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Sitting ◎ 禪與靜坐 板主: 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421/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內: BudaSitting 標題: Re: 請問尋伺和正念的關係(Re: [實驗]繫念在前) 時間: Sun Dec 12 03:44:07 2010 ※ 引述《evan (菩提子)》之銘言: > Heaven 學長,又有問題來麻煩你了^_^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我覺得「回到呼吸」是可以的,就是讓心回到呼吸這個目標。 > 在練習安般時「回到呼吸」是利用尋伺的作用,讓自己專注在呼吸 > 之上,這一點和大念處經所提到的「正念而出息」、「正念而入息」 > 似乎是有關係的: > <<<<<<<<<<<<<<<<<<<<<<<<<<<<<<<<<<<<<<<<<<<<<< > 於此,諸比丘!比丘前往森林、樹下或空閒處,結跏 趺坐,端正 > 身體,置念面前,正念而出息,正念而入息。出息長時,了知:我 > 出息長;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 > ;入息短時, 了知:我 入息短。修習:我當覺知(息之)全身而 > 出息;修習:我當覺知(息之)全身而入息。修習:我當寂靜身行 > 而出息;修習:我當寂靜身行而入息。 >>>>>>>>>>>>>>>>>>>>>>>>>>>>>>>>>>>>>>>>>>>>>>>> > 所以是「尋伺」將注意力投向修習所緣 == 「正念知之」? > 還是有其他的關係? 這個問題也很有意思,我還是得把阿毘達摩中的定義節錄出來才好討論。 尋(vitakka):尋把心投向目標。其特相是把心投向或導向目標;作用是全面 地撞擊目標;現起是把心導向目標。雖然註釋裡沒有提及它的近因,但可知目標 即是它的近因。 念(sati):巴利文sati的詞根意為「憶念」,然而作為心所,它是心於當下能 夠清楚覺知(其目標),而不是純粹只是回憶過去。其特相是對目標念念分明而 不流失;作用是不迷惑或不忘失;現起是守護或心面對目標的狀態;近因是強而 有力的想(thirasabba)或四念處。 伺(vicara):其特相是重複地省察目標;作用是重複地把相應名法置於目標; 現起是把它們鉤住目標;近因是目標。 以上三者是我認為合理的順序。也就是心先投向目標,然後對目標清楚覺知, 伺則是重複省察目標。 這句話「置念面前,正念而出息,正念而入息。」細究來看,應該是指先把心拉 回當下,拉回到眼前的事物,拉回到呼吸上,這時主要是「伺」的作用。 當心的目標回到呼吸之後,就是要對目標清楚覺知,覺知現在是吸氣,覺知現在 是呼氣,覺知現在的氣是長或短,或粗或細,我想這就是「念」的作用了。 「正念知之」應該就是要知道現在是「息入」、「息出」,正念應該是對當下的 事物覺知,而不要把自己各種想法與看法帶入其中吧。 > 所以是「尋伺」將注意力投向修習所緣 == 「正念知之」? > 還是有其他的關係? 所以我覺得「尋伺念」三者各有其扮演的角色,尋伺大概是指心投向目標,但對 目標的覺知,則是念的作用,三者應該互有關係。 > > > 所以我最近忽然覺得,「尋」和「伺」在禪定中雖然是正念,但 > > >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有點類似雜念,因為似乎是有一個念頭不 > > > 斷在做尋、伺的動作? > 所以在比較深的禪定中,捨棄「尋」、「伺」之後,「正念知之」就 > 不需要再靠「尋」、「伺」的作用,自然就能「正念知之」嗎?或是 > 有取而代之的力量,例如:「喜」、「樂」或「心一境」等禪支? > 先謝謝學長囉!^_^ 因為這已經不是經驗之談,所以底下算是我個人的推論,還請學長們多指教。 在初期,雜念與散亂嚴重,所以依靠尋伺的作用將心拉回目標,但在心已達到某 一種安止定之後,我想心即然能安止在目標,反而不需要尋伺的動作,尋伺本身 相較之下反而比較粗糙,捨去了尋伺,心能更進一步安止在目標上,應該就更能 清楚覺知目標--念。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佛教X檔案 - 用科學的態度探索科學的死角 BudaXfile |
閱讀文章: 第 421/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