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Xfile ◎ 佛教 X-FILE    板主: root
閱讀文章: 第 3136/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wangtom@Lion (王瞳), 信區: BudaXfile
標  題: Re: 請問我可以找誰幫忙?
發信站: 獅子吼站 (Fri Dec  1 00:50:32 2000)
轉信站: Lion

        當然,如果一開始就能夠明白,或至少提醒自己,
        生命本身和一切交錯事物的本身,都像是鏡中的幻象。
        那麼無論事件發展的結果如何,
        或者連預感本身,
        都也是生命中一個似真又假的現象而已。
        
        因為,佛法提醒我們的,對於預感的結果,
        並不是去論斷事物最後發展的真正結果,好壞如何;
        而是在提醒我們要回到當下此刻,
        去面對問題基本、理解脈絡、評估發展,
        之後再又同時回到當下,
        做出一個清醒的抉擇----無論最後結果如何。

        對於預感產生不穩定,主要在於一種把未來與現在混淆的狀態。
        試著回到此刻當下所見所聞,
        而非拿著預感的「未來」,丈量此刻成不安,
        終究回到這個位置與角度,從當下相關的一切判斷起,
        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某些事物的「預感」,
        其實大部分來自ㄧ顆敏感的心。
        許多人這方面的天賦,或者也就是能在因果縝密卻又萬緣交錯的當中,
        超乎理解地,組織運算出一些推演的結果。
        並且透過一些似真似假的影像,聽覺,或大部分是所謂的「感受」而出。
        就像是鏡中的幻象。
        
        對於預感,無論理不理會,都是一個抉擇。
        佛法提醒我們的不在其他,而是做好每一個抉擇。
        佛法往往把一切不確定的變化,
        還原到「身心作用」這個基本點,來開始瞭解。
        預感,是很不確定的。
        在「無常」的生命實況中,連預感都是可變的。
        甚至連「事實」都是可變的。因為「事實」是被認定出來的。
        而一切的認定,終究是一種身心作用。

        對家人禍福的預感,經常是來自一種深切的關懷。
        某些時刻,當我們與和我們身心因緣深刻的某些人「接軌」,
        電光火石間的靈感,
        往往是因為我們的身心,察覺到某些超過言語的內外微細變化,
        而觸發某些難以言喻,但其實是身心組織運算後所推演的結果。
        對於家人,這是一種很自然地,也是一種慈悲關懷的展現。
        但會不會影響到對自我和他人的判斷,
        有的甚至引以為真,引以為懼;有些人還引以為「傲」,
        那就是各自智慧的問題了。

        預感,不用當真。但有時也不能不小看。
        不是小不小看這個預感的內容或結果,
        而是要仔細思維此刻有預感的自己,何以有如此預感?
        倘若深刻思維推敲,不是自己某些身心壓力或變化的結果,
        有時那就確實是一份由自己的因緣,而去觸發一段如幻的協助機緣。
        觸發什麼呢?
        觸發讓自己所關懷的家人或人們,能在某些微細之處,
        有「離苦得樂」的可能。
        觸發一段讓自己接下來,能夠學習與體會的因緣。

        念佛,當然是最好的。
        有效地勸發當事人發覺他自己身心所處因緣的真相,
        而由對方自己,如實地轉化,則才是增上的。
        無論預感如何,
        只要能夠不忘記一份對自己慈悲(不要亂了自己陣腳),
        以及對人們慈悲(為人們拔苦與樂而深切祝導)的動機;
        進而同時透過佛法,
        學習穩定清晰對相關因緣變化的觀察,
        同時學習現實(世法)的,與超現實(出世)的方法。
        一旦掌握到某個如幻的切入機緣,
        那就算是完成了在萬緣聚會中,「自己能做的這部分」就好了。
        至於結果如何,是全不去執著,甚至不去理會的。

        預感,沒什麼好不好。只是對預感執不執著而已。
        執著預感,和執著一切相同,
        都是沒有任何助益的。
        但有些時候,預感,倘若是一個鏡中生命幻象的變化起點,
        那麼,透過去協助一個,可能原本是觸發「苦」的機緣,
        得以轉化成一個對於人們來說,並非苦的,而是歡喜進而解脫的因緣,  
        那就是相當不錯的歷程。
        自然也會也就能在此歷程中,學習某些慈悲與智慧元素的理解。

        如此而來,
        預感,可能便是一個菩薩的暗示了。
        一個慈悲菩薩們的暗示,一個智慧菩薩們的暗示。
        一個透過機緣中,而被菩薩們教導的暗示,
        一個自己成為慈悲智慧菩薩,協助家人度過危厄的暗示。

        然後最終去體會,
        預感,是一種生命平凡又特殊的暗示。
        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暗示,
        以及同時也是一個什麼都是的暗示。

        面對一切生命的暗示,
        正觀如幻,保持穩定,深刻理解,學習方法,順應層次,全力以赴,無所計執。
        這正是佛法所提醒的,
        常念諸佛菩薩,
        也常念諸佛菩薩祂們以這樣的務實態度,面對宿昔因地的歷程,
        對諸佛菩薩有信心,
        對學佛的自己,終究學習諸佛菩薩這般的特質,能力,與方法有信心。
        從這個起點開始面對預感,
        沒有不會微笑的道理。
        無論面對自己,或面對關心的家人,
        無論面對預感,或面對預感最終的結果。
--
------------------------------------------------------------------------------
           稽首觀世音  菩薩摩訶薩  發大心  行大願  苦海駕慈航
           普陀洛伽山  化現千萬身  隨緣施  無親疏  拔苦更與樂
              嗡 嗎呢叭咪 吽  六字真言常持誦 能除無明苦
              嗡 嗎呢叭咪  吽  恭敬稱念觀世音  煩惱都成空

Ξ 獅子吼站 版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版 - 有多位善知識坐鎮指導                           BudaHelp
閱讀文章: 第 3136/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