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閱讀文章: 第 1716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newgolfwcl (Charlie Wang)
標題: Re: 什麼是無間等?如何才能無間等?
時間: 2013年 2月 1日 22:02:37 星期五

※ 引述《evan (菩提子)》之銘言:
> > 請教諸位大德
> > 什麼是無間等?
> > 如何才能無間等?
> 「無間等」也譯為「現觀」,簡單的說就是「直接的體驗」。
> 印順法師在《性空學探源》第二章第一節有詳細的說明可供參考:
> ---------------------------------------------------------
> 《性空學探源》第二章第一節第四項 思擇與現觀
> ...
> 經中說的知法、現法、入法、正見、正觀、如實知……等,都是
> 現觀的別名。現觀,是一種親切、直接而明明白白的體驗;是一
> 種直覺到的經驗,不是意識的分別,不是抽象的說明,也不是普
> 通生活的經驗;它是內心深入對象的一種特殊經驗。拿個現代名
> 辭來說,就是一種神祕經驗。這種直覺的神祕經驗,本來為世界
> 各宗教所共有,而且作為他們的理想境界,所追求到達的目的。
> 不過內容與佛法有所不同罷了。他們在狂熱的信心中,加上誠懇
> 的宗教行為,或祭祀,或懺悔,或禁食,或修定時,由精神的集
> 中,迫發出一種特殊的經驗;在直覺中,或見神,或見鬼,或見
> 上帝,有種種神祕的現象。佛法中的現觀,也就是這種直覺經驗
> ;如聲聞乘的「阿毗曇」,譯為對法或現法,大乘的般若無分別
> 智等,都是這類直覺。假使學佛法,專注重在這直覺的現觀,每
> 易與外道──其他宗教相混,失卻佛法的特質,或不免走上歧途
> 。因為這種沒有通過理智的直覺,混入由於信仰及意志集中所產
> 生的幻象,確有其內心的體驗,但每不與真相符合。所以這種境
> 界,不都是正確的,而有非常危險性的。得此境界的人,儘管可
> 以發生堅強的自信心,但對身心修養、社會國家,並不能有什麼
> 實際的利益,或者有小利而引起極大的流弊。佛法的現觀,與外
> 道的不同,是正覺,在乎特重理智,是通過了理智的思擇。佛法
> 中,在未入現觀前,必先經過多聞、尋思、伺察、簡擇種種的階
> 段;這一切,總名之曰「思擇」。思擇,是純理智的觀察。在思
> 擇中,得到一種正確的概念之後,再在誠信與意志集中之中去審
> 諦觀察,以達到現觀。所以,佛法的方法,可說是信仰與理智的
> 合一,一般智識與特殊體驗的合一。從現觀去體驗空性之前,必
> 先經過分別智慧的思擇,所以《阿含》中說︰「先得法住智,後
> 得涅槃智。」從聞而思,從思而修,從修而證,這是佛法修行的
> 要則,絕不容踰越躐等;踰越,就踏上了錯誤的歧途。
> 現觀成就的結果,可得到一種離絕一切思惟分別、能知所知平等
> 平等、融然一體的直覺,這是大小經論所共認的。
> ---------------------------------------------------------

後學的[無間等]的知見...和下面所貼的文....是一樣的.
[Sorry未經同意就移植過來了,請菩薩見諒.]

***************

淨心
 佛陀每天安住在怎樣的心境中?

..............................................................................
(22)「佛陀每天安住在怎樣的心境中?」
..............................................................................

    佛陀曾談到自己: 「如來住於空性殿堂( sunnata-vihara )」(泰本巴利藏第 14
冊, 226 頁)。 這裡的「殿堂」是心法而非色法,心法本身也是一種住處,就是心境,
「空性殿堂」是一種當下空掉「我」、「我所有」的心境。佛陀這樣對自己說:「如來安
住於空性殿堂,每天都有無上的喜悅。」安住「空性殿堂」,就是安住於面對一切事物時
都能空掉「自我」的感覺。
************************

後學一直以為[無間等]就是沒有間隙的安住於空性中!

....原來還是專有名詞的解釋!!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36.229.225.54
閱讀文章: 第 1716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