及貨輪,從高屏溪口、北港溪口、利用西海岸出
海口複雜的地形及高雄、台中港夾帶走私進口;人蛇集團登陸的地點,多遍
佈在北起淡水河口,南到大甲溪口一帶,然後南毒北運,北客南運,這是一
個很有趣的現象。」

海巡署緝毒官員說,「台灣利用空運貨櫃夾帶走私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其中
的盲點就在於海關驗關的程序」,官員表示,台灣貨物驗關分為三個等級,
分別為C1(免驗關)─知名的世界級優良廠商,以及來自高度開發國家貨
物;C2─也是沒紀錄的優良廠商,只交付貨物清單書面審查;C3(抽驗
二十%)─成立的公司,或是有不良紀錄的廠商。


運毒手法高 海陸通吃

「所以現在毒梟經常都是利用一些優良公司作為掩護,合法掩護非法,從貨
物中夾帶毒磚闖關,我們如果沒有精準的線報,說實在,這些毒品甚至會藏
在一些昂貴的高科技器材內,我們拆也不是,不拆也不是,若是拆壞了可賠
不起,毒梟就是利用這種心理弱點」,海關人員無奈的說。

實際上,台灣以漁船走私毒品還是佔了大宗,「這些私梟已經太明目張膽,
掃街(勘查監視)掃到我們的海巡檢查哨所或大隊門口,我們經常發現一些
無所事事的人,成天沒事就坐在據點附近觀察,實際上這些人就是私梟派來
監視我們查緝人員的一舉一動的眼線,不過我們能怎樣呢?他們坐在那又沒
法辦他。」海巡查緝隊員氣憤的說。

查緝隊員形容,「而且現在私梟手法愈來愈高明,有時我們已經不是靠情報
,而是靠經驗,例如有些漁船我們明明確定有夾帶毒品,但是翻遍全船就是
不知藏在哪,不過他們就是有辦法藏」,「現在最新的方法就是,毒梟利用
北部棉花嶼、西部澎湖群島以及外傘頂洲一帶等無人島嶼,私梟與毒販約訂
好地點時間後,私梟就將毒品埋藏在無人島上,毒販再透過紀錄優良的漁民
前來取件,雙方互不碰頭,由於安檢人員通常對紀錄良好的漁船只做目視檢
查,而漁民就裝在魚肚夾帶入港。」

除了海運外,台灣內陸的運毒網一樣四通八達,但是為了講求精準、迅速,
高速公路經常是最主要路線,但是這條路近一年來已經遭鎖死。一位目前接
受戒治中的毒蟲私下表示,由於西部的主要路線都已經遭國內憲警調人員堵
死,毒梟便集思廣益「窮則變,變則通」,開拓出數條新的毒品走私路線,
由南部各漁港走私進來的毒品,避開西部主要交通幹道,沿著中央山脈路線
統一集散中到台灣的中心點「埔里」一帶,再由各地前來的中盤毒販取貨運
網全省各地,儼然成為台灣新興集散地區。

這位毒蟲比手畫腳生動地描述,「這些毒品大盤商,為了避開西部嚴密的警
網,又知道我們這些成癮的只要毒不要命,乾脆一次給我們五天份的毒品量
,要我們帶著貨,走陸路翻越中央山脈到東部,再坐火車北上台北」,對此
說法,資深的刑警笑說,「這是絕不可能的啦,他可能用毒用到頭殼壞掉在
幻想吧。」

但是刑事局緝毒幹員認為,由於南投地區吸毒人口日漸增多,目前台灣毒品
在埔里一帶集散交易的強況不無可能,甚至毒販會刻意避開省道或高速公路
,多迂迴一圈,走埔里到大禹嶺,然後分頭走中橫公路往花蓮、或是經梨山
走支線前往宜蘭,再坐火車北上,這條路線警力最單薄,反而是最有可能的
。


績效掛帥 緝毒留一手

台灣多年來的緝毒有成,既然台灣販毒已邁入全球化的一環,自不能置身於
事外,目前國內相關的緝毒單位都有一個共通看法,台灣在緝毒硬體設備及
人力資源上是充足的,但是在情報交流與緝毒資源整合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
間。

尤其在績效掛帥下,各單位不免出現本位主義或莫不留一手,或是相互踩線
破壞默契,對於緝毒工作是一個很大的阻礙,如台灣能將這些資源整合,成
立如美國、泰國、菲律賓等專業緝毒署,將可大幅增進緝毒能力,絕對具有
正面的意義。



◆ 毒癮爆愛滋 政府快失控

羅如蘭 2006.06.05  中國時報

保守估計,台灣約有四十萬毒癮人口。監獄裡有六成的受刑人因毒品而犯罪
,再犯率超過八成。如今,由於毒癮患者的共用針頭,愛滋病的蔓延更為嚴
重。尤其在鄉村偏遠地區,毒品悄悄擴散,愛滋病有如被掩蓋的黑死病,正
一步步的吞噬毫無防禦能力的農村。

對這樣的狂潮,台灣社會該如何看待,如何管理,才能免於毒品的漫延和愛
滋病的嚴重威脅呢?


毒癮愛滋犯 沒有預算治

第一個問題,是沒有錢。國家監獄裡一共關了三萬六千名毒犯(含勒戒),
但法務部做為法定的毒品戒治機關,卻只編列了二億元的預算醫治他們的毒
癮問題。毒犯第一次被抓要觀察勒戒、第二次戒治,都得自己付錢。毒癮愛
滋病人犯從民國九十二年的零個案成長到今年的二千一百多人,監獄沒有增
編任何額外的費用,他們在監所的待遇連肺結核病人犯都不如。

美國曾統計,一人犯罪使國家付出四十三萬美元的成本,關進監獄則要花二
萬五千元美元,約是台灣的四倍。以此換算,毒癮問題造成國家的損失,每
年至少超過一兆台幣。政府雖然高調宣稱「反毒」,實際作為卻很有限,導
致毒癮愛滋病的大爆發。愛滋病在四十萬毒癮人口中快速擴散,推估至少有
四萬人染病的「黑數」,尚未被發現。

毒癮氾濫才是愛滋快速散播的主因。但政府用於治療毒犯藥癮的經費,每人
一年不到五千元,只夠他們在專業的療養院住院治療一天。科學已經證明毒
癮是一種精神疾病,但政府卻「只關不醫」,再把他們原封不動地放回街上
,自生自滅。法務部官員說:「他們在監獄裡其實比在外面好。出去更是放
牛吃草了。」


累犯不予戒治 放回街上

民國八十二年,台灣也曾面臨一波毒品攻擊的高峰。戒治人員訓練所所長黃
徵男銜命在台南監獄創設「明德戒毒村」,給予以小班制的戒毒輔導,引進
臨床心理師、宗教力量結合社區網絡的支援,頗有成效,卻因首長易人而未
廣為推行。去年因為毒癮愛滋病爆發,法務部才決定成立專門的戒治所,用
三十七名臨床心理師來輔導平均每年新增的一萬多名吸毒人口,「但我們沒
有錢請精神科醫師。」官員說。

雖然衛生署今年編列了三點九億元預算「加強精神疾病防治與心理衛生工作
」,但吸毒者也很難用到,因為健保並不給付毒癮戒治。國民健康局可以動
用六千萬元的「香菸稅」舉辦反菸活動,然而藥品管制局今年第一季補助社
團的反毒預算,竟然只有一百六十五萬元。因閣揆人事更迭,衛生署醫事處
今年初就交出去的反毒計畫還冰在行政院。衛生署官員坦承:「是有點延遲
了。」行政院雖將毒品防制委員會併入治安會報,但毒品防制委員還在等待
,不知何時開會。政府似乎覺得反菸比反毒重要。

我國的法律雖將毒品犯視為「病人」,但政府幾乎沒有提供醫療協助,完全
由家庭承擔一切。九十三年新修正的毒品危害條例對五年內的累犯不再給予
戒治機會,那一年,光是台中一地就有三百廿八人被放回街上,等待判刑。
空窗期從半年到一年不等,因為缺乏配套的社會支援和協助,吃不消的家屬
不是報警抓人,就是任其繼續吸毒。


健保不給付 戒毒須自費

反毒宣傳手冊臚列了一百廿個醫療院所提供戒毒協助,但因健保不給付,一
些醫學中心如台大,拒絕參加。雲林縣衛生局醫事課寧可爭取醫療發展基金
在華山觀光區補助很少人會光顧的急診醫療站,該局設於縣市的四個心理諮
商站卻沒有提供藥酒癮服務,「他們應該去醫院戒治!」但實情是,「就算
他們吸毒吸到精神分裂,很多醫院也不收。」台西鄉公所丁主任在鄉下看到
很多家屬確實想救吸毒的孩子,但卻「救一次就沒錢了」。第一線的公衛護
士多數認為,政府起碼要給毒癮者專案的健保待遇。


毒癮患者 政府不當人看

以草屯療養院為例,戒毒的住院費一天四千元,算是便宜的。桃園的阿倫十
幾年前到醫院戒毒,一星期就要三萬元,還要交現金。一些專門戒毒的宗教
團體,如晨曦會、主愛之家等,要付保證金三至七千元不等,每個月五、六
千元的伙食費要預繳,生活費要自付。阿威交了二萬多元,住了幾天就受不
了,錢也不要就跑了,「他們都叫你信教啊!」草屯療養院曾想仿照外國經
驗成立「治療性社區」安置藥癮者提高戒毒率,預算從五百萬元減到五十萬
元,最後一毛都沒有。

一般醫院的戒毒門診只能自費,一周藥費約二千元,比去領政府的美沙酮來
喝(一種替代療法)還貴上二倍。但有美沙酮可喝的幸運兒只有一百六十二
人,圈內人透露,他們也會向特定的藥局和診所買「解藥」,是一些如煩寧
之類的鎮定劑管制藥品,藥癮者吃了昏昏欲睡,就可以挨過藥癮發作時的痛
苦。但花費也很高,一天的藥錢得五百元。

「若你不幸染上毒品,想要戒毒,你得花很多錢,還找不到肯幫你的人。」
松德醫院成癮科主任束連文是國內第一個推動藥癮替代療法的精神科醫生,
他對於藥癮人口遭到社會集體漠視的現象,既無奈又沈痛:「政府不把他們
當人看。」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則為政府辯解:「不是我們不願意做,預算的餅就這麼大
。」法務部官員講的更白:「投資在毒癮犯身上,不一定得到成果。因為他
們再犯率太高了,花十個人的錢可能只救到一個。」監所曾調查,只有十%
的毒犯有心戒癮。但李思賢認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根本就不想看到這件事
,連政府對藥癮者都有很深的烙印和歧視。

世界各國雖嚴厲打擊販毒行為,卻對吸毒者抱持更寬容的態度,在很多國家
如丹麥、德國和英國,吸毒並不犯法,先進國家的毒品政策因此轉向積極提
供吸毒者醫療服務,協助他們管理自已的健康。


毒蟲有錯 社會眼光難容

但台灣社會卻慣用道德眼光看待毒癮者。有些官員對國家還要付錢幫他們戒
癮感到憤憤不平:「吸毒是個人行為,應該自已負責,怎可拖累家人和社會
?」若非愛滋爆發到監獄也難以收容處理,司法單位仍難接受提供替代毒品
給藥癮者的減害計畫。

結果,愛滋病患從九十二年的八百六十一例成長到九十四年的三千四百零五
例,其中七成肇因毒癮。「失控」的速度,正使台灣成為高愛滋感染國家,
嚴重威脅國人健康。

衛生署在九十三年時還樂觀預估九十四年的愛滋病例只有六百五十人,結果
是三千四百人,成長了五倍。毒癮愛滋病的疫情到底有多嚴重?因為政府忽
視源頭的毒癮問題,各界普遍認為存在黑洞,使愛滋疫情更加難測。官方記
錄全國的愛滋感染者是一萬人,但立委林樹山認為,應該黑數應該是五倍。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只承認「還有一萬人不知道在那裡。」

一名台西鄉公所的公衛護士就說,她管理的愛滋毒癮個案還在共用針頭吸食
海洛因,「有時他會告訴我和誰在一起,但不一定說實話。沒有被發現的愛
滋,可能很多。」為了取得個案的信任,小護士不能輕易舉報他。鄉民之間
盛傳某村某人因為吸毒得了愛滋,但當事人卻堅不承認。愛滋「黑數」是許
多人心頭的陰影。


毒癮愛滋有多少 天知道

毒癮者阿威坦承,他們在獄中不可能坦白關係網絡,甚至會宣稱已離婚,避
免護士到家衛教驚擾家人,結果卻等於置家人於感染的風險中。阿威在入監
服刑之前半年被抓,當時抽血檢驗就已經發現他得了愛滋病,卻沒有任何人
通知他,入獄之後才知情。這空窗期間有那些倒楣鬼「中鑣」,阿威想都不
敢想。

衛生署一年只編列一千萬元的愛滋病抽血檢驗費用,在監獄裡的三萬多毒犯
是高危險群,理應每三個月抽血一次,以掌握疫情,但通常做不到。因為醫
療資源不足,平均每名人犯一年只能抽血一至二次。地方衛生局的個案管理
員在監所對即將出獄的藥癮者宣導衛生教育,以便於出獄後追蹤。但社工張
正學的實務經驗是:「他們後面都揹了很多案子,跑出去就趕快躲起來,幹
嘛和你聯絡啊!」

雲林縣全靠一百多名公衛護士訪視追蹤毒癮愛滋患者,該縣疾管局課長高昆
裕宣稱,三百九十位個案只有二人失聯。立委林樹山不相信:「吸毒者都像
鬼魅一樣來無影去無蹤。警察都找不到了,衛生所護士怎麼找得到?」

減少毒品 才能阻止愛滋

警方苦於經費不足,未必能夠每三個月就把列管的毒品前科者找來驗尿,限
制感染愛滋病的毒癮者吸毒;基於保護隱私,公衛護士列管的毒癮愛滋病患
也不能告訴社工單位和警方。毒癮問題伴隨失業很可能導致高風險家庭和虐
兒案,但社會局卻不知道那些人是毒癮者。雲林縣社會局長吳毓源甚至說:
「我們沒有毒癮的問題啦!鄉下經濟不好,失業的人的很多,他們那裡有錢
買毒?」

雲林縣的愛滋盛行率高居全國之冠,只是國家毒品政策有三頭馬車以致漏洞
百出的產品。學者楊士隆、精神科醫生束連文等人都建議,應該仿照國外,
在司法、衛生和教育等部門之上,成立事權統一的專責機構,統籌管理。

無論如何,政府若不為毒癮者提供醫療,結果就必需付出更多的代價醫治愛
滋病。根據HIV條例,政府必需編列預算強迫愛滋病人就醫,避免他們傳
染病毒。一名愛滋病患每個月要花政府三萬元。毒癮人口爆發愛滋病,很快
就吃光了今年的十二億元的愛滋預算,明年不但要成長到十八億元,可能還
要限制對象,病患得等到感染風險較高時才開始治療。

為阻遏病毒繼續擴散,減害計畫將從七月開始全國發放清潔針具,減少毒癮
者感染愛滋的風險。立委林樹山正在努力遊說台塑集團在雲林地區興建大型
的毒癮戒治所,做為六輕的回饋。路德之家的謝修女四處演講,希望社會幫
助毒癮愛滋病患。李思賢定期到基隆教導吸毒者正確用藥的知識,避免傳染
愛滋。擔任更生輔導員的藥師田村恭和他的慈善愛心會,一直在雲林西螺默
默的輔導安置離開監獄的毒癮者,提供工作機會幫助他們重返社會…。「現
在真的比以前好多了!」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說。

社工員張正學感嘆:「毒癮患者很難發聲,因為社會認為他們沒權力要求任
何福利。」這歧視的眼光,似乎正透過愛滋病毒回到歧視者的身上。因為愛
滋病,才讓社會不能不看見毒癮者的邊緣處境。這代價何其之大!


邊緣社會中的邊緣人

編按:毒癮與愛滋的關係演變至今,儼然已成為一隻相寄相生的惡魔。

許多不幸染上毒癮的人,很可能終其一生都在監獄中度過,並且直接衝擊到
毒癮者的家庭,連帶造成一百六十萬名家人的痛苦,佔台灣人口比例的十五
分之一。因為毒癮不慎又染上愛滋者,又成為這群社會邊緣人中的邊緣人。
政府雖然推出減害計畫,可是受限於社會歧視、預算不足和嚴重的法律障礙
,防治進度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如何突破這重重困境,已成為當前最重要
的課題。



◆ 減害計畫 面臨三重障礙

羅如蘭 2006.06.05  中國時報

香港、澳洲、荷蘭等國的經驗顯示,替代療法或減害計畫能夠有效的控制毒
癮者併發愛滋病。若政府無法減少毒癮人口,至少要教他們安全的方法或提
供替代毒品,使其不致於為了吸毒鋌而走險,仍保有回歸社會的機會。但在
台灣卻面臨社會歧視、預算不足和嚴重的法律障礙。

台北松德醫院去年在全國第一個實施減害計畫,是成癮科主任束連文努力了
一整年的結果。為了等待政府批准管制藥品進口替代藥癮者的海洛因,不但
束連文自嘲「變成一個藥商」,全國愛滋病也在這一年從一千五百人爆發到
三千四百人。束連文感嘆:「如果早一點做的話…。」


減害預算 還躺在立法院

衛生署今年以來在四個縣市試辦提供美沙酮(一種鴉片類毒品)給毒癮愛滋
患者,避免他們繼續施打海洛因傳播病毒。因為屬於試辦性質,全國三千多
名毒癮愛滋病患當中只有一百六十二人受惠,而且已經快要斷藥。桃園療養
院雖有存貨卻不敢再收病患,怕一旦斷藥的話,「難道要叫他們自已再上街
找藥吃?」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拿出密密麻麻的文件說,因為法律限制,他們申請美沙酮
等管制藥品進口的流程也很繁瑣耗時,醫政單位之間的門戶照樣很難突破。
衛生署本來打算撥用愛滋預算的十分之一,用於防制藥癮者的愛滋擴散,但
減害計畫所需的一億八千萬元,只剩下八千萬元,行政院還沒撥下來。

林頂很焦急,因為他在第一線看到疫情爆發的嚴重性,希望接下來至少能做
到全面發放清潔針具、讓毒癮愛滋病患優先使用美沙酮替代療法。但這並不
容易。

台中縣長黃仲生告訴國防醫學院心理系教授李思賢,他的選民很難接受政府
發注射器給吸毒者,「這不是等於鼓勵他們繼續吸毒嗎?」有些廿四小時的
藥局不肯配合販賣清潔針具,擔心吸毒者無法控制毒癮發作,上門造成破壞
。南投縣不久前才發生公衛護士注射疫苗卻觸法的風波,因此也不肯配合,
「除非修改法令。」

提供針筒防愛滋 法不容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相關規定,注射針具是毒品犯行的證據之一。衛生
署曾發函內政部,希望四個試辦縣市警察局維持針具購買管道的暢通,查獲
個案攜帶針具不列入案件移送或審理之作法,不算犯罪,但內政部回函卻說
「是否妥適,容有疑義」。

「只有空針可以不抓,但若使用過的空針裡有殘留毒品,按法律規定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十一條,警察也不能不辦。那要如何回收使用過後的針具呢?
」雲林縣衛生局疾管課長高昆裕很想在縣內推行減害計畫,遏阻愛滋盛行,
但「法令沒解套,我們基層做起來也很難。」

政府的減害計畫並未取得毒癮人口的充分信任,除了可能害他們被捕之外,
也因為官員「並不了解吸毒次文化」,導致成效有限。毒癮圈傳播愛滋病毒
的途徑,除了共用針頭之外,還有共用稀釋液、共用棉花。衛生署一開始發
放的稀釋液容器竟是三十CC大的容量,「那不是等於鼓勵他們共用嗎?」

許多毒癮者反映,公家發放的針具是用來打疫苗的,不是用來打毒品的,「
針管太小,很難抽送」。李思賢說,政府好心送保險套避免吸毒者的性行為
加速傳播,卻不知道男性吸毒者有許多入珠的習慣「無法使用」,應從女性
吸毒者的衛教著手。(本系列完)

※ 毒品氾濫情況,國外也好不到哪去...

* 濱海的鄉村 毒海的深淵
* 被毒梟盯上 中國出現南美毒品加工點
* 英國去年第四季 搶劫性侵案總數超過100萬件
* 墨西哥立法通過允許人民有限持有毒品
* 巴西黑幫襲警 52死


--
    ,
    ~ \ Bigfish
--
┌─────程式設計樂園─────┐   ◢╱  只要你通過身份認證 ~    ◥█
        CSZone.kkcity.com.tw         免經驗、五人連署即開班系板 
└──From:59.120.24.19       ──┘   ◥╲  趕快為班上設個秘密基地吧! 
--
pinotiry:藉轉                                                       [06/05]
閱讀文章: 第 3122/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