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77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標題: 關於意根的見解有認為是生起知覺作用的機能 時間: Thu Dec 28 11:57:18 2017 關於意根的見解有認為是生起知覺作用的機能,有認為是腦器官,有認為是心識本身 ,有法友願意為大家做出更簡要精闢的說明嗎?功德無量 !也許因為您的說明使大家 對生命真相的認識及實際修行產生大利益。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12:02:23 2017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13:10:07 2017 依我的愚見,首要先了解十八界的定義: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 界)、六塵境(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六識(眼識界、耳識界、 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 然後為了便於理解,先依根→塵→識這樣的順序去理解,所以意根→法(界/塵)→意 識。又楞嚴經云「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唯 識學中也常說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故能「思」之心或科學上認為之腦應為「意根」,此意根僅能流轉思想,並無法分別 ,合法界塵境則產生能分別之意識(能識善惡等)。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14:26:41 2017 如此說來禪定乃至見道境界,無非都是大腦作用囉。請深思之。人類中有不少神識離 體的體外知覺經歷者,其根力又來自何處呢?如果有一天您的意識意外跑到了腳底看 見內部的血管,從此之後您定會改變之前的觀念。所以大腦可能只是產生法塵(訊息 處理)處所之一唷。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19:14:21 2017 您誤會我的意思了~ ***能「思」之心*** 或 科學上所認為之腦(因為在科學上主 要以腦為思考中心),主要是能**乘載思想(意念)流轉之體**,我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21:22:40 2017 所以仍無法具體說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21:20:09 2017 法友說:【人類中有不少神識離體的體外知覺經歷者,其根力又來自何處呢?如果有一 天您的意識意外跑到了腳底看見內部的血管,從此之後您定會改變之前的觀念。】 *** *** *** 禪修者在禪修中,隨著自己的心想意念,可以用各種[視角]觀察自己的身體,可以用 360度.全方位的視角做觀察,可以[徬彿飄在自己的頭頂上]往下看自己的頭頂,也可 以[徬彿站在自己的背後]觀察自己身體的後背,也可以[徬彿進入自己的身體內],觀 察自己體內的內臟器官,.... 不明究理的禪修者,就常會誤認為自己是:[神識離體、靈魂出竅]。 [神識離體]或[靈魂出竅],是禪修者常見的"邪見"! ^_^ 許多的禪修者,的確是會有[神識離體、靈魂出竅]的"真實感覺",但是這些真實感覺 到的"現象",其實是基於[錯覺]所產生的邪見。 譬如: 不了解望眼鏡原理的原始人,當他拿起望眼鏡察看1公里之外的獅子,就會[感覺]獅 子近在眼前,然後就產生了一種[錯覺],徬彿覺得自己好像是[神識離體、靈魂出竅 ],突然飛到1公里之外的獅子面前了,如此這般的是基於[錯覺]而產生的邪見。 在禪修之中.除了[神識離體、靈魂出竅]的錯覺之外,禪修者還有許多[感覺非常真實 ]的錯覺。 例如:禪修者可以親身體驗到[大我、常住真心]的"真實錯覺": 感覺到有一個心包太虛的真心,常恆不變、與十方同體、無二無異、一即一切、一切 即一 .....! ^_^ 禪修者藉由[禪修、實修],親身體驗到非常真實的錯覺之後,所引發出來的錯誤邪見 ,是非常難以破除的! ^_^ 例如:有的外道也有[禪修、實修],甚至有能力可以觀察宿命。 外道經由實際觀察:看到牛、狗死後升天。 於是外道就誤認為:[只要持牛戒,學牛吃草。持狗戒,學狗吃大便。那麼.死後就可 以升天享福!] 更有能力的外道,可以實際觀察自己的前14世: 他觀察自己的前14世投生為人時,是以殺羊為職業的屠夫,當屠夫命終之後,就投生 於天界享福,而在天界命終之後,就投生為人,繼續當殺羊的屠夫,屠夫命終之後, 又再次投生於天界享福,.... 他如此的往返天界與人間各七世。當殺羊的屠夫七世,也投生於天界七世。 於是這外道就確認:[殺羊有善報,來世投生於天界享福!] 這正是藉由實際觀察宿命所產生的邪見! ^_^ 所謂[眼見未必是真],禪修、實修的親身體驗,就一定是真的嗎? 光靠[禪修、實修]的親身體驗,就能夠建立佛法的正見嗎? 外道也有禪修、實修的親身體驗,為何就不能建立正見呢? 所以,佛法的聞慧、思慧,真的是很重要! ^_^ *** *** *** 以上.僅是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21:30:16 2017 阿羅漢的神通也是心理或大腦的幻覺?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21:41:04 2017 如果超乎大腦範疇的見聞知覺已經被客觀地證實確有其事,那還算不算幻覺。還是說 我們對意根的認知還不足。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21:49:39 2017 阿羅漢可以有六種神通。 例如:飛行能力、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這些是可以藉由實際的驗證,而確認其 能力是否屬實。 而以神通所變現出來的"幻化人",也是可以說話、走路,其他人也可以看得到、摸得 到這個幻化人。 那麼.這個"幻化人"是幻覺或是非幻覺呢?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28 22:00:44 2017 Jiss Ye 我的原意只是希望有人更深入探究意根,無它。若要探討真妄,假實可另 闢議題。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Dec 29 09:51:59 2017 我們活著當下的知覺意識,是依意根而起,所以在此提出探究意根的議題是為了觀察 生命實相,攸關自身慧命,不僅為得正知見,更是為了不落入我我所執見。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Dec 29 10:16:26 2017 承上,因為意識無時不刻呈現的基本意象即我我所,而佛陀教導的核心之一就是離斷 當下心意念所起的我執及其延伸諸煩惱,所以應當探究自心存在的真相及 認清這關 鍵重點才是實踐佛法正得解脫的根本。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Dec 30 00:47:03 2017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三分別根品第二之一[0013c24] 論曰。了自境者。謂六識身。眼 等五根於能了別各別境識有增上用。第六意根於能了別一切境識有增上用。故眼等六 各立為根。 http://tripitaka.cbeta.org/ja/T29n1558_003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Dec 31 15:30:57 2017 根,境,識應是一體看,分開解釋成三反而是不得以的手段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Dec 31 16:51:29 2017 以 [器官]vs [功能.能力] 兩種不同方式去看眼..意,真的差很大,淺見是前者有可能 是會越來越[隔];例如有人說看到山河大地產生了執取,所以認為也應把山河大地納入 五取蘊的範圍是一樣道理ps1看經上意思是我們對種種事物的執取,其實是在色.受 ..識或說在眼等六入上執取的ps2雜阿含250經[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 ,非法繫意]..[若彼欲貪是其繫也];雜阿含234經[於六入處集、滅、味、患、離如實 知,是名聖弟子到世界邊,知世間..]~淺見粗陋僅供參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Dec 31 21:46:51 2017 意根的自體(心體)是阿賴耶異熟感報形成的結生入胎識,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Dec 31 21:54:05 2017 這樣才能連接到您當下生命的存在事實,以及正念的修持不是嗎,否則只是冷冰冰的 名言概念。不知您是否認同?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Dec 31 23:00:55 2017 我自己是這樣想:讀雜阿含時就先以雜阿含本身去看比較妥當,即使雜阿含經,裡面也 有ㄧ些前輩大德所說[註釋經]的部分需要稍微過濾...,經上有些看來像是蠻基本的東 西我反而覺得並不容易懂(例如 眼無常.耳...意無常~這裡的眼耳不太像是說器官的 概念..)~臨時想到另一點:像雜阿含46經SN22.79解釋色蘊等等都用了動詞表述我認為 也很有意味..~有空再聊~淺見僅供參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an 01 11:33:39 2018 Yen Chung Lee我的說法並非與阿含無關, 請查閱長阿含第十卷(大緣方便經)說得 非常明白,我的目的不是要進行查經比賽,純粹是為了直顯真相。如不合您方式,請 包涵。總而言之在此提醒一句:先有佛法才有佛學,諸佛法皆由禪出教,佛陀自身也 是這樣示範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an 01 14:38:13 2018 大緣方便經講12緣起,與雜阿含.相應部一些講12緣起的其他經對比,是比較特別的 !(例如這段:[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可以比較一下其他經~ 另外,跟討論比較有關的,中阿含211經有一段跟其他經也很不同: 中阿含211經[此五 根異行、異境界,各各受自境界,[意為彼盡受境界],[意為彼依]] vs雜阿含講六入處的立場不太一致 例如 雜阿含1171經SN35.247[如是,[六根種種境 界,各各自求所樂境界,不樂餘境界]] [註]聲明一下,說實話,我現在並不排斥大乘(以前有很多年是..),只是說讀雜阿含時 可能要留意,即使同是阿含經或雜阿含經有時也有很不同的地方~淺見僅供參考 (意思 是不能太相信我說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an 08 11:56:53 2018 科學的看法,請參考腦神經生理學,意根:大約包含思考,記憶,感覺區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an 08 14:05:10 2018 如果你堅持以為器界的扶塵根獲勝義根就是意根那就是唯物論。不知哪一部經典曾經 說過意識(心)是由物質產生的。腦部只是吾人升起這現實生命(五蘊)認識作用的物質 器官。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an 08 15:03:50 2018 恰恰相反,根就是唯物的,所以才有界,小弟以為佛陀是心物合一的,而凡夫如我, 才會有唯心唯物這種識的作用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an 08 15:59:21 2018 請問生命之初腦部未形成之時該生命體有無心識?若有心識則有所依之根不是嗎?若無 心識,如何能稱之為生命?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an 08 16:53:55 2018 水母無神經構造 牠算生命嗎?牠不想 但仍遵循化學反應 故有非有想非無想類眾生 ,佛菩薩真的是慈悲無限,連這種都想渡化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an 08 17:20:45 2018 您把生命界定唯物質化生物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an 08 18:14:32 2018 比喻啦∼以人類來說,從受精卵到完整的胎兒,本來就是一部完整的進化史。所以心 識從何而起,仍是未定之數?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Jan 09 07:58:23 2018 您這麼說就是老實誠實值得讚許,我見過不少捧著佛經卻不肯入如來正知見的法友, 意根是甚深緣起的法體,唯實修戒定慧者能見證,自古以來能如法實修乃至見法知法 者實屬稀有。願您能擺脫時下只把佛法當佛學研究或生命科學知識看待的風氣,更近 一層朝向八正道實踐解脫。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Jan 09 08:17:39 2018 謝謝師兄的提醒,小弟也知深受科學唯物的習氣所困,思考過多,直覺太少,故希望 能親近善知識,接受佛法的薰習, 決無挑戰信仰之義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Jan 09 10:01:13 2018 以個人實際經驗及30年以上不斷參究親證,可對您保證佛法是自覺覺他正向解脫的實 用之法門,三世因果相續是緣起法常住法界的真理。請參考我在FACEBOOK頁面對緣起 法的圖解。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Jan 09 19:04:06 2018 常人所謂的醒覺,仍是虛妄所執我我所相境界中打混而不自知,若不見不了真理價值 義,墮於無明執取生死煩惱何來真清醒。您所謂觀空覺離見取見是依據您如實見法知 法的涅槃智嗎?如未證寂靜涅槃而說觀空只是假想空。請勿濫用觀空,如清淨道論所 示觀行是到了道非道智見清淨程度(完證法住智後的事),在此之前最多只能依俗義諦 觀無常空與假合故空,因為還不具備緣勝義諦空的實力。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Jan 09 19:47:09 2018 有那個味道!善哉!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Jan 09 21:57:51 2018 理入後更需行入,願共勉之。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777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