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Sitting ◎ 禪與靜坐    板主: prajna
閱讀文章: 第 94/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meditator (出太陽了) 看板: BudaSitting
標題: 安心《禪修菁華集七、活用》
時間: Wed Jan 15 20:30:32 2003


安心                                              聖嚴法師


二祖慧可(西元四八七--五九二年)見初祖達摩斷臂求法的故事,膾
炙人口,千古傳頌;從《景德傳燈錄》所見的一段對話是這樣的:神
光(慧可原名)長立雪中經夜,積雪高過膝蓋,達摩問:「你為什麼
站在那兒?」神光答:「唯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達
摩說:「過去以來諸佛妙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豈以小德小智,
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神光為表明心跡,立即拿一把利
刃,將自己的左臂砍了下來,達摩便說︰「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身
,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故為更名慧可。慧可又問:「諸佛法
印可得聞乎?」達摩說:「諸佛法印,匪從人得。」接著慧可又問:
「我心未寧,乞師與安。」達摩說:「將心來,與汝安。」慧可找了
半天,拿不出他的心來,便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我與
汝安心竟。」

此故事發生的年代是西元五三二年。《景德傳燈錄》所載的神光立雪
斷臂之說,近代學者以為不是事實,求安心之說則頗有根據。在此同
時,也有人講到「安心」二字。據敦煌文獻所載,僧稠禪師(西元四
八○--五六○年)的〈稠禪師意〉問答,便有:「大乘安心,入道之
法云何?」曰:「凡安心之法,一切不安,名真安心。」又說:「夫
安心者,要須常見本清淨心。」這是他對大乘禪法的意見。敦煌文獻
又載,四祖道信禪師有篇文章的題目,即是〈入道安心要方便門〉。
其中說到:「識無形,佛無形,佛無相貌,若知此道理,即是安心。
」僧稠禪師涅槃二十年後,道信禪師才出生。兩人都講到關於「安心
」的問題。這是早期的禪宗史上對「安心」問題的記載。


「安心」,可分三個層次。

一、不安心

第一個層次是不安心。這又可分為粗細兩個層面來講:

(一)粗層面的不安心,就是心不安寧,當你處在恐懼、憂慮、焦急
、緊張、興奮之中,即是心不安寧。如今的時代是個競爭激烈,科技
高度發展的時代,社會經常處於政治、經濟、軍事的壓力之下,尚有
社會治安、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的威脅,隨時都會使得人的生命、
家庭和財產毀於一旦。佛陀早已訓示:「世間無常,國土危脆。」自
古皆然,而在今日尤為敏感。

(二)細層面的不安心是為修行的問題。今天有兩個人問我有關修行
方面的問題,其中一個問:「念〈大悲咒〉、念佛、打坐,那個好?
」我回答他:「你認為那個好,就選那個好了。」他又問:「我用這
些方法修行時,沒有一法能使我沒有妄念,怎麼辦?」我說:「妄念
沒關係,不管它。」他說:「我就是希望用種種方法來克服我心理的
不平穩和矛盾,才修行的。」我告訴他:「你是應當修行的,但不是
為了克服心理的矛盾或不安定。」另外一個人問:「聽說了生死得解
脫一定要參禪,沒有他法,是不是?」我回答:「不一定,參禪的人
不會參,也不能了生死得解脫。」他問:「那怎麼辦?」我說:「了
生死的方法很多,看你用什麼方法?」他說:「那我應該用什麼方法
?」我告訴他:「我不知道你應該用什麼方法,要開始學習以後,慢
慢地跟佛法有接觸,才知道你應該用什麼方法?」

這兩位代表了許多初學佛者的不安心,不是為了生命、生活、家庭、
財產的問題,而是考慮到出生死、證菩提等的問題。


二、安下心來----如何安心?

第二個層次:安下心來----如何安心?

(一)普通生活中如何安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面對一切的問題--
--生活、家庭、生命安全、解脫生死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時刻縈繞心
頭,無法安心地過日子,對修行人而言,這會造成阻礙,因此必須破
除身見,破除對身體生命的執著。

現今的工商社會,人人皆汲汲營營於物欲的競逐,倫理淪亡,親情淡
薄,家庭組織沒有安全感,離婚率越來越高。一對年輕男女準備結婚
的同時,也準備著離婚,甚且已開始擔心未來孩子的教養問題,以及
離婚時,孩子屬誰的問題。夫妻之間沒有「生同羅帳死同穴」的同生
共死的心理準備。很多家庭,更因父母鎮日忙於事業及交際應酬,對
兒女疏於管教,而產生許多問題青少年,給社會帶來許多困擾。因此
,要挽救家庭,必須從個人自己做起,每個人都盡到了家庭一分子的
 責任,便能達到「父慈子孝、夫婦和睦、兄友弟恭」的和樂境地。
另外,死亡是人類最恐懼的事了。在混沌初開、茹毛飲血的草昧時期
,人類的生命即飽受威脅,要防洪水、防猛獸,跟大自然搏鬥、求生
存。接著進入文明社會,又由於利害的衝突,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相互
殘殺,宗族與宗族、部落與部落、種族與種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紛
爭頻仍,戰禍綿延。

以個人的生命來說,從出生到死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
能有絕對的保障,可能生病,也可能因意外而死。「人命危脆,在呼
吸間」,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能夠坦然地接受它,也就不必擔心
生命的安危與否了。只是在未死之前,一定要設法生存下去,不能自
殺,否則就違背了佛法的因果關係。另外一層,如果怕死,也可以藉
著努力修行,改變宿業,把壽命延長;而真正的修行者,對死亡是不
會恐懼的。

現代的人最害怕的莫過於核子戰爭。一九八二年五月,我在美國紐約
WBAI廣播電臺「精神世界」的節目中接受訪問,當時的紐約,正有數
萬人舉行反核子武器而集會於中央公園示威。有一位美國女士打電話
至電臺的現場問我:「今天如果核子戰爭爆發,你有什麼意見?現在
只要有人下一道命令,按一下電鈕就能使核子彈在我們的頭頂爆炸,
然後我們的城巿立即變成廢墟,地球變成鬼窟,他有權利做這樣可怕
的事嗎?」我的回答是:「現在還沒人按電鈕,核子彈尚沒有在我們
的頭頂上爆炸,你擔心什麼呢?」她再問:「假如按鈕已按了呢?」
我說:「按鈕已按了,還有什麼話說?」她似乎沒得到答案,可是好
多人很喜歡我這答案。因為如果已按了按鈕,還有什麼好反對的,只
有接受它了。

其實,反戰的人,可能就是製造戰爭的人,諸位相信嗎?一批人要戰
爭,一批人反對戰爭,戰爭往往又是反對戰爭的手段。自古國富兵強
是國泰民安的保障。盲目地用兵和盲目地反戰,都是不智。佛法主張
戒殺放生,以徹底消除戰爭的起因;但其輪王思想的理想世界,仍有
  強大的武力作背景,只是由於強大無敵,所以也就沒有戰爭了。
因此,要想解除核戰的威脅,最好的辦法是消滅觸發核戰的因素,使
得沒有人有按鈕觸發核戰的欲望,也沒有人推動、鼓勵而促使核子戰
爭的爆發。如此,還會有核戰事件嗎?

總之,生命的未來是不可知的,唯有努力維護其安全。再者,有生命
就不能有絕對的安全,我們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但要努力將危險減至
最低的限度。自己不製造危險,也不使別人有製造危險的機會,縱然
這樣,還只是比較的安全。因為人沒有不死的,生命的本身,就是不
安全的根源。應抱此看法,始能從不安全的環境中,把心安定下來。

(二)修行過程中如何安心:在未修行以前,我們很少赤裸裸的面對
自己的心理活動,修行過程之中,才會發現自己的心很亂、很髒、很
醜、很不安定、很不清淨、很不寧靜。有了修行方法的人,不論是打
坐、念佛、誦經、持咒,都可發覺到自己的心不專一,這表示修行有
進步。到這程度,最好不要注意心亂,只要回到方法上就好。不管妄
念,自然而然地妄念便會越來越少,只剩下方法,最後連方法也不見
了,因為方法本身也是妄念。因此,在修行過程中,發現妄念,不管
它,不要討厭它,但也不得跟著妄念走。發現妄念,不管妄念,而回
到方法上去,便是最好的方法,然後繼續不斷地在方法上,此時,心
自然而然安定下來。

可是,在感覺到已經沒有妄念的情況下,不一定就是安心。有一位比
丘尼問我:「我半年來,常常一打坐後,便感覺到自己和眾生、人、
物,不分彼此,好像我跟他們一樣,這種情形下,有沒有我,有沒有
他們,都不在乎,這是不是解脫?」我告訴她說:「不是!」因為事
實上她所感覺「無我」的這個「我」和外邊的「你」都存在,而且很
清楚地對立著;雖然沒有粗重的愛、恨、喜、怒等煩惱,但她自己還
是很清楚的有「統一」,有「你我他是一樣的」這種念頭或感受存在
。

她接著問我:「這是不是在定中?」我也告訴她:「不是!」定中是
沒有你我他,也沒有空間和時間的;定是止於心念的一點,是不佔時
空位置的。因此,前後際斷,心行處滅,才是定。意思是說心念的過
去和未來沒有了,身心世界的內在與外在也沒有了,才是定。這位比
丘尼聽完我的解說之後,很覺失望。她問我:「那時候我在那裡?」
我說:「是在幻覺、妄境中。不過,你在這樣的情況中,至少已沒有
恐懼感,是修行者的好現象。」這位比丘尼再次的失望,她修行這麼
久,自然認為是很好的境界,卻被我說成了妄境。殊不知,凡有物相
與心相的,通通是妄境。物相是身體及身體所處的環境,也就是說:
凡有身心世界的感受,無非妄境。因為她所感覺的無我,雖有已從煩
惱得到解脫的感受,尚只能說是一種修持的過程;而她仍未脫離無我
解脫的感受,所以尚在妄境中。那時她的心已較安定,但不是真正絕
對的安,尚是有心可安的層次,真正的安心是無心可安。

前面所舉達摩、慧可、僧稠、道信等諸大禪師所謂的安心,是無心可
安,無心可用。故謂:「覓心了不可得」;「一切不安,名真安心。
」


三、無心可安

第三個層次是無心可安。所謂無心可安,不是處於空靈的狀態。心住
有,固為有心;心住於空,還是有心。

我有一位女弟子,在禪七期中,她在清晨打掃庭院時,一邊掃地,一
邊把掉在地上的杜鵑花,一朵朵撿起,戴在櫻花樹上,這時櫻花樹的
葉子還沒長,花也還沒開。她做這件事,興趣濃得很,我問她:「怎
麼回事?」她說:「這世界好可愛,樹是活的,花掉下,還是活的,
我給它戴上去,往樹上一放,杜鵑花就是櫻花,有啥不同?能從杜鵑
花上掉下來,也能長到櫻花樹上。」她覺得世界那麼活潑、和諧、可
愛。看起來這種心態是很可愛的,但她仍在情執的小我之中,她用一
種移情的態度來欣賞世界,雖已不是粗重的煩惱心,但那種喜悅仍未
脫離煩惱心。

有的人打坐到達較好的情況時,身心都不存在,而處在一種非常輕鬆
、安閒、舒適、自在的感覺中,非常歡喜;許多人打坐,也就是為了
求得這一分快樂感,以為那是已得解脫的經驗。其實,這種情況還是
未得解脫。因為那只是一時間中斷了煩惱負荷的現象,當他們再回到
平常心態之時,又不解脫了,笨重的身體還在,無盡的煩惱也回來了
。

所以,如果僅僅從修行禪觀的方法而得到一點喜樂,或者是對環境產
生了一種統一感或美好感,不是解脫。解脫的狀態是無心可用、無心
可安。無心狀態是入定,但不是普通的世間定,此時沒有空間、沒有
時間,沒有移動不移動的問題,諸法實相即是如此。一條蟲在地上爬
,你看到牠是在爬,你的心不會跟著牠爬;任何事情照常發生,但你
的心,不會跟著起動作、生分別。此時的心,如鏡子,鏡面能反映一
切從它前面經過的事物,鏡面本身不受影響,永遠不會跟著任何事物
的移動而變動,也不會留下任何事物的痕跡。無心便是心不動,也不
留下任何境相。正因為心不動,所以對於一切境相,都能如實地反映
;又因為不留痕跡,所以對於反映的境相不會重疊混淆。正因如此,
無心可安的人,沒有煩惱的衝動,卻有智慧的功用。


(選自《禪的生活》)

====================================================================

     本系列電子文件由法鼓文化(http://www.ddc.com.tw/)授權於
     台大獅子吼站上刊登,以茲佛子精進禪修。為尊重智慧財產,
     並避免未授權之盜用,不論是書面、電子、或網路等任何型式
     的轉出版、部份引用、摘錄行為,皆必須經法鼓文化之書面同
     意授權方可,違法者將予以追究。

     關於本著作權聲明若有語意不明、或有其餘未竟事宜,請聯絡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260號6樓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或 E-mail: idpt315@tpts1.seed.net.tw

====================================================================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健康飲食 - 養生要訣, 素餐好康倒相報.                             BudaFood
閱讀文章: 第 94/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