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Magazine ◎ 期刊文章隨緣張貼區    板主: grace
閱讀文章: 第 250/39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sati (Helen)
標題: 中國佛教 581期  人物專訪  (2005.5.15 出刊)
時間: 2005年 7月 8日 20:55:56 星期五

悠遊泰語世界 親近佛陀本懷:專訪鄭海倫居士

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台灣分部:淨覺僧伽大學,即將於六月舉辦第三屆招生。近
年來,南傳佛教在國內漸漸受到重視,相關團體與法義也陸續被引介,連帶影響了
此間不少有志者紛紛投入研習南傳佛法的行列。 鄭海倫 (Helen Cheng) 居士親近
精通阿含思想、素有「楊阿含」之稱的楊郁文教授多年,受業期間,啟發良多,奠
定了日後深入南傳法義的基礎。 鄭居士不僅涉獵經藏,兼且熟諳泰語,英語,已
多次為弘法的泰國高僧擔任口譯工作,頗受好評;而今,更在楊教授感召下,積極
推廣泰語教學工作,希望藉此培育堪能迻譯南傳經論原典人才,為漢傳、南傳佛教
搭起交流互參的溝通橋樑。本刊為此專訪鄭惠珍居士,並藉由問答方式披露鄭居士
學佛心路歷程,以饗讀者:

記者: 請簡要談談學佛經過?
鄭海倫(以下簡稱鄭): 小時與祖母同住竹山, 祖母每週固定到寺院念佛共修, 也就
固定跟著去, 阿彌陀經, 心經, 大悲咒, 八十八佛, 梁皇懺…..等, 都是用台語念
的, 當時身邊盡是六, 七十歲的老太太, 只有我一個小孩子, 她們也偶而會帶小孫
子來,  但都會溜出去四處跑, 而我卻很喜歡跟著唱誦, 算得上相當enjoy; 而因為
寺裡有很多書, 所以小五小六就把一些因果實錄, 星雲大師的”釋迦牟尼佛傳” 
“十大弟子傳” “玉琳國師傳” 及聖嚴法師的”歸程”都看完了, 11歲時, 師
父 (竹山明善寺的慧莊 慧修法師) 問我要不要皈依, 我欣然同意, 就皈依了三
寶, 法名理育, 師父當時還在大殿諄諄開示了許久¸ 至今印象依然深刻  這些是小
時候比較”異常”的地方.  國中搬到嘉義姑姑家住, 就依師父的建議, 到”妙雲
蘭若”親近慧理法師。 
    

記者: 在台灣,傳統佛教徒受大乘佛法的薰陶較多,如此看說來您也是,那麼,是什麼
樣的契機讓您轉而”改宗”學習南傳佛教?

鄭: 小時所讀的佛典,對分別善惡的層次很有幫助,但隨著年齡漸大,煩惱也多起
來  了, 在理上似懂非懂,而心中總還是存著一個疑問:”人為什麼活在世界上”? 
雖然心底覺得佛法是最究竟的,但在實踐上( 指認識身心生命實相) 卻沒有下手處,
思緒依然紛飛,煩惱仍舊如亂草般,全然不聽使喚。重要的轉折是在上了大學後,因
為念的是輔大,哲學是必修課, 因這個緣故,常跑去哲學系旁聽,也喜愛並熟讀柏拉
圖的一些著名對話錄,加上青少年時期讀的老莊,史記,方東美先生的講記,對生命的
疑問,總算有了點曙光。

考上高考後,分發到台大醫院會計室,親眼目睹生老病死日日上演, 感觸日深,疑問
也日益擴大,這時有人傳給我一張傳單,法鼓山中華佛研所新開推廣課程,恰巧有師
父在前不久跟我提起可以讀”阿含經”,傳單的第一行正好就是”阿含經研究”,就
這樣報了名,上了整整一年的阿含經。

    在此要藉這個機會,感謝”恩師” 楊郁文老師, 楊老師不但治學嚴謹,人格風
範,宗教情操,從各個方面來看.都是我自小夢想能指引人生方向的榜樣,有幸能跟隨
他受教五年,對佛法的概念於是由零碎而條理,由鬆散而架構完整,最重要的是,對我
而言”煩惱是可以去除的”不再是口號,是真的可以做得到的。人格這種東西是要
長期身體力行才能夠培養出來的,書本是書本,活生生的榜樣站在你前面又是另一個
層次的激勵和啟發.像我從小看很多思想性的書,養成凡事好思辯,好評論的習性,上
了楊老師的課後,對於”聖說法與聖默然”深以為然,從那之後就朝這個方向努力, 
一些壞習性也改了不少。

記者: 接觸楊老師的課, 所以對原始佛法產生信心,那時候有什麼定課嗎?
鄭: 定課? 那個時候就是讀經,老師教的東西反覆閱讀嘛,在教理上深入,那段時間
的用功所打的底子,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對於佛法,水準整個提升上來了,此後再看
別人怎麼講,修定啦,神通啦,一般人常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因為架構邏輯清楚
了。

   定課的部分,在台大醫院有學瑜珈,也學了打坐,曾有恆地早晚坐了兩
年。         
    真正進入禪修領域是1995年一行禪師來台,我被找去當義工,也參加了在中壢寶
蓮寺的禪七,一行禪師是世界級的大師, 時時刻刻都保持著正念,當時禪修開示四聖
諦,攝受力很強,好感動,我從第一天哭到最後一天,聲明一下,很多人都有哭,只是我
哭得比較多一點。  

記者: 當時的翻譯是?
鄭  陳琴富,他翻譯得很好,可能也是因此而種下我日後當禪修口譯的種子吧?!
    同年8月,葛印卡來台演講並舉辦第一期的內觀十日禪,我也參加了,當時一起去
聽講的同學,過沒幾年都當助理老師了。

記者:  為什麼辭掉人人羨慕的鐵飯碗, 跑去泰國學泰語,?
鄭:  民國85年底,因為因緣參加了正念動中禪的一日禪修,產生了重大的突破,回來
後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用功,我有一點與生俱來的優點,就是非常有恆心,意志力很強,
隨著看自己身心清楚起來,世界也清楚起來,很是興奮,因為這就是我從小就尋找的
東西----[生命的本質]要稱呼它是真實法,究竟義也可以,總之,確定是一扇門,所以
就決定辭去工作,多些時間深入專修。本來只想花兩年,卻一延再延,至於學泰語則
是動機簡單:因為想聽懂師父在說些什麼.沒想到一學學出興趣來了,就這樣整整學
了五,六年,包括後來到泰國工作一年。

記者:  這中間除了禪修及學泰語外有做些什麼嗎?
鄭:  自89年底起,也開始禪修口譯,主要是正念動中禪,今年農曆春節期間則應香港
聞思修佛法中心淨法法師之邀,為禪修實作手冊 ”兩條路”(香港聞思修出版, 淨
心文教基金會流通) 的作者Phra Maha Praserd---摩訶拔什長老在香港的3天公開
演講及禪七翻譯.長老有多年在森林 巖洞的獨修及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教學技巧
很高,難得的是他也相當幽默,十天相處,受益良多,這是最近一次口譯經驗, 承蒙他
不嫌棄,交代我再次修訂“兩條路”,目前正依據泰文本全面重譯中,希望今年秋天
前可以再版。


記者:  怎麼學泰語的? 又為什麼會想教泰語呢? 台灣會有人學嗎?
鄭:  學習泰語的過程,除了買市面上的泰語錄音帶外,跟別人不同的是:我把阿姜
查的泰語開示錄音帶約二十幾捲反覆地聽,不但學了許多佛教名相,也深受阿姜  查
活潑生動的教導所感動,常想著如果他還在世,真願意拋下一切隨他去學習。泰語是
個生動的語言,因為地理和佛教傳播的關係,泰語中大量採用了梵文、巴利語, 據估
計約有60%以上,.三摩地(Samadhi)般若(Panna)正念(Sati) 都是日常用語, 甚至連
你好(Savadee)都是一句100% 的梵文。跟著楊老師學習那幾年,老師常常解說巴利
文,我雖然聽不太懂,卻總是很認真地逐字抄下,所以學泰語的時候老是碰到似曾相
識的發音(對了,泰語很像廣東或客家話,泰語跟梵文的關係詳見
http://www.thai.idv.tw) ,這就更進一步刺激了我的學習興趣。
  
     回台灣後,教英語維生,也曾想過教泰語,但總是想想就算了,並沒有真正的行
動。
直到有一天打電話跟楊老師請安,老師提起五部尼柯耶注釋書的泰文本,不知有沒有
辦法找年輕人去學回來時,這件事老師已經提過好幾次了,我於是說,那好吧, 我開
始來教泰語,一邊也尋找有緣而合適的人選。翻譯是千秋大事,從前是國家在做的,
像南傳最重要的”清淨道論”,如果沒有葉均居士去學習巴利文並翻譯回來,我們又
怎麼有幸能讀到次第這麼完整的修行百科全書呢?


記者:  難得您有這樣的發心, 可是, 台灣會有人想學泰語嗎?
鄭:  剛開始我也很沒把握,只是想:因緣如此,又有著這樣的發心,祈求佛菩薩保佑
一切順利吧! 從香港回來後,正式開課,兩個月一期,一期8堂課,計劃每兩個月開一
個新班,至今都還能夠招足開班的最低人數,大部份是因為旅行而熱愛泰國的年輕
人,也有些因為工作關係而來學的,很可惜至今還未出現因為參學或學法的修行者,
參學而語言不通,怎麼可能深入呢? (阿姜查 可是不會英語的,反而是他的西方弟子
們,個個講一口流利泰語)希望這篇文章刊出後,能吸引有意修學南傳教法或泰國森
林禪修的人來學習泰語!


記者: 在台灣,學習外語一直是許多人心中永遠的重擔,佛教語文如梵文,巴利文,藏
文, 已經讓佛學院學生們學得不勝負荷。 您的看法如何? 
鄭: 語文可以簡單分成兩種,第一種是活的語文;另一種是死的語言, 活的是指現在
還用可以用來做口語溝通,如中英日德法語/文 死的意思是過去可能有,但現在已經
沒有人用這種語言來溝通了,只剩下文字典籍,如拉丁文,記載古聖經的古希伯來文,
佛教的梵文,巴利文,這些語言,除去極少數的人外, 因為這些語言已不再用來作為
日常溝通的工具,失去了隨時變化的活潑性,學習的人也因而只能死記書面規則,難
於在生活中應用,因此要稱它們為學術語言也無不可。 

泰語加入大量佛教語彙,只是發音予以簡化,既是活的語言,可以用來溝通,另一方
面,又可以利用其發音來習得大量的佛教名相,算得上是一種逆向操作吧(指藉由泰
語來學習梵文巴利文單字) 。 至於學習效果的問題,興趣最重要,而興趣需要學習
的成就感才能持久,所以我上課非常注重學習者的成就感,有了興趣與成就感,再下
去就好辦了。 


記者:  非常謝謝您的詳盡解說,不知道您及”目的達泰語教室”未來有什麼計畫?
鄭: 泰語課程在未來一年內希望能規律化,另一方面,也要尋找文化程度好的泰籍老
師來一起教學,而由於教材是自己編寫的,所以等編寫告一段落後,打算請人錄音,印
行出版,那麼就算人不在台北,也可以自修。 根據我自身及許多身旁朋友的經驗,
語言是完全可以自修的,像楊郁文老師的日文,梵文,巴利文都是自修學成的。 只要
學習方法正確,學了有成就感,才能夠談到恆心的問題,長期則考慮引介泰國佛教或
文化給台灣認識,實際做法,還在規劃中。

    至於我個人,今年主要就是把”兩條路”譯成完稿,用心扮演好協助學習的角
色,一邊也繼續學習梵文及日文,因為我個人有個小小心願:希望在未來五年內,也
就是在西元2010年以前,編著出一本”泰語語源字典”,希望能幫助以後的人快速學
習泰文。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61.70.139.105
閱讀文章: 第 250/39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