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627/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Murphy Chen
標題: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時間: Sat Apr 23 19:02:23 2016

雜阿含 288 經 - 「名色」及「識」展轉相依而生

尊者舍利弗 (以智慧第一而聞名的比丘)、尊者摩訶拘絺羅 (以「得四辯才,善於回
答別人的問難」第一而聞名的比丘) 討論導致生老病死的根本原因。

首先從「老、死」開始探討。

舍利弗問道: 「老、死」是由恆常不變的「我」造作;是由「造物主」所造作;還是
部分是由恆常不變的「我」造作,部分是由「造物主」所造作;還是沒有原因而偶然
發生?

摩訶拘絺羅答: 「老、死」並非由恆常不變的「我」造作;亦非由「造物主」所造作
;亦非部分是由恆常不變的「我」造作,部分是由「造物主」所造作;亦非沒有原因
而偶然發生。而是因為有「生 (出生)」,因此有「老、死」。

依此類推,因為有「有 (導致未來世再度受生之作用力;能牽引當來果報之業)」,
因此有「生」。

因為有「取 (執取)」,因此有「有」。

因為有「愛 (貪愛)」,因此有「取」。

因為有「受 (感受)」,因此有「愛」。

因為有「觸 (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外
境)」,因此有「受」。

因為有「六入處 (眼、耳、鼻、舌、身、意,六種人體接收外界訊息的途徑)」,因
此有「觸」。

因為有「名色 (生理及心理的作用,主要分為生理、感受、想法、造作、覺知,即色
受想行識五蘊)」,因此有「六入處」。

因為有「識 (覺知)」,因此有「名色」。

因為有「名色」,因此有「識」。

舍利弗問道: 因為有「識」,因此有「名色」;因為有「名色」,因此有「識」。那
麼,「識」及「名色」究竟是因何而生呢?

摩訶拘絺羅答: 猶如三支蘆葦立在空地上,彼此支撐,才能直立。同樣地,「識」及
「名色」展轉相依,而得生長。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

爾時,尊者舍利弗晡時從禪覺,詣尊者摩訶拘絺羅,共相問訊慶慰已,於一面坐。語
尊者摩訶拘絺羅:「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舍利弗言:「仁者且問,知者當答。」

尊者舍利弗問尊者摩訶拘絺羅:「雲何?尊者摩訶拘絺羅!有老不?」

答言:「有。」

尊者舍利弗復問:「有死不?」

答言:「有。」

復問:「雲何?老死自作耶?為他作耶?為自他作耶?為非自非他無因作耶?」

自作: 自己所作。認為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我」造作了一切。

他作: 他人所作。認為大梵(造物主、大我)造作了一切。

自他作: 部分自己所作,部分他人所作。

非自非他無因作: 不是自己所作,不是他人所作,沒有原因而偶然發生。

答言:「尊者舍利弗!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
生緣故有老死。」

「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為自作、為他作、為自他作、為非
自他無因作?」

答言:「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名
色緣識生。」

復問:「彼識為自作、為他作、為自他作、為非自非他無因作?」

答言:「尊者舍利弗!彼識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識
緣名色生。」

尊者舍利弗復問:「尊者摩訶拘絺羅!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
他作無因作,然彼名色緣識生,而今復言名色緣識,此義雲何?」

尊者摩訶拘絺羅答言:「今當說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蘆立於空地,展轉相依
,而得豎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識
緣名色亦復如是。展轉相依,而得生長。」

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尊者摩訶拘絺羅!世尊聲聞中,智慧明達,善調無畏
,見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證者,謂尊者摩訶拘絺羅,乃有如是甚深義辯,種種
難問,皆悉能答,如無價寶珠,世所頂戴,我今頂戴尊者摩訶拘絺羅亦復如是。我今
於汝所,快得善利,諸餘梵行數詣其所,亦得善利,以彼尊者善說法故。我今以此尊
者摩訶拘絺羅所說法故,當以三十種讚歎稱揚隨喜。」

尊者摩訶拘絺羅說:「老死厭患、離欲、滅盡,是名法師;說生、有、取、愛、受、
觸、六入處、名色、識,厭患、離欲、滅盡,是名法師;若比丘於老死厭患、離欲、
滅盡向,是名法師;乃至識厭患、離欲、滅盡向,是名法師;若比丘於老死厭患、離
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是名法師;乃至識厭患、離欲、滅盡,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是名法師。」

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於世尊聲聞中,智慧明達,善調無
畏,見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證者,謂尊者舍利弗,能作如是種種甚深正智之問
,猶如世間無價寶珠,人皆頂戴,汝今如是,普為一切諸梵行者之所頂戴、恭敬、奉
事。我於今日快得善利,得與尊者共論妙義。」

時,二正士更相隨喜,各還所住。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s720x720/13076632_10208139032647982_9100203240808615294_n.jpg?oh=a3376660bce1d78c3468aa71184f5406&oe=5A671DB6
LinkDescription: 雜阿含 288 經 - 「名色」及「識」展轉相依而生  尊者舍利弗 (以智慧第一而聞名的比丘)、尊者摩訶拘絺羅 (以「得四辯才,善於回答別人的問難」第一而聞名的比丘) 討論導致生老病死的根本原因。  首先從「老、死」開始探討。  舍利弗問道: 「老、死」是由恆常不變的「我」造作;是由「造物主」所造作;還是部分是由恆常不變的「我」造作,部分是由「造物主」所造作;還是沒有原因而偶然發生?  摩訶拘絺羅答: 「老、死」並非由恆常不變的「我」造作;亦非由「造物主」所造作;亦非部分是由恆常不變的「我」造作,部分是由「造物主」所造作;亦非沒有原因而偶然發生。而是因為有「生 (出生)」,因此有「老、死」。  依此類推,因為有「有 (導致未來世再度受生之作用力;能牽引當來果報之業)」,因此有「生」。  因為有「取 (執取)」,因此有「有」。  因為有「愛 (貪愛)」,因此有「取」。  因為有「受 (感受)」,因此有「愛」。  因為有「觸 (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外境)」,因此有「受」。  因為有「六入處 (眼、耳、鼻、舌、身、意,六種人體接收外界訊息的途徑)」,因此有「觸」。  因為有「名色 (生理及心理的作用,主要分為生理、感受、想法、造作、覺知,即色受想行識五蘊)」,因此有「六入處」。  因為有「識 (覺知)」,因此有「名色」。  因為有「名色」,因此有「識」。  舍利弗問道: 因為有「識」,因此有「名色」;因為有「名色」,因此有「識」。那麼,「識」及「名色」究竟是因何而生呢?  摩訶拘絺羅答: 猶如三支蘆葦立在空地上,彼此支撐,才能直立。同樣地,「識」及「名色」展轉相依,而得生長。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  爾時,尊者舍利弗晡時從禪覺,詣尊者摩訶拘絺羅,共相問訊慶慰已,於一面坐。語尊者摩訶拘絺羅:「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舍利弗言:「仁者且問,知者當答。」  尊者舍利弗問尊者摩訶拘絺羅:「雲何?尊者摩訶拘絺羅!有老不?」  答言:「有。」  尊者舍利弗復問:「有死不?」  答言:「有。」  復問:「雲何?老死自作耶?為他作耶?為自他作耶?為非自非他無因作耶?」  自作: 自己所作。認為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我」造作了一切。  他作: 他人所作。認為大梵(造物主、大我)造作了一切。  自他作: 部分自己所作,部分他人所作。  非自非他無因作: 不是自己所作,不是他人所作,沒有原因而偶然發生。  答言:「尊者舍利弗!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生緣故有老死。」  「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為自作、為他作、為自他作、為非自他無因作?」  答言:「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名色緣識生。」  復問:「彼識為自作、為他作、為自他作、為非自非他無因作?」  答言:「尊者舍利弗!彼識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識緣名色生。」  尊者舍利弗復問:「尊者摩訶拘絺羅!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名色緣識生,而今復言名色緣識,此義雲何?」  尊者摩訶拘絺羅答言:「今當說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蘆立於空地,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識緣名色亦復如是。展轉相依,而得生長。」  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尊者摩訶拘絺羅!世尊聲聞中,智慧明達,善調無畏,見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證者,謂尊者摩訶拘絺羅,乃有如是甚深義辯,種種難問,皆悉能答,如無價寶珠,世所頂戴,我今頂戴尊者摩訶拘絺羅亦復如是。我今於汝所,快得善利,諸餘梵行數詣其所,亦得善利,以彼尊者善說法故。我今以此尊者摩訶拘絺羅所說法故,當以三十種讚歎稱揚隨喜。」  尊者摩訶拘絺羅說:「老死厭患、離欲、滅盡,是名法師;說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厭患、離欲、滅盡,是名法師;若比丘於老死厭患、離欲、滅盡向,是名法師;乃至識厭患、離欲、滅盡向,是名法師;若比丘於老死厭患、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是名法師;乃至識厭患、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是名法師。」  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於世尊聲聞中,智慧明達,善調無畏,見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證者,謂尊者舍利弗,能作如是種種甚深正智之問,猶如世間無價寶珠,人皆頂戴,汝今如是,普為一切諸梵行者之所頂戴、恭敬、奉事。我於今日快得善利,得與尊者共論妙義。」  時,二正士更相隨喜,各還所住。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8139032647982&set=gm.598564493650724&type=3

> -------------------------------------------------------------------------- <

From: Roger Tang
Time: Sat Apr 23 19:28:33 2016

大師兄,中文字。。。識。。。的寫法。。。

言音戈(發收交纏)。。。像不像電磁波呢???。。。^@..^

我認為玄奘大師取識此字。。。不祗(覺知)一義。。。而是。。。波的收發及識別。
。。

才能解得通。。。萬法唯識。。。的意思。。。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Sat Apr 23 20:16:07 2016

思考了一下,若在此把識解釋為精神作用,會不會更貼切?

> -------------------------------------------------------------------------- <

From: Roger Tang
Time: Sat Apr 23 20:20:49 2016

對!覺得。。。精神。。。會較為接近。。。玄奘大師的意思。。。

應不祗是解作"了別"的意思。。。

能與所。。。同用一字作表達啊。。。

> -------------------------------------------------------------------------- <

From: Roger Tang
Time: Sat Apr 23 19:31:11 2016

識。。。訊息。。。

(訊息--->名色)

訊息-->心身

先天訊息-->心身

Dna訊息-->心身

現代有發現。。。dna64種排列跟先天六十四掛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很巧合吧。
。。^@..^

> -------------------------------------------------------------------------- <

From: Roger Tang
Time: Sat Apr 23 20:24:19 2016

師兄,開始續層breakdown分析十/十二因緣了。。。

挺不錯的。。。^@..^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at May 07 22:06:06 2016

識及名色「展轉相依,而得生長」表示只要有身心的運作(名色)就會繼續增長攀緣
的覺知(識),只要有攀緣的覺知就會產生更多的身心的運作,因此識和名色輾轉相
生沒有盡頭。

這個現象在卷二第39經中比喻為識(種子)生長在色、受、想、行(土)中間,只要
有貪喜(水),就會愈長愈大。

舉例而言,一個學生在沒看過金庸小說之前,不會對金庸小說有特別的感覺。但看了
一部金庸小說,上癮了,就想要看更多的金庸小說,因此雪球愈滾愈大,成為金庸小
說迷。也就是說在讀小說的身心運作之後,強化了對於小說的攀緣的覺知,因此又看
更多的金庸小說,又更強化了對於小說的攀緣的覺知。看電影也是如此,本來沒有特
別想看電影的人,可能在看了一部特定類型的片子後有了攀緣的覺知,就想看更多該
類型的片子,終於培養出對於該類電影的嗜好。

除了這些生活中的例子外,識及名色的輾轉相生也在巨觀上造成了沒有止盡的生死輪
迴。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627/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