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917/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Chen Jian
標題: 以佛陀時代的背景來理解佛經--沙門與婆羅門的類比??
時間: Thu Mar 30 23:41:03 2017

以佛陀時代的背景來理解佛經--沙門與婆羅門的類比意義,出自增壹阿含經 慚愧品
第十八第 4 經

本經中,佛陀引導一位婆羅門婦女供養大迦葉尊者,其中用語提到了:

「

無欲無恚者,去愚無有癡;

漏盡阿羅漢,是謂名梵志。

無欲無恚者,去愚無有癡;

以捨結使聚,是謂名梵志。

無欲無恚者,去愚無有癡;

以斷吾我慢,是謂名梵志。

若欲知法者,三佛之所說;

至誠自歸彼,最尊無有上。」

將婆羅門的概念替換成 沒有貪嗔癡的 阿羅漢,才是真正的婆羅門。並皈依佛法者,
是最尊上

大迦葉尊者受供養後,說了祝願

「

祠祀火為上,眾書頌為最;

王為人中尊,眾流海為上。

眾星月為首,照明日為先;

四維及上下,於諸方域境。

天與世間人,佛為最尊上;

欲求其福者,當歸於三佛。」

拜火是祭祀需要的,王者也是人中尊,可是求福者,禮敬無上正等覺佛陀才能得到福
。

之後事件推進到 婆羅門婦女供養大迦葉尊者後聽法得證法眼淨,婆羅門婦女的丈夫
回來了,看到婆羅門婦女法喜充滿,丈夫詢問發生何事,最後兩人一同去拜訪佛陀。

最後佛陀為了化導此婆羅門丈夫,將沙門、婆羅門的概念統合

世尊告曰:

「

欲言沙門者,即我身是。所以然者,我即是沙門。諸有奉持沙門戒律,我皆已得。

如今欲論婆羅門者,亦我身是。所以然者,我即是婆羅門也。諸過去婆羅門,所持法
行,吾已悉知。

欲論沙門者,即大迦葉是。所以然者,諸有沙門律,迦葉比丘皆悉包攬。

欲論婆羅門者,亦是迦葉比丘。所以然者,諸有婆羅門奉持禁戒,迦葉比丘皆悉了知
。」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

我不說梵志,能知咒術者;

唱言生梵天,此則不離縛。

無縛無生趣,能脫一切結;

不復稱天福,即沙門梵志。」

分別重點是:

婆羅門:法行、有禁戒

沙門:有律

婆羅門知道咒語、唱誦生梵天,此並不能解脫束縛

脫離一切結,才是真正的沙門、婆羅門

佛陀再另外定義 結的概念:

世尊告曰:「欲愛是結,瞋恚是結,愚癡是結。如來者無此欲愛,永滅無餘,瞋恚、
愚癡亦復如是。如來無復此結。」

最後,引導入佛法的實踐要點:

是時,世尊漸與彼婆羅門說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
,斷漏為上,出家為要。爾時,世尊知彼婆羅門心開意解,甚懷歡喜,古昔諸佛常所
說法:苦、習、盡、道,爾時世尊盡為婆羅門說之。

婆羅門兩夫婦,即於座上得法眼淨,彼已得法、見法,分別其法,無有狐疑,已逮無
畏,自歸三尊:佛、法、聖眾,受持五戒,為如來真子,無復退還。

爾時,彼婆羅門夫婦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小結:沙門、婆羅門這兩個詞,是印度本有,而佛陀將其替換概念,最後引入佛法的
實踐。而沙門、婆羅門非佛教專有名詞,還有歷史文化的背景,此部分感謝印順法師
有整理,我之後補上。

> -------------------------------------------------------------------------- <

From: 羅思
Time: Sat Apr 01 15:45:37 2017

本篇文章中提到婦女與先生

> -------------------------------------------------------------------------- <

From: 羅思
Time: Sun Apr 02 10:18:39 2017

我的閱讀心得:(1)"婆羅門婦女供養大迦葉尊者後聽法得證法眼淨,婆羅門婦女的丈
夫回來了,看到婆羅門婦女法喜充滿"首先,為妻的靈魂依然最愛先生,否則先生會覺
得她的妻子愛上別人(即使那是不存在人間,愛神太多而在夫妻之間成為神話夫妻,這
非好事)(2)"婆羅門兩夫婦,即於座上得法眼淨,彼已得法、見法,分別其法,無有
狐疑,"這是說夫妻同心,並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有共同目標(即使目標不同,方向應該相
同,至於"向量"的長度就不得而知了"

> -------------------------------------------------------------------------- <

From: 羅思
Time: Sun Apr 02 10:27:34 2017

在本篇文章閱讀中,我發現台灣地方廟宇的信仰或民間拜拜,很多人就只是"拜拜"拜
拜祈求或因祖先交代,而失去思考拜拜的意義是甚麼.因此拜拜之前家庭成員互吵幾回
,拜拜之後再吵幾回.吵到去廟裡拜拜祈求,人回來了,再次怒顏相向.........最後
,有的投靠佛祖,修"清淨"與"放下"地藏王本願經裡很多"天"很多"鬼",地方廟宇裡拜
拜所求神明各有其職掌,在佛的學習裡,地藏文本願經民間的認知台日不同,因此,民間
對神佛之道覺得虛幻不實,以致"害怕"而信神佛.我認為佛學之道是一份平等心,恭敬
心,慈悲心的修行,與天地同心.讀書文化薪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我認為
已是人間菩薩

讚 · 回覆 · 剛剛

> -------------------------------------------------------------------------- <

From: 羅思
Time: Sun Apr 02 10:33:29 2017

佛陀的教育,在家庭篇最初,有提,但閱讀者誤解也就繼續誤解.我認為太極生兩儀
,未生"我"之前,"我"非男非女,我是個小太極存在宇宙大太極中.當我登陸地球為完
成一趟此生學習的功課所以必須有"相",但回到最初的"我",我是無相,小太極的我會
不會距離大太極近一些?我想也不必然.應該是一種宇宙中動力運行,在各自軌道上力
與力之間的彼此影響

> -------------------------------------------------------------------------- <

From: 羅思
Time: Sun Apr 02 10:49:58 2017

"夫"與"妻"名稱有異,當然在人間修行道上各有其角色扮演並在宇宙大太極中產生"力
"的改變狀態.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917/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