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620/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Murphy Chen
標題: 雜阿含 284 經
時間: Sun Apr 17 16:52:16 2016

雜阿含 284 經

本經說明,若對於人、事、物生起貪愛執著之心,心追逐於身心的運作 (名色),身
心的運作使得感官 (六入處) 起作用,外境和感官接觸後,產生了覺受,覺受導致貪
愛,因貪愛而執取,因執取而有了身、口、意的造作,因有了身、口、意的造作而產
生後續的身心變化造成無窮無盡的煩惱與痛苦。

若對於人、事、物,觀察它的無常變化,觀察它的產生及消逝,不對它有所欲求,厭
離,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心不追逐於身心的運作,身心的運作便會熄滅,感官的作
用隨之熄滅,外境和感官接觸後,不再產生覺受,貪愛隨之熄滅,執取隨之熄滅,身
、口、意的造作隨之熄滅,無窮無盡的煩惱與痛苦亦將隨之熄滅。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其心驅馳,追逐名色,
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病、死、憂、悲、惱、苦。

心: 為色身之相對詞,無實質形體可見而有知覺作用者。 (佛光阿含藏)

所取法: 所會執著的人、事、物。

所取法: 南傳作「會被執取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可被固執者」(that can be
clung to)。 (莊春江阿含辭典)

所取法: 雜阿含經卷九第 240 經:「雲何所取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
、意法,是名所取法。雲何取法?謂欲貪,是名取法。」

名色: 「名」是「受、想、行、識」四陰,加上「色」陰,也就是五陰,概括一切精
神與物質。

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譬大樹根幹、枝條、柯葉、華果,下根深固,壅以糞土,溉灌
以水,彼樹堅固,永世不朽。

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
,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
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若於所取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厭觀,心不顧念,無所縛著,識
則不驅馳、追逐名色,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滅,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
、惱、苦滅。

如是如是則純大苦聚滅,猶如種樹,不隨時愛護令其安隱,不壅糞土,不隨時溉灌,
冷暖不適,不得增長;若復斷根、截枝,段段斬截,分分解析,風飄日炙,以火焚燒
,燒以成糞,或颺以疾風,或投之流水。

比丘!於意雲何?非為彼樹斷截其根,乃至焚燒,令其磨滅,於未來世成不生法耶?
」

答言:「如是,世尊!」

「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
心不縛著,識不驅馳、追逐名色,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滅,六入處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
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

From: Michelle Chen
Time: Sun Apr 17 20:24:22 2016

南閻眾生皆因有我罪即生,妄想執著皆因而起,真主人不能做主,形為物役,終墜苦
海,憂苦身心,不得解脫!

> -------------------------------------------------------------------------- <

From: Michelle Chen
Time: Sun Apr 17 20:25:08 2016

永在生死輪迴,!

> -------------------------------------------------------------------------- <

From: YC Chiang
Time: Mon Apr 18 09:55:01 2016

>>心追逐於身心的運作 (名色),身心的運作使得感官 (六入處) 起作用。

就個人見解,此解說有誤。

名色指三界中的各類生命形態,六入處觸則才是身心的運作。

例如:美麗的女人是一種名色,孔武有力的男人是一種名色,品格高尚的天神也是一
種名色...,眾生不斷的在追求這些,所以佛陀才說:歷劫求選擇。又說:五受陰是
本行所作,本所思願。

道元禪師說:生時,以生為貴。

還在輪迴之中的眾生就是這樣,不斷找尋、選擇、分別好的生命歸處。我們行善是希
望有個好的生命歸處,我們斷惡也是恐懼到那既無情又恐佈的地方。

以上個人知見供參考。

> -------------------------------------------------------------------------- <

From: Peter Chen
Time: Mon Apr 18 19:00:39 2016

http://www.arahant.org/blog/2013/08/18/dharma_01/  原始佛教對「名色」的定
義   ------------  這問題一直是佛教分裂以後,部派之間爭論的主要議題之一。
在後世分化的各部派中,有將「名色」說為名聚及色聚3,又有說是尚未長出六根的
「受精胚胎」4,或者認為「名色」是「色、受、想、行、識」等五陰5,又有學者以
為是「色、聲、香、味、觸、法」6,對於「名色」的解說是非常的分歧。如果要探
究此一課題的真相,應當從各部派傳誦的古老經說中,依據當中共同的說法來勘定。
...........  由以上諸經可知,《雜阿含》及《相應部》中的「名色」,是指「六
根、六境之緣」了。後世的部派佛教,有以為「名色」是受精胚胎,或說「名色」是
色、受、想、行、識等五受陰,又如分別說部有主張是名聚及色聚,都是和傳統經說
有著難以契合的差異。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Mon Apr 18 22:53:50 2016

雜阿含經提的名色,應依據雜阿含經的定義。可見雜阿含經 298 經,清晰地定義了
十二因緣的每一支。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
識身。

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
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

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
、身入處、意入處。

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
、意觸身。

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

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

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
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
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
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at May 07 23:46:11 2016

之前已依 陳正哲 此篇心得精簡後加入讀經拾得中:

* 如何看待所會執著的事物?

上一經及本經說明,若對於事物起貪愛執著的心,身心的運作讓感官(「六入處」)
起作用,感官接「觸」外境後,產生了覺「受」,覺受可能導致貪「愛」,因貪愛而
執「取」,因執取而「有」身、口、意的造作,因此「生」起後續的身心變化以及「
苦」。

若能善加修行無常觀、生滅觀、無欲觀、滅觀、厭觀,則這一串產生苦的因緣即不生
。實修上,這些觀法可以各用一柱香的時間打坐思惟,例如打坐觀身、受、心……,
由粗至細地觀察身心的無常,也可以日日修習並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觀照。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620/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