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62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Chen Jian
標題: 從脈絡中理解經文-雜阿含289經
時間: Sun Apr 17 23:38:03 2016

「從脈絡中理解經文-雜阿含289經」

本經一開始提到了:彼心、意、識種種變易,異生異滅。

而後,觀察樂觸緣=>生樂受,樂受覺時,如實知樂受覺;

          彼樂觸滅=>樂因緣生樂受亦滅止

我想到:若能 觀察受 生時生、滅時滅,是否是 限定在一個沒有欲貪的狀態下?

因為比對經文雜阿含187經:

以成就一法故,不復堪任知色無常,知受、想、行、識無常。 

何等為一法成就?謂:貪欲。

要能夠如實觀,必須是 斷貪的狀態下的,而後來經學友討論,才發現 本經脈絡其實
沒那麼困難,因為本經的 如實觀 受生、受滅,其實是在一開頭便限定條件了:

「多聞聖弟子於諸緣起思惟觀察......」

而又比對經文:

雜阿含25經:

比丘!當知若聞色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 如是,聞受……想…
…行……識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 

多聞聖弟子本身就是一個限定條件,而於緣起思惟觀察,便能如實知 樂受生起的因
緣、樂受滅去的因緣,如實而知。

譬如兩木相磨,和合生火;若兩木離散,火亦隨滅。

導致樂受生起的 因 滅去,並不貪樂受而生苦,而只是知道 樂受滅去了、滅止、清
涼、息、沒。

所以思考經文時,以經解經,是一個方法,若能從一部經中多看幾次、多跟學友討論
,同樣的一部經,意思也會漸漸顯露出來,也有可能一開始是自己想太多或有斷章取
義的毛病。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May 09 23:48:04 2016

阿建的心得真是不錯。的確,當貪欲熾盛時,心很難客觀地看清事情,要「如實知」
就極難了。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May 09 23:50:08 2016

另外,本經所說的「樂觸緣=>生樂受,樂受覺時,如實知樂受覺;彼樂觸滅=>樂因緣
生樂受亦滅止」很可能是在說禪修時的樂受,例如禪定的樂或是法喜充滿,在修行人
來說並不是要執著的,反而能夠腦袋清楚地觀察,而增進智慧。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62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