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stronomy ◎ 天文知識 板主: vega1 |
閱讀文章: 第 1478/25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loyang.bbs@ptt.cc (犯癮。六年後) 看板: astronomy 標 題: [問題] 請問各位大德,關於我姪女的問題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2011/04/28 Thu 00:54:20) [代po] (我是他弟弟啦,所以噓我也可以) 各位先進大德: 請教各位一個問題,若你只能用科普角度,要向十三歲女孩解釋世界的形成。 是否能這樣說: [萬有引力] 宇宙間最小的物質是會不斷振動的一顆粒子。 因為它的振動使它牽動到某種東西,我們還不知道,讓它產生引力。萬有引力使宇宙最小 的物質互相吸引,形成一顆顆原子,又變成一個個分子,再組合成各種元素。但物質一起 振動會花比較多的能量,那要怎麼辦呢?就繼續吸收別的原子過來,提供能量給我們繼續 動。質量小的會被質量大的慢慢吸過去,吸收掉變成他自己的能量,讓它的原子們可以繼 續振動。如果兩邊質量一樣差不多大,就會彼此繞著轉很久,直到分出勝負。 非常感謝各位大德看完,這位十三歲小女孩是我的姪女,平時最喜歡的就是科普讀物,問 題也很多。 像是:哥哥(堅持要當哥哥不要叔叔) 書上講很多電子中子變成原子,那原子在細胞的哪裡? 書上說奇異點是質量無限大,密度也無限大的黝黑星體。那黑洞到底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她小小腦袋是怎麼思考這些問題的, 想了好幾天,想了幾段比較簡略的總解答 請諒解不是科普業餘愛好者的上班族,我只希望能繼續激發姪女對科學的求知慾,雖然知 道應該會被噓的很慘很慘,還是希望能有幾個熱心板友稍微指點一下,可能有問題的地方 ,至少讓我知道我可以告訴她: 「哥哥說的這些都不一定是正確的,還是要靠你自己去驗證喔。」 [天文] 一開始形成的是宇宙塵,因為大爆炸時他們是亂飛出來的,所以有些宇宙塵會撞在一起, 變成比較大顆的塵粒。比較大顆的塵質量比小顆的塵重,所以依據萬有引力,大顆的會把 小顆的吸過去,吸收掉變成它的一部份。當有顆塵吸收到的質量夠大,吸收到的東西也可 以讓它產生融合爆炸,它會開始發光發熱變成恆星。恆星超大的質量會吸光週遭所有比它 小、沒辦法發光發熱的行星,只剩太遠了吸不過來,對方卻也逃不走的星球,兩邊的引力 互相拉扯,就變成行星繞著恆星走。 一個恆星形成一個太陽系,遠遠看就像有個圓盤的光球。銀河系就是有很多有圓盤的光球 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我們的太陽系也包括在其中,都受銀河系中央最大的恆星吸引,慢慢 被拉過去。 然後銀河系之外還有別的很大的銀河系。 但我們觀察到星星一直很緩慢的在移動。 所以有些科學家認為,宇宙的正中央其實是一個超大黑洞,把整個宇宙慢慢旋轉著吸進去 。 黑洞是什麼呢?黑洞就是有些恆星老了,質量太大了,害它被自己的引力吸進去,吸進去 最中間的地方,叫做奇異點。我們到現在還不能理解為什麼,奇異點的質量可以無限大, 所以它可以一直吸,又很會吸,連光都逃不過去。因此我們看過去是看不到什麼,因為靠 近黑洞的光都被吸進去了,到不了我們的眼睛,天空那塊地方就是一片黑的,才叫黑洞。 [關於生物] 之前有提到原子間可以互相爭奪能量,所以有些原子逐漸結合起來,變成更大的個體一起 奮鬥。後來在行星上面,大自然用我們還不了解的方式,把物質組合起來變成了細胞,生 命出現了。一個個小細胞又大家團結起來,有部分單細胞生物變成多細胞生物,多細胞生 物中的一些又再發展下去,有的變植物,有的變動物。而形成了今天什麼東西都有的世界 。 [能量跟原子] 原子間到底怎麼爭奪能量的,可能還沒有人知道。 大概的想像就是用黏土把一顆顆彈珠捏起來,變各種東西。彈珠就是一個個原子,黏土就 是能量,更多的黏土就能捏起更多的彈珠。所以越大的生物就會要吃更多的熱量來維持牠 的生存。 非常感謝各位大德看完,這位十三歲小女孩是我的姪女,平時最喜歡的就是科普讀物,問 題也很多。 像是:哥哥(堅持要當哥哥不要叔叔) 書上講很多電子中子變成原子,那原子在細胞的哪裡? 書上說奇異點是質量無限大,密度也無限大的黝黑星體。那黑洞到底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她小小腦袋是怎麼思考這些問題的, 想了好幾天,想了幾段比較簡略的總解答 請諒解不是科普業餘愛好者的上班族,我只希望能繼續激發姪女對科學的求知慾,雖然知 道應該會被噓的很慘很慘,還是希望能有幾個熱心板友稍微指點一下,可能有問題的地方 ,至少讓我知道我可以告訴她: 「哥哥說的這些都不一定是正確的,還是要靠你自己去驗證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89.54 |
閱讀文章: 第 1478/25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