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70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邱大剛
標題: 住四念處,修七覺分
時間: Sun Jul 31 21:17:29 2016

「住四念處,修七覺分」

修行四念處,是專注於當前的四種目標之一:

1. 身念處:正念安住在身體上,覺知當下的身體狀態或本質。

2. 受念處:正念安住在感受上,覺知當下的感受是苦、樂、不苦不樂。

3. 心念處:正念安住在心念上,覺知當下的心念是否有貪、瞋、癡、散亂等狀態。

4. 法念處:正念安住在諸法上,覺知五蓋、七覺支等法,進一步則可調伏五蓋、培
育七覺支、證知四聖諦。

四念處的身、受、心、法,是從較粗顯的層次漸進地導向較細緻的層次。修習身念處
,覺知身體的狀態或本質純熟之後,可進一步覺知身體帶來的苦、樂、不苦不樂等受
,也就是受念處;在修習受念處純熟之後,則可以更細緻地覺知因為這些感受而帶來
的心念,是否有貪、瞋、癡、散亂等心念,也就是心念處;修習心念處純熟時,則可
及早發現妨礙修行的心念、培育資助修行的覺支,覺知諸法而體悟真理,也就是法念
處。

佛陀曾說過一切法都可含攝在四念處中,因此四念處自然包含了各種的實作修法,例
如:

1. 身念處:

-隨時覺知行、住、坐、臥時身體的姿勢或動作,以收攝心念。例如走路時,覺知正
在走路;站著時,覺知正在站著;改變姿勢時,覺知正在改變姿勢;這樣能不被各種
思緒牽著走,將心定錨在身體內,並進一步「正知」,而善攝根門。

-觀呼吸:例如知道目前的呼氣或吸氣是長的還是短的,到更敏銳地覺知呼吸的開始
、中間、結束,乃至呼吸對全身的影響。

-不淨觀:觀察身體是由皮膚、不同的血肉器官、乃至骨頭組成的,而得知美麗的外
表只是幻象,其實是不淨的。

-四界分別觀:分別觀察身體的構成成分如地大(堅固性)、水大(濕潤性)、火大
(溫熱性)、風大(移動性),和構成外在物質的成分並沒有不同,其實身體中無我
。

-腐屍觀:觀察屍體的腐化過程,而能體會無常,並放下執著。

2. 受念處:覺知當下的受是苦、樂、還是不苦不樂,單純地覺知是哪種受,發現受
一直在生滅變化,沒有一個「我」在裡面。

3. 心念處:覺知當下的心念是有貪、無貪、有瞋、無瞋、有癡、無癡,乃至散亂等
狀態,客觀地分析心念的變化、發現是無常的。

4. 法念處:覺知障礙修行的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助於覺悟的七
覺分(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輕安覺分、定覺分、捨覺分)等法。
進一步則可調伏五蓋、培育七覺分、證知四聖諦。

修習四念處,自然能培育七覺分:四念處即是七覺分中的念覺分,能引生後續的其他
覺分;有念覺分後能辨別什麼法有益、什麼法無益,也就是擇法覺分;擇有益的法而
努力,引生精進覺分;精進修行自然產生法喜,而為喜覺分;法喜能讓身心輕安,是
猗覺分;輕安後容易得定,是定覺分;有了定後心平等、寧靜,而能捨離,是捨覺分
。

關於四念處的詳細說明,可見卷二十四「念處相應」內容;關於調伏五蓋、培育七覺
支的詳細說明,可見卷二十六、二十七的「覺支相應」內容。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13879289_1038740282876450_8426564665387629732_n.jpg?oh=1bcef8d358c90315621d7b032516e8d2&oe=58720832
LinkDescription: 「住四念處,修七覺分」  修行四念處,是專注於當前的四種目標之一:  1. 身念處:正念安住在身體上,覺知當下的身體狀態或本質。  2. 受念處:正念安住在感受上,覺知當下的感受是苦、樂、不苦不樂。  3. 心念處:正念安住在心念上,覺知當下的心念是否有貪、瞋、癡、散亂等狀態。  4. 法念處:正念安住在諸法上,覺知五蓋、七覺支等法,進一步則可調伏五蓋、培育七覺支、證知四聖諦。  四念處的身、受、心、法,是從較粗顯的層次漸進地導向較細緻的層次。修習身念處,覺知身體的狀態或本質純熟之後,可進一步覺知身體帶來的苦、樂、不苦不樂等受,也就是受念處;在修習受念處純熟之後,則可以更細緻地覺知因為這些感受而帶來的心念,是否有貪、瞋、癡、散亂等心念,也就是心念處;修習心念處純熟時,則可及早發現妨礙修行的心念、培育資助修行的覺支,覺知諸法而體悟真理,也就是法念處。  佛陀曾說過一切法都可含攝在四念處中,因此四念處自然包含了各種的實作修法,例如:  1. 身念處:  -隨時覺知行、住、坐、臥時身體的姿勢或動作,以收攝心念。例如走路時,覺知正在走路;站著時,覺知正在站著;改變姿勢時,覺知正在改變姿勢;這樣能不被各種思緒牽著走,將心定錨在身體內,並進一步「正知」,而善攝根門。  -觀呼吸:例如知道目前的呼氣或吸氣是長的還是短的,到更敏銳地覺知呼吸的開始、中間、結束,乃至呼吸對全身的影響。  -不淨觀:觀察身體是由皮膚、不同的血肉器官、乃至骨頭組成的,而得知美麗的外表只是幻象,其實是不淨的。  -四界分別觀:分別觀察身體的構成成分如地大(堅固性)、水大(濕潤性)、火大(溫熱性)、風大(移動性),和構成外在物質的成分並沒有不同,其實身體中無我。  -腐屍觀:觀察屍體的腐化過程,而能體會無常,並放下執著。  2. 受念處:覺知當下的受是苦、樂、還是不苦不樂,單純地覺知是哪種受,發現受一直在生滅變化,沒有一個「我」在裡面。  3. 心念處:覺知當下的心念是有貪、無貪、有瞋、無瞋、有癡、無癡,乃至散亂等狀態,客觀地分析心念的變化、發現是無常的。  4. 法念處:覺知障礙修行的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助於覺悟的七覺分(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輕安覺分、定覺分、捨覺分)等法。進一步則可調伏五蓋、培育七覺分、證知四聖諦。  修習四念處,自然能培育七覺分:四念處即是七覺分中的念覺分,能引生後續的其他覺分;有念覺分後能辨別什麼法有益、什麼法無益,也就是擇法覺分;擇有益的法而努力,引生精進覺分;精進修行自然產生法喜,而為喜覺分;法喜能讓身心輕安,是猗覺分;輕安後容易得定,是定覺分;有了定後心平等、寧靜,而能捨離,是捨覺分。  關於四念處的詳細說明,可見卷二十四「念處相應」內容;關於調伏五蓋、培育七覺支的詳細說明,可見卷二十六、二十七的「覺支相應」內容。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38740282876450&set=gm.643745855799254&type=3

> -------------------------------------------------------------------------- <

From: Sen Chen
Time: Tue Aug 02 15:05:56 2016

感恩菩薩法分享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70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