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907/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標題: 習慣養成的原理
時間: Sat Mar 11 21:47:51 2017

習慣養成的原理

讀經班同學問到,怎麼樣調整習性?很多時候,並非沒有慚愧心,然而仍舊再犯。

瞭解習慣養成的原理,有助於設法找出壞習慣形成的原因,深入探討根本原因,從根
源著手來戒除壞習慣 (身、口、意惡行)。

習慣養成的原理:

根據 Charles Duhigg 的研究,習慣的養成是由三個元素所組成:

1. 提示

提示是啟動某個自動行為的觸發因子。

觸發習慣的提示有 5 種類型: 一天當中的某個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某種情緒、出
現某位特定人士、某個慣性行為。

2. 例行程序

例行程序指的是行為本身。

3. 獎勵

大腦會隨著獎勵釋放出多巴胺 (dopamine),令人感到幸福。

越常觸發這些神經迴路,它所連結的提示、例行程序和獎勵的迴路就越強,因而更加
鞏固你的習慣。

也可以運用這樣的原理,來養成好習慣 (身、口、意善行)。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Mar 11 22:00:17 2017

感謝分享,期許自己慢慢改善壞習慣和養成好習慣(今天趕不及讀經時間,謝謝您們
的分享,受用??)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Mar 12 21:48:37 2017

謝謝 陳正哲 (Murphy Chen)學友的補充,受益良多

我補充兩點:

1.在諮商學派的現實治療法中,用好習慣取代壞習慣

2.傑克 康菲爾德為參訪過南傳大德禪師的一位美國佛教、靈性修行者,我記憶中 他
曾說過:如果我們花了6年培養一個習慣,我們卻希望3天就改掉這個習慣,這可能不
符合因緣果報的法則。

(我是憑印象的,手邊沒書,若有錯請大家指正,謝謝)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Mar 12 22:01:58 2017

遇到刺激?產生退化?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Mar 12 22:06:10 2017

“現實治療法”好久沒唸了,我覺得很多書上的知識是死的甚至假的(對不起,我的
意思是知識到應用因應很多變數而調整,但這些變數人無法完全判斷正確,若能去掉
自己的認知假設而中立客觀已經不容易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Mar 12 22:10:53 2017

若非“因緣果報”之論,而是環境(如藤蔓纏繞於喬木)此時,是否最佳解是變更環境
?當生存外境不容變更,於是佛法佛學改變“心境”與“思考”故而“放下”(那纏繞
於喬木的藤蔓便也獲得自在?)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Mar 12 22:15:55 2017

錯誤的判斷將導致另一個問題。而且,桑代克等人的學說來自拿貓狗動物實驗,人道
應是理智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Mar 12 22:17:32 2017

習慣養成的原理,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是不同假設出發。佛學應是高層次認知思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Mar 12 22:22:10 2017

心念佛完全信服於佛而自主決定歸依佛必能以佛為“標竿”而越行越多善的“慈”與
“悲”。佛思考的廣度是在時間與空間上是不同於“儒”與“道”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Mar 12 22:49:48 2017

皈依佛,佛既是一個可靠的歸依,在習慣的養成(一個習慣是一個行為),啟動行為的
背後是一個認知的存在,改變認知(思考)而後改變行為。佛學生活禪中論及“覺察”
與“觀照”自己的心,那得自己先學會“靜心”覺察與觀照自己的心(內境)與生活環
境(外境)力的互動,以上是我的心得。繼續修功課.....練內心之禪定與金剛心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907/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