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4578/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邱大剛 標題: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對應到十二因緣? 時間: Sat Jan 09 22:00:35 2016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對應到十二因緣的識、名色、六入處、觸這幾 支」 《雜阿含經》卷十二第294經描述道:「無明覆,愛緣繫得此識身,內有此識身,外 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即包含十二因緣的無明、行(愛緣繫)、識、名色、六入處 (在身內)、觸幾支。 第284經:「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也包含了十二因緣 的識、名色、六入處、觸幾支。 這些經文將「名色」解釋為可追逐的、身外的,也就是「六境」。對比諸如卷一第 23經:「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 著?」(CBETA, T02, no. 99, p. 5, a13-15) 亦知「名色」可對應到「外境界一切 相」,即「六境」。 「六境」是色境、聲境、香境、味境、觸境、法境,前五者是物質的,也就是「色」 ,第六個「法境」是心理的,也就是「名」,因此「六境」也是一種「名色」。 《雜阿含經》卷三第68經等許多經都說「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尤其在 十二因緣相關經文反覆提及,但這個過程是對應到當下身心的十二因緣的哪幾支?如 上所說「名色可對應到六境」,而能知道根境識和合生觸的過程是對應到識、名色、 六入處、觸這幾支,如下圖所示。 自此,對相關經文已熟悉的同學,就可找出當下的身心的十二因緣各支之間的關係, 可由哪些《雜阿含經》經文對應解說了。 不過,在根境識和合生觸的過程中,六入處是在名色之後,為什麼十二因緣中 (3) 識是在 (4) 名色 (5) 六入處之前呢?這個議題牽涉到較複雜的邏輯,可另行參考卷 十五第366經的「讀經拾得」。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943933_917698078314005_7390121929553159259_n.jpg?oh=8a85abcadaee100c3077d246edb032d4&oe=5A6495CA LinkDescription: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對應到十二因緣的識、名色、六入處、觸這幾支」 《雜阿含經》卷十二第294經描述道:「無明覆,愛緣繫得此識身,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即包含十二因緣的無明、行(愛緣繫)、識、名色、六入處(在身內)、觸幾支。 第284經:「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也包含了十二因緣的識、名色、六入處、觸幾支。 這些經文將「名色」解釋為可追逐的、身外的,也就是「六境」。對比諸如卷一第23經:「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CBETA, T02, no. 99, p. 5, a13-15) 亦知「名色」可對應到「外境界一切相」,即「六境」。 「六境」是色境、聲境、香境、味境、觸境、法境,前五者是物質的,也就是「色」,第六個「法境」是心理的,也就是「名」,因此「六境」也是一種「名色」。 《雜阿含經》卷三第68經等許多經都說「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尤其在十二因緣相關經文反覆提及,但這個過程是對應到當下身心的十二因緣的哪幾支?如上所說「名色可對應到六境」,而能知道根境識和合生觸的過程是對應到識、名色、六入處、觸這幾支,如下圖所示。 自此,對相關經文已熟悉的同學,就可找出當下的身心的十二因緣各支之間的關係,可由哪些《雜阿含經》經文對應解說了。 不過,在根境識和合生觸的過程中,六入處是在名色之後,為什麼十二因緣中 (3) 識是在 (4) 名色 (5) 六入處之前呢?這個議題牽涉到較複雜的邏輯,可另行參考卷十五第366經的「讀經拾得」。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17698078314005&set=gm.550694798437694&type=3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at Jan 09 22:01:24 2016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A%8C#二九四 示意圖改自 陳正哲 製作的圖檔。 本篇較為複雜,初學者看不懂沒關係 :p 老參若有不同看法的也可提出討論 :) > -------------------------------------------------------------------------- < From: 法自然 Time: Sun Jan 10 09:43:06 2016 感恩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E6%88%91%E6%98%AF%E8%AA%B0-Who-I-am-256950234329 639/ > -------------------------------------------------------------------------- < From: Akai Hsu Time: Sun Jan 10 09:51:03 2016 難怪。我常被 秒殺。色眼一接觸色塵 就 色識生(色,受',想,行,識……… > -------------------------------------------------------------------------- < From: Chen Jian Time: Mon Jan 11 11:35:54 2016 這有點程式的遞迴觀念,識「分別、察覺」動念的當下(六入、六境合和,生受、想 、行)又遞迴影響識(原本「察覺」動念的那個識,受到影響) > -------------------------------------------------------------------------- < From: Akai Hsu Time: Mon Jan 11 15:58:30 2016 是啊!ㄧ直受勳 一直強化 我執。 > -------------------------------------------------------------------------- < From: Peter Ng Time: Sat Jan 16 21:57:46 2016 雖然,行者身處欲界之人身,故以此難得人身,遇到了寶貴的佛法,就在當生,以知 苦集,築基,初轉以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對應到十二緣起支中的,識, 名色,六入處,觸這幾支,…由無明履,愛緣繫得此欲界識身,內有此識身,外有名 色,此二因緣生觸,而輪轉(迥)於欲界(人,天)身,…經現觀,禪修,億佛,唸彿, 身口意三業相應,戒定等持智慧現前,得初始明心階段,滅諦成就,達到欲界頂峰, 三昧成就(戒定慧)具足欲界(俗世)八正道…。如此再以此生(身)…搌轉增上,以四禪 定,內觀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產生苦集的根源,由此色身的六處(眼, 耳,鼻,舌,身,意)的那個最初始,引發觸受而生起無明緣起的根源(原始點),而 生起,行(為),識(想),並執取名色(五蘊),而有十二處,十八界的分別意識(身識 )…而輪轉於愛取而有生死輪迴…。由于四禪定成就,捨念清淨,戒定成就智慧現前 ,正知,六處,入觸,產生覺受的緣起根源,是由色身內五個主要交會點,另一個在 身外共六處所引發,身心起覺受(執著)的根源,滅諦成就,無再執著身受,而正知覺 受成就,過著如法如律的梵行八正道的生活…。再以此生,輾轉增上,微觀此身心意 識,化為微細四大,苦集,由無明,緣起於四大而起行(為),執識(想),而緣名法” 空”(心識)與執取色法“識”(身識),而在五蘊中游走生滅,由于,入四空定,經由 ,空,無相,無所有三三昧,來到非想非有想處,戒定等持,剎那無生(滅)入滅受想 定,當下名色合一,戒定慧等持現前,滅諦成就,無無明盡,行為清淨無為,智慧現 前(識),名色(五蘊)無再執取法相,時空(我所執),名色合一故,因已無身受(我執 ),因已了知,六處,觸,受,生(滅)起的源頭,故可斷,愛,取,而無再,有,生 ,死,輪轉(迴),…完成出世俗八正道。 當生,以,四聖諦,苦,集,滅,道,現觀,內觀,微觀,十二緣起支,三次第園滿 ”八正道”,當生(下)就能以出世俗八正道生活,直致園滿人生…。 > -------------------------------------------------------------------------- < From: 謝富雄 Time: Sat Jan 16 22:29:52 2016 1.十二因緣是佛法核心,所謂[見法即見佛]就是指見到因緣法,亦即破我見,先破我 見後才有可能斷貪。 2.十二因緣法這等重要,佛法的討論更應該以此為中心,深入的專精思維,及以實際 現實的例子來討論。 > -------------------------------------------------------------------------- < From: Peter Ng Time: Sat Jan 16 23:06:12 2016 世俗有為法,是緣生法,因是因緣所生,人會執著自身覺受,執取眼前境界,而有, 虛幻的,欲,色,無色,的世間,故*佛*以,四聖諦,苦,集,滅,道,三轉法論, 由淺漸深,順,逆,說明,現觀十二緣起,並以,戒(遠離),定(放下),等持(成就 ),智慧即在當下(當生)眼前…,見道因緣生滅的緣起的實相,差別只是,當生與當 下,身(戒),心(定),識(慧)等持合一,無有執著分別,執取境界…以十二緣起鏈條 解說世間萬相…。 > -------------------------------------------------------------------------- < From: 法自然 Time: Tue Jan 19 14:27:34 2016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972737469486927&id=10000 2520497608&pnref=story > -------------------------------------------------------------------------- < From: Adam Lin Time: Wed Jan 20 09:40:03 2016 邱大剛以線狀圖代表識,那是不足的!線狀是邏輯,而空是立體圓的,是同心圓!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4578/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