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4986/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urphy Chen 標題: 以定為基礎 時間: Sat Sep 30 14:21:19 2017 以定為基礎, 修行四神足, 所能夠達到的四種狀態: 1. 隨心所欲, 能使身體輕便, 隱形極細. 2. 能夠觀察空間中一切事物, 不受阻礙. 3. 不懈怠, 沒有畏懼, 勇猛精進. 4. 能覺察一切眾生的心念. 增壹阿含經 苦樂品第二十九 第 7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神足。云何為四?自在三昧行盡神足;心三昧行盡神足 ;精進三昧行盡神足;誡三昧行盡神足。 彼云何為自在三昧行盡神足?所謂諸有三昧,自在意所欲,心所樂,使身體輕便,能 隱形極細,是謂第一神足。 彼云何心三昧行盡神足?所謂心所知法,遍滿十方,石壁皆過,無所罣礙,是謂名為 心三昧行盡神足。 彼云何名為精進三昧行盡神足?所謂此三昧無有懈惓,亦無所畏,有勇猛意,是謂名 為精進三昧行盡神足。 彼云何名為誡三昧行盡神足?諸有三昧,知眾生心中所念,生時、滅時,皆悉知之。 有欲心、無欲心,有瞋恚心、無瞋恚心,有愚癡心、無愚癡心,有疾心、無疾心,有 亂心、無亂心,有少心、無少心,有大心、無大心,有量心、無量心,有定心、無定 心,有解脫心、無解脫心,一切了知,是謂名為誡三昧行盡神足。 如是,比丘!有此四神足,欲知一切眾生心中所念者,當修行此四神足。如是,諸比 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Sat Sep 30 15:20:39 2017 這應該不是修定能夠達到的四種狀態, 而是以定為基礎, 再修四神足所能達到的狀態 .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Sat Sep 30 15:46:19 2017 好, 修正一下 > -------------------------------------------------------------------------- < From: Cathy Kao Time: Sat Sep 30 19:46:01 2017 我對精進三昧行盡神足有點疑問啊,總覺和其他三神足不像是一組的,除了 "不懈怠 ,沒有畏懼,勇猛精進" 有沒有其他的解釋? > -------------------------------------------------------------------------- < From: RG Shi Time: Tue Oct 03 11:28:59 2017 是一組的呀!妳的問題在哪?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ue Oct 03 12:43:09 2017 沒有問題了 :P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ue Oct 03 12:53:15 2017 請問一下,什麼是三昧? > -------------------------------------------------------------------------- < From: RG Shi Time: Tue Oct 03 12:57:24 2017 就是「三摩地」。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ue Oct 03 12:59:50 2017 三摩地是???? > -------------------------------------------------------------------------- < From: 邱大剛 Time: Fri Oct 20 23:49:10 2017 簡單講就是「定」,心定於一處或一境而不動。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at Oct 21 15:39:38 2017 據我 所知道的,應該是"定慧"(等持 )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ue Oct 03 14:08:42 2017 Heaven Chou 我覺得「以定為基礎,再修四神足」也是怪怪的,四神足本就屬於定學 ,與四念處相輔相成達到止與觀的平衡,大智度論十九:「四念處四正勤 ..... 彼 雖有定,智慧精進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願。四種定者:欲為主得定,精進 為主得定,心為主得定,思惟為主得定。」或許簡單的說「修習四神足所能引發的四 種狀態」即可。 就我所解,四神足與一般「正規」的定法不太一樣,比較接近阿難尊者四道法中的「 為掉亂所持,以調伏心坐,正坐住心:善住心、局住心、調伏、止觀一心、等受化」 這一類。http://buddhaspace.org/agama/21.html#五六ま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Oct 03 14:56:05 2017 定是基礎這應該還好,實作上的確是要依定而起智通(如四神足),事實上任何神通皆 是如此。因為定的能力之一就是突破六根的極限,如肉眼的能見光譜範圍很狹小,入 定後於定中再修觀(最有名的就是阿那律的光明想)得眼通可觀三千界如奄摩羅果。此 時觀三千界用的就不是肉眼,故無肉眼的限制。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ue Oct 03 15:00:55 2017 Russ 兄說的也沒錯。 因為四神足我參考南傳的版本, 得知大概是三個條件所組成的. 以自在三昧行盡神足 來說, 有的版本是譯為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南傳則是譯為欲定勤奮之行的神足, 拆 解就是【欲】【定】【斷行】(四正斷),南傳則是【欲】【定】【勤奮】(四正勤)。 所以我的理解是以正定、四正勤為基礎, 若再加上欲、勤、心、觀,就是進一步修習 四種不同的定力,只是剛好這又是修習神通的基礎。 簡單來說那些神通就是修四神足而引起的。我只是為了解釋不是因為修定而引起的, 所以才說定只是基礎(意思是還不足以引起神通), 要再加上四神足(欲勤心觀)才能引 發神通。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ue Oct 03 15:02:07 2017 同意忍兄的觀點,有時要怎麼清楚表達真的是傷腦筋。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ue Oct 03 15:02:15 2017 原來如此。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ue Oct 03 15:04:35 2017 另外 我也蠻同意 Moya 老頭在獅子吼卍同學會發表的那篇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ue Oct 03 15:05:54 2017 Heaven 的表達愈來愈能照顧我們這種放牛班的同學,灰常感謝,麻煩繼續講這麼簡 單謝謝。??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ue Oct 03 15:23:29 2017 剛看了老頭子那篇, 有偷渡跳過修定的嫌疑, 不過不計較這個了啦. :p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ue Oct 03 15:26:39 2017 其實我還有一事不太理解,修四神足是為了某個目的, 剛好可以生起神通? 還是其實 那個目的就是為了要修神通? 理論上我會說是第一種, 神通是副作用. 但有時看看經文, 會覺得就是為了神通啊 ... 目前我還沒明確的定論.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ue Oct 03 15:41:21 2017 我私自不負責任以為 四神足有針對性 特別為慧解脫行者而說,一般從四禪八定下手 的行者,定力深了自然就會發起神通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ue Oct 03 15:48:24 2017 這樣有點奇怪, 看論中談四神足, 至少是以四禪起跳, 慧解脫者 (這裡指沒有四禪定 力的那一種)如何修? 或者你的意思是告訴他們這樣才能有神通, 所以他們才會努力修定? :)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Oct 03 15:02:00 2017 如再配合現代的科學知識加上佛經中對於神通的描述,我們就能推論出例如觀過去世 可能的方法,那是天文物理上簡單的應用而以。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hu Oct 05 13:17:24 2017 記得那應該是 "忘記而未想起" 的未來。:P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hu Oct 05 16:40:39 2017 那個不一樣,那是想起"沒發生過"的事情。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hu Oct 05 19:54:39 2017 怪怪的,我回去查下資料 > -------------------------------------------------------------------------- < From: 邱大剛 Time: Fri Oct 20 23:36:26 2017 其實 Cathy Kao 的疑惑有道理,因為這邊不宜將四神足直接解釋為神足通、天眼通 、他心通,以及精進。本經很可能不是在講四神足的基本定義,而是以三個神通舉例 說明四神足中其中三個的特性。 先回歸四神足的基本內容: (1)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 以欲(善法欲)為先導而努力修定…… (2)精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 以精進(Just Do It)為先導而努力修定…… (3)意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 以心意(常指「止」)為先導而努力修定…… (4)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 以思惟(常指「觀」)為先導而努力修定…… 這些是入手處的不同。 其中,(1) 即此經中的「自在三昧行盡神足」,也就是「意所欲,心所樂」,以「想 去哪裡就去哪裡的神通」舉例。 (2) 即此經中的「精進三昧行盡神足」,也就是「無有懈惓,亦無所畏,有勇猛意」 。 (3) 即此經中的「心三昧行盡神足」,由於心能不受物質的限制,因此強調「心所知 法,遍滿十方」,再舉例「石壁皆過,無所罣礙」。這其實不是單講天眼通。 (4) 即此經中的「誡三昧行盡神足」,因為有「觀」,從自己的心念開始觀照,自己 心念觀純熟後擴展至眾生就成為本經中所說的「知眾生心中所念」。 也就是說,本經中提到的神通都只是最符合該入手處特性的神通的舉例,倒不是四神 足的基本定義。四神足成就時,每一個神足都可以成就各種神通。 另一方面,四如意足中: 1.「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是依「願」成就如意足。 2.「精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是依「行」成就如意足。 3.「意定斷行成就如意足」可依無量心三昧(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成就如意足; 4.「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是依「智」成就如意足。 依悲、智、願、行所引發的禪定而成就神通、解脫,也是四神足。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at Oct 21 00:22:19 2017 不過本經為什麼「思維定」翻譯為「誡三昧」,我搞不懂? CBETA中除了增壹阿含並無「誡三昧」此詞,意義上也沒想到直接相關的,但是該段 落的舉例是「思維定」神足的舉例沒錯。 唯一另一處相似經文是《增壹阿含經》卷47〈放牛品 49〉:「爾時,比丘復與說神 足之道:「汝今當學心[17]意輕重;已知心意輕重,復當分別四大:地、水、火、風 之輕重;[18]已得知四大輕重,便當修行自在三昧;[19]已行自在三昧,復當修勇猛 三昧;[*]已行勇猛三昧,復當修行心意三昧;[20]已行心意三昧,復當行自戒三昧 ;已修行自戒三昧,如是不久便當成神足道。」」(CBETA, T02, no. 125, p. 802, c5-11) [17]意輕重已=輕以【宋】【元】【明】【聖】。[18]已=以【宋】*【元】*【明 】*【聖】。[19]〔已行自在三昧〕-【宋】【元】【明】,已=以【聖】。[* 18-1]已=以【宋】*【元】*【明】*【聖】。[20]已=以【聖】。 不知增壹阿含的譯者是如何將「思惟定三昧神足」譯為「戒三昧」或「誡三昧」的?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4986/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