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Xfile ◎ 佛教 X-FILE    板主: root
閱讀文章: 第 8495/8639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root (root) 看板: BudaXfile
標題: Re: 為何李後主常唸佛還亡國
時間: Thu May 12 00:53:21 2011

※ 引述《grace (善護念)》之銘言:
> ※ 引述《root (root)》之銘言:
>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 > > 剛才讀史讀到關於南唐後主李煜的故事
> > > > http://www.8novel.com/readbook/10/106049/43587.html
> > > > 這裡提到他也很努力念佛、拜佛、布施。
> > > > 我記得藥師經有段經文說,
> > > > 「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
> > > > 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
> > > > 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
> > > > 繫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
> > > > 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穀稼成熟,一切有
> > 來看看李煜他是如何治國的:
>   瞄到這個跟歷史有關標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   雖然前面的學長們已有很好的回覆,
>   不過還是補充一些觀點:
>   就歷史的發展,事件的前因後果不是幾句描述就可以斷定的。
>   用幾句史載的描述來評斷一個人的功過恐怕過於簡略。

    還好傻小子沒有對李煜的功過作評論。
    評論功過是御用歷史學者的事。

    之前的論述,引用的是《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所記載:
    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在還沒發明多啦a夢的讀心機與時光機之前,就先以此為參考。

    他的功過不是本討論主題。原問者是問為何李後主念佛,還會亡國。
    李煜念佛仍亡國的原因。最直接的解釋就是李煜不恤政事,對國家領導人來
    說,就是不關心政事,心不放在國事上,當然國家就拱手讓人。
    這對一般人來說也是一樣,沒有心思工作,哪能做大事業。心中不關心國人之事,
    念佛以求不亡國自然難有靈光之處。

    這精彩的補充非常好。產出另一觀點,就是李煜念佛是如何迴向的。

>   當然,一個人所招致的善惡因果也不會是一條直線。
>   只要讀了某經或誦念某佛、某菩薩名號、
>   或修什麼法就能如經上寫的得到什麼嗎?
>   相信很多接觸過佛教的人都有經驗,也知道不是那麼容易。
>   這中間的關鍵跟心念有關,要發出一念純淨的心並不容易,
>   一般人學佛還處在貪、嗔、疑等等障礙當中居多,感應也就沒那麼大,
>   看看許多想消業祈福的人就知道,即使念了百千萬佛號,
>   一邊念一邊存疑,或一邊念一邊想要求什麼、記掛著自己到底念到第幾遍....
>   發不出清淨心就算了,還不斷隨妄念、雜念轉來轉去,
>   結果不管念多少佛號、誦多少經、修多少法門還是老樣子,
>   不但習氣沒有轉變多少,周圍的環境也改變不了。
>   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的確,要能得到這些,都得符合經中說的標準,得不到要怪自己,
    不能因此就說此法門不靈光。

    不過傻小子所見,只要是平常有念佛習慣的人,每年見其面容,
    都會增添許多和善之氣。真是日起有功,值得讚嘆。

>   同樣,李後主雖然有心修佛,是否夠誠心、夠清淨雖不得而知,
>   但是有沒有感應卻不一定如同世俗所認定的,
>   以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種表象來看。

    這是很典型的記載手法,以顯勝者為正義之師。

    有個題外話。
    陽明山原名草山。民國39年,某人為紀念明代學者王陽明,
    遂改名為陽明山。據說另一有趣原因是有一"落草為寇"的成語。

>   依照記載,李後主個性寬厚、沒有野心也不善領導,
>   要不是他的兄長一個一個早死,本來也輪不到他繼位。
>   他篤信佛教,但也不是盲信,佛學素養並非泛泛之輩,
>   也不是一個整天只會風花雪月,不管政事的昏君。
>   照歷史來看,在五代十國這種弱肉強食的紛亂時代,
>   當趙匡胤雄心統一天下之際,剩下的南唐必然不可倖免於被吞併的命運。
>   而後主從父親那裡接手來的南唐正好是屢次敗戰、割地求和、稱臣納貢的
>   弱勢國家。處於這種劣勢,如果後主頑強抵抗,只會造成死傷無數、
>   家破人亡,頂多再苟延幾年的國勢,最終還是會被吞併。
>   反之,如果無血開城,讓比自己有能力的君王來統治南唐子民,
>   對深具慈心的後主來說,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   所以,南唐的歸順沒有經歷戰爭的殘酷跟血腥,城池、百姓沒被燒殺擄掠,
>   生活在北宋治下的日子相對安定許多。
>   雖然北宋仍有遼、金、西夏、蒙古等外患,
>   但是打起仗來都在北方,還不到南唐的地理位置。
>   而且幾代北宋皇帝如太祖、太宗、仁宗等等也都有所作為,
>   還出了不少著名的良臣良將,如寇准、包拯、狄青、范仲淹、韓琦、富弼、
>   歐陽修、司馬光……等這些社稷佐輔。
>   比較起來,生活在南唐的人民比較幸福,還是北宋治下的生活比較幸福?
>   自不待分說。
>   因此,李後主的努力不但保全了南唐百姓的身家安全,
>   也讓百姓往後得以過著比較安穩的生活。
>   這不正是經上所說的「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穀稼成熟,
>   一切有情,無病歡樂。」的感應嗎?

    這裡可以這樣講,
    如果李煜念佛等佛事是作以上所補充的內容來迴向,那就不能說念佛沒感應。
    不過李煜是否如此迴向,不得而知。所以只能說 if ...then....。

>   佛、菩薩助人是以長遠的角度來幫,而非一味順應眾生一時的願望,
>   也就是說,不是眾生認為的成功才叫作有感應,
>   也不是眾生以為的失敗就是沒感應。
>   這個道理,就是「能許則許」!
>   至於縱情聲色,在古代富貴人家是家常便飯(其實現代也一樣)。
>   不過學佛的李後主並非天天如此,他也有持戒的時候。
>   從記載得知,後主只先後娶過大小周后兩個老婆,
>   立過一個地位不高(因為很少理她)的嬪妃而已。
>   這跟古代后宮佳麗三千的君王比起來算是不好色了。

    據我所知,世尊的法,標準應該只有一套,不會因為國王或平民的身份不同而不同。

>   此外,後主讓人產生縱情聲色的印象,
>   有部分原因可能是為了降低敵人對自己的敵視和迫害。
>   古代在鬥爭環境中的人為了自保,有時就會用這種方式來讓敵人以為自己
>   只是個會享受、沒有作為------即威脅性比較小的人。
>   例如南唐的韓熙載(也是個學佛人)也是極其奢靡的人,
>   由於才氣縱橫、孤傲不群,受到不少人的嫉妒和排擠。
>   據記載,韓熙載的奢靡也跟避禍有關。
>   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後主要派人去韓熙載家刺探的原因。
>    (我曾經在talk版介紹過這幅情報畫)
>   不過,不管李後主是真的縱情聲色還是為了掩人耳目,
>   宋太宗(趙匡胤的弟弟)這個性格猜忌又心胸狹窄的人對他來說都是很大的威脅。
>   宋太宗的繼位在史上始終是個謎,由於太祖趙匡胤的死因迷離,
>   加上太宗繼位後的一些掩飾行為,使後人推測太宗可能謀權篡位。
>   宋太宗在治國上確實有所建樹,但為了保住皇位,
>   逼得弟弟和太祖的兒子自殺,連帶自己的兒子也瘋掉。
>   對親人尚且如此,對李後主這種亡國之君自然也不會手軟。
>   李後主不管如何潔身自愛,都很可能被以任何理由消滅掉。
>   我們也可以發現學佛的李後主處於左右為難的處境,
>   一般來說,亡國君和眷屬們很難保全性命和清白,所以很多末代帝王都會自殺。
>   但後主因為懂得戒律所以不能自殺,也不能叫自己的眷屬自殺。
>   雖然後來被賜與毒藥毒殺掉,不過這種結果跟他身為君王所造的殺業
>   及跟許多落難的亡國君臣比起來算是重罪輕受了。
>   因此,因果、感應,怎能用幾句記錄或世間的成敗標準來看待呢?

    原提問者以為念佛就不會亡國,但那是不一定的。因為我們無法得知
    李後主作課完後迴向的內容,所以無法多作評論。
    只能說,此王不恤政事,若這樣來求不亡國很難。
    不過以上的補充,也提供了另一種角度的思考。

    迴向就像是想達成的目標,所以一般作課完的大迴向都是教人迴向法界眾生
    或上求佛道等等。

    曾在cbeta見過記載,有人出家後求做龍王,後來仗著出家的善業,果然作了大龍王。
    一般是不鼓勵作此種迴向。

>   以上提供參考
>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閱讀文章: 第 8495/8639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