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751/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標題: 要修行內觀(呼吸)禪法 時間: Thu Dec 07 12:54:09 2017 請問各位師兄,要修行內觀(呼吸)禪法,有什麼訣竅?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2:56:07 2017 師兄可以參加正信佛教道場的初級禪訓班,我覺得最正確,可以最快速入門。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3:09:43 2017 秘訣就是多練習,最好在早上精神最飽滿的時候。不過首先要有深厚的佛學理論根基 ,和在這基礎上形成的長期信仰,從信仰產生堅定的信念。沒有這些前提,再好的禪 法也最多達到冥想修心養性的程度,並不能入禪定定和產生智慧。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3:14:13 2017 我只有睡前才有時間,但有時會打瞌睡!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3:26:05 2017 那沒有效果的,還不如睡了。禪的關鍵是保持絕對清醒。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4:10:30 2017 打坐時打瞌睡會變成習慣,不小心就習慣性昏沈,一定要避免喔。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22:32:48 2017 佛陀的女兒主角DIPAMA說,靜坐可達到佛教講的定,由定再生慧,戒定慧聚足,則破 貪瞋痴及無明,而達涅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Dec 08 01:29:06 2017 打個比喻,開車就是扭方向盤就轉彎,踩油門就前進,這個說法有沒有錯?你聽了這 個說法後,能馬上開車上路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3:10:28 2017 http://www.mahabodhi.org/intro/mahasatipatthana.html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4:07:50 2017 一定要坐姿?一定要盤腿?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4:13:46 2017 http://ddc.shengyen.org/mobile/text/04-09/16.php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6:24:18 2017 要練多久才有可能達到初禪的境界?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21:52:38 2017 初禪耶∼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22:20:10 2017 因人而異,持戒圓滿的人因為身心安頓,很快就能入初禪;現代人來說,紅塵俗事煩 惱多戒難持守,在家眾即使要達到近行定也不是容易的事。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Dec 08 06:30:38 2017 還沒開始 就談結果 多久?或許是無限量吧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Dec 08 10:20:11 2017 徐振欽 何以見得?佛陀也是先談滅諦再談道諦的啊。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Dec 08 13:47:39 2017 Russ Wang 用 道 才能達到 滅, 滅與道應該不是次第吧 。修行到證果總有個時間 吧 時間長短 因人而異 所以是無限 沒有一定要多久 也許一霎那 也許無始劫 不是 一個定數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18:21:29 2017 先觀呼吸,其他別碰,找到合適的導師指導,再深入,參入佛法,方能見道。內觀只 是工具,不一定需要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Dec 07 20:48:31 20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M3YOdgQF8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Dec 11 11:34:30 2017 約在20年前.曾經親近過一位"禪修天才". 這一位禪修天才.當她還在唸大學時.她初次到禪修道場中.修習觀呼吸(入出息念、安 那般那) . 她初次修習觀呼吸.僅僅只是修習20分鐘的時間.就證得初禪的近行定. 她在三個星期之內.就修得了四禪八定. 像這種"禪修天才".實屬稀有難得.我也只見過這麼一位而已!~ ^_^ 較為普遍常見的案例是: 有許多資質不錯的禪修者.她們在禪修道場中.專修一個月.就能快速證得初禪的近行 定(未到地定). 然而.這些"速成"的禪修者.當他們在離開禪修道場之後.幾乎全部都快速的退失了定 力. ~速成的功夫.難免容易退失!~ ^_^ *** *** *** 有的禪修者.其實是比較適合先修行其他的禪定. 例如:不淨觀、慈心觀、佛隨念、死隨念、光明遍.... 因為.每一種不同的禪定.各有其不同的特別功效. 例如:有的人平日的習性.就是容易起嗔心、容易被嗔心所干擾. 所以.她雖然久修觀呼吸.然而心念始終無法平靜下來、無法培養出定力. 如果她先修行慈心觀一段時間.先減輕嗔心的習性.然後才修行觀呼吸.可能就能事半 功倍. 又例如:有的人在修行觀呼吸時.容易想東想西.總是在思前想後、計劃未來:[想到今 天要做什麼事、明天要做什麼事、後天要做什麼事....]. 以致於在觀呼吸時.心念始終無法平靜下來、無法培養出定力. 如果先修行"死隨念"一段時間.提醒自己:[我隨時會死、生命只在呼吸之間]的悚懼正 念.暫時止息計劃未來的習性.之後再修行觀呼吸.就能定下心來.專心修行.而事半功 倍. 又例如:有的人在修行觀呼吸時.一閉上眼睛.就容易昏沈.以致於久修觀呼吸.依然不 見成效. 如果先修行"光明遍"一段時間.驅除[一閉上眼睛.就容易昏沈]的習性.之後才修行觀 呼吸.可能就會事半功倍. 例如: 如果禪修者平日就喜歡"光明、明亮". 她對於修行光明遍很"契機". 她就可以先修行光明遍.直到證得光明遍的四禪. 然後.以光明遍的四禪為基礎.轉修觀呼吸(入出息念).可能只要一天的時間.她就能證 得觀呼吸(入出息念)的止禪定力. 總之."擇法"是很重要的. 如果禪修者了解自己適合先學習哪一種的禪定. 抉擇出自己"契機"的禪修所緣. 那麼.禪定的修習.就能事半功倍. 見過許多禪修者.住在寺院道場中專修禪定. 每天禪坐十幾小時.日以繼月、一年又一年的刻苦禪修.依然未能入定. 為何刻苦禪修多年.依然未能入定? 其原因很多.而其中一項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選對適合自己的禪修業處、沒有選對適 合自己的禪修方法. 以致於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 許多禪修者.總以為禪師有他心通、擁有一切知智. 認為禪師能夠一眼就看穿弟子的禪修屬性. 認為禪師能夠準確的因材施教.給予弟子一針見效的禪修指導. 其實.禪師也是人啊!~ ^_^ 一位禪師.每天要指導幾十位、幾百位的弟子.難免不能深入了解每一位弟子的個性心 性、禪修屬性. 即使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也無法完全準確的因材施 教、無法完全準確的給予弟子最適合的禪修指導. 能夠深入了解自己的.往往還是自己. 如果自己能夠多了解一些禪修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禪修業處、選擇適合自己的禪修 方法. 那麼.在禪修路上.就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_^ *** *** *** 若問:【修行止觀禪定,有什麼訣竅?】 個人認為: (1)掌握"禪修原理": 依據經教、比對經論.確認清楚正確的禪修原理. 例如:如何增長五根、五力?如何平衡五根、五力? 如何對治五蓋? 如何運用七覺支?如何平衡七覺支?.... (2)掌握"禪修技巧": 親近善知識.跟隨善巧的禪師學習禪修的"技巧". 親近善知識.跟隨善巧的禪師學習. 把修行止觀的原理及技巧.徹底的弄清楚.就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最好能把禪師所教導的禪修技巧.與經論做個比對.確認清楚正確的禪修方法. 清楚了解正確的禪修方法之後. 就暫時住在寺院道場中.持守八戒.關閉與外界的聯繫(關閉電話、電腦、不散心雜話 ...)暫時避開紅塵俗事的干擾. 除了整日專修觀呼吸(入出息念)之外. 早晚加修"四護衛禪"也是很有助益的. (慈心禪、佛隨念、不淨觀、死隨念) 禪定不易培養.住在寺院道場中專修禪定.比較容易"見效"!~ ^_^ 在家居士.在家中自修禪定.能夠成功修得四禪八定的近行定.我也只見過一位而已!~ ^_^ *** *** *** 以上.只是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Dec 12 09:56:20 2017 這篇太美好,借轉 ∼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Wed Dec 13 22:06:37 2017 關於文中提到: 【有的禪修者.其實是比較適合先修行其他的禪定....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也無法完全準確的因材施教、無 法完全準確的給予弟子最適合的禪修指導.... 如果自己能夠多了解一些禪修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禪修業處、選擇適合自己的禪修 方法.那麼.在禪修路上.就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_^ 】 請參考: 【帕奧禪師問答】 {問}: 禪修的業處有那麼多種,我們怎麼能夠知道那一種業處是最適合我們修行呢?是最適 合親近我們自己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力以及性格,是否我們必須嘗試修 行許多種的禪修業處之後,才能夠知道那一種是最適合我們的? {答}: 在止禪方面,有四十種業處;在觀禪方面,則只有兩種業處,即色業處及名業處。關 於四十種止禪,雖然我們不懂哪一個是最適合我們的,但是你可以試試對每一種業處 ,你都最少修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然後這樣修過後,你才選擇是哪一個最適合你的。 根據我的禪修經驗,有一些禪修者,適合於修安般念,然後有一些禪修者,則適合修 四大分別觀。如果他們能夠成功的修行安般念或四大分別觀或者四界分別觀的話,然 後再轉修其它業處,那就會很好。因為當他們這麼修的時候,他們能夠很容易的成就 其它業處。 所以你應該自己去選,你覺得你喜歡那一種業處,因為我們是不能夠知道那一個業處 是最適合你的,因為我們不能夠看到別人過去的因緣。 甚至舍利弗尊者也辦不到這一點,因為有兩種智慧,第一種是知道人的潛在能力的智 慧、第二種是能夠知道別人五根成熟程度的智慧,而這兩種智慧只有佛陀才擁有,我 們是沒有的,所以我們不能夠判斷那一種業處是最適合你的。 http://www.nibbana.cn/html/2013/paaozhuanlan_0529/8090.html *** *** *** 【聖喜長老開示】 {問}:請問尊敬的禪師,我適合修安般念或三十二身分? {答}: 有時當我們在修安般念的時候,要我們一直專注在呼吸上其實是不容易。 因為心一直重復著一樣的東西、一樣的目標,我們就會感覺無聊,妄念就會出現。因 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習慣了都是很匆忙的,當要透過安般念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有時 是不容易做到的。我們透過一些的方式,修五個身分是有幫助的。 因為我們「尋」(vitakka)的心比較容易維持。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專注五個身 分的時候,五個身分的目標是在轉換著的,我們的心是喜歡這樣的習氣、這樣的習慣 ;所以我們就會很容易的可以專注:發、毛、爪、齒、皮…這樣的目標、這樣的轉換 。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專注,因為身分的目標比較大。比如你在專注頭髮的時 候,這個頭髮的目標是比較大的,毛、爪、齒、皮… 這些目標是比較大的,是比較 容易專注的。當你一直這樣持續專注的時候,你的「尋」的心就會得以活躍,當時你 就會感覺比較舒服、比較放鬆。 雖然我們無法說當下定力就會出現,可是至少舒服會出現。當舒服一直都很穩定、一 直都在那裡的時候,如果你喜歡,可以轉去修安般念;如果你不想轉去修安般念,你 可以持續地修三十二身分。 當你持續地修三十二身分時,你也可以從這裡入門直到禪那的階段。你可以試試看哪 個方法對你比較有幫助、對你比較適合。修五個身分肯定是適合的,所以你在這五個 身分可以多修一些。因為有些人修身體的身分部分比修安般念來得更好。你可以試試 看,看哪一種比較適合你。有些禪修者專注三十二身分的效果比專注安般念的更要好 。 *** *** *** 《清淨道論》~說取業處品 清淨道論中提到: 修行禪定.應該「順適自己的性行」為宜. 區分為六種性行:貪行者、瞋行者、癡行者、信行者、覺行者、尋行者。 如何辨知這六種性行? 這六種性行者.各適合如何的住處、環境? 這六種性行者.各適合修習何種止禪業處? 清淨道論中有詳細說明.如有興趣可自行參考! 了解一下.看看自己是屬於何種性行吧?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Wed Dec 13 22:40:20 2017 大感謝啦!雖然差點沒有這篇,嘿嘿嘿∼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Dec 19 08:58:20 2017 對初學者,建議還是在有專辦禪修,有合格禪師帶領的環境下學習,其他不說,個人 小參是個很重要的學習經驗,若有機會聽到別人小參的問題,也會有增進。若願意發 心認真學習和修行有關的經典至少三五年,掌握整個大方向,會走得更安全。不過回 頭想想,這一路的因緣,都不是自己求來的,所以追根究底,還是培養正知正見為主 ,有因緣認識這樣的善知識就把握機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Dec 19 09:35:20 2017 是的! ^_^ 【追根究底,還是培養正知正見為主,有因緣認識這樣的善知識就把握機會。】 而如何培養正知正見?如何確認何者才是正知正見? ~一切都必須依據經教及戒律. 最安全可靠的修行方式就是: (1)依據經教及戒律抉擇善知識.(善知識必定是依經、依律的!) (2)請善知識進一步的深入教導經教及戒律. (3)進一步的深入理解經教及戒律. (4)配合止觀禪修.實際親證經教及戒律. 這也是佛陀一再強調的~四預流支! ^_^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7751/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