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4355/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urphy Chen 標題: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時間: Sat Jun 06 21:37:51 2015 雜阿含 977 經 本經說明,「認為今生所有的遭遇,皆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 (宿命論),「修苦行 以消除過去的業,並且不再繼續造業,如此便可以達到涅槃」(修苦行可得解脫) 是 錯誤的知見。 世尊說明,今生的遭遇,有三種成因: 因自己的努力、因他人的影響、因物理定律 (例如大自然的節氣)。 遠離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纏,行八正道 (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 正精進、正念、正定),才能夠解脫涅槃。 佛法非宿命論,而是因緣論;非修苦行得解脫,而是如實知見而得解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尸婆外道出家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 ,有一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見、如是說:『若人有所知覺,彼一切本所作(1)因,修諸 苦行,令過去業盡,更不造新業,斷於因緣,於未來世無復諸漏。諸漏盡故業盡,業 盡故苦盡,苦盡者究竟苦邊。』今瞿曇所說云何?」 佛告尸婆:「彼沙門、婆羅門,實爾洛漠(2)說耳,不審、不數,愚癡、不善、不辯 。所以者何? 或從風起苦,眾生覺知,或從痰起,或從唌唾起,或等分起(3),或自害,或他害, 或因節氣。 彼自害者,或拔髮、或拔鬚,或常立舉手,或蹲地,或臥灰土中,或臥棘刺上,或臥 杵上、或板上,或牛屎塗地而臥其上,或臥水中,或日三洗浴,或一足而立,身隨日 轉。 如是眾苦精勤有行,尸婆,是名自害。 他害者,或為他手石、刀、杖等,種種害身,是名他害。 尸婆,若復時節所害,冬則大寒,春則大熱,夏寒暑俱,是名節氣所害。 世間真實,非為虛妄。 尸婆,世間有此真實,為風所害,乃至節氣所害,彼眾生如實覺知。 汝亦自有此患,風痰唌唾,乃至節氣所害覺,如是如實覺知。 尸婆,若彼沙門婆羅門言一切人所知覺者皆是本所造因,捨世間真實事而隨自見,作 虛妄說。 尸婆,有五因五緣生心法憂苦。何等為五? 謂因貪欲纏,緣貪欲纏,生心法憂苦;因瞋恚、睡眠、掉悔、疑纏,緣瞋恚、睡眠、 掉悔、疑纏,生彼心法憂苦,尸婆,是名五因五緣生心法憂苦。 尸婆,有五因五緣不生心法憂苦。何等為五?謂因貪欲纏,緣貪欲纏,生彼心法憂苦 者,離彼貪欲纏,不起心法憂苦,是名五因五緣不起心法憂苦。 現法得離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緣自覺知。 尸婆,復有現法離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緣自覺知,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 定。」 說是法時,尸婆外道出家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時,尸婆外道出家見法、得法、知法、入法,離諸狐疑,不由於他,入正法、律,得 無所畏。即從坐起,整衣服,合掌白佛:「世尊,我今可得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 ,得比丘分耶?」 佛告尸婆:「汝今得出家……」如上說,乃至「心善解脫,得阿羅漢。」 (1) 本所作: 過去的造作,又作「本行所作」。 (2) 洛漠: 疏略紕漏。 (3) 等分起: (風、痰、唌唾等原因) 混合所引起。 經文連結: LinkImage: https://external.xx.fbcdn.net/safe_image.php?d=AQDhnQkFoM0aYPzB&w=720&h=720&url=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main%2Fmodules%2Fdokuwiki%2Flib%2Fexe%2Ffetch.php%3Fw%3D177%26h%3D133%26cache%3Dcache%26media%3Dhttp%253A%252F%252Fwww.fjnm.org%252Ftkys%252Fjbqz%252F1%252F103.jpg&cfs=1 LinkTitle: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LinkDescriptio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是華人界第一個佛學專站。提供佛學討論交流,基於佛陀遺教,探尋佛陀本懷,實踐於日常生活,見證於慈悲智慧。 LinkTarget: http://www.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bit.ly%2F1Jytwnq&h=PAQFsDX-R&s=1&enc=AZMsjE4to0TeOX2XKs0O-u3Zf69WTR-XGcs-yxJ3hMFEOlH0orVWe3Wbrnuto1Ab9HRl40eGbNVBhYKKKcJqRn0jzhi2ArcihMZJWW1ZcjrFsw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at Jun 06 23:28:15 2015 想請問,我們常聽說:「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這一句的意思,與這段「認為今 生所有的遭遇,皆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修苦行以消除過去的業,並且不再繼續造業 ,如此便可以達到涅槃」的意思,有沒有差別?還是意思是一樣? > -------------------------------------------------------------------------- < From: 蔡懺摩 Time: Sun Jun 07 08:06:47 2015 差別很大喔! 前面是修自己的身口意,深信業果報不失,不隨不順遂的外境起貪瞋癡; 後面是認為每個人所受的苦有一定的數量,以為可以先受苦以求早日解脫。 問題是對所緣境不如實知、結使未斷,一有違緣、外境來還是被外境所繫縛結縛,驅 使造作欲、恚、害念,更長愚癡。貪瞋癡業又造更多不善果報,如此永無寧日。 所以正信因果是第一步,修行向善;之後還要了解緣起性空,有為法的無常、苦、非 我、無自性。於是心對外境如實知,不取不捨,正盡苦邊。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un Jun 07 09:45:36 2015 謝謝蔡大德,那麼再請教。這句「今生所有的遭遇,皆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是不是 不對?如果是不對,那麼何來「隨緣消舊業」?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Sun Jun 07 09:58:48 2015 業的定義很清晰: 身、口、意的造作。 因此業是不可能消除的 -- 身、口、意的造作發生了,就發生了,如何消除呢? 「消舊業」: 是中文語言及傳統使用中文的人們的特性,語義思路邏輯不清晰產生出 來的不精確說法,因此容易造成誤解。經中應該沒有提到這種說法。若有的話,可指 出該經出處,我們一起探討。 在此板討論我們還是儘量以經為主, 經是世尊說法的第一手資訊,比較精準而不會有 distortion. 論及後人論述, 難免會有爭議及 distortion. > -------------------------------------------------------------------------- < From: 蔡懺摩 Time: Sun Jun 07 10:12:20 2015 我看不出來「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有告訴「我們今生所有的遭遇,皆源自於過 去所造的業」的意思。 我也相信佛陀講的: 「佛言:智者於處非處如實知?,是處非處善巧,謂如實知?: 無處無容身、語、意??,感可愛、可?、可欣、可意?熟; 有處有容身、語、意??,感?可愛、?可?、?可欣、?可意?熟。 無處無容身、語、意妙?,感?可愛、?可?、?可欣、?可意?熟;有處有容身、語、意 妙?,感可愛、可?、可欣、可意? 熟。 無處無容?身、語、意??已,由此因緣,身壞命終,生?善趣;有處有容?身、語、意 ??已,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墮??趣。 無處無容?身、語、意妙?已,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墮??趣;有處有容?身、語、意 妙?已,由此因緣,身壞命終,生?善趣,是處、非處善巧。 」 我們可以依此推論這一生受的和過去所造業行的有所關聯 ^ ^ 並生起強烈的動機,在身口意上做修正~~ 用禪定天眼神通等 知見、驗證~~ 至於是不是所有發生的都源於過去? 因為這世上沒有獨自存在的ㄧ件事物,所以我們要先知道自己並把握已經知道所有內 外發生的遭遇,包括自己和這個宇宙所有所有的事,用天眼之類的神通或儀器等等去 觀察、驗證才能去做比較如實的•。觀察的範疇只有「人」不可能得出如實的結論。 > -------------------------------------------------------------------------- < From: Russ Wang Time: Sun Jun 07 10:55:32 2015 我覺得此經與中阿含鹽喻經互相參照,十分有助於了解業的面貌以及處理業的方法。 於此經想請問,近觀今生一切,無非是自己的努力、他人的影響、以及物理定律的結 果,那麼過去世所造作的業因,是以轉生為何處現起嗎?是以過去累積的習氣在今生 造成影響嗎?是以貪嗔癡的強度與傾向在今生造成影響嗎?是以過去曾對於他人所做 的善惡之業而在今生造成影響嗎?或是以甚麼方式在今生造成影響呢?非常謝謝。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2:%E4%B8%AD%E9%98%BF%E5% 9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一一_中阿含業相應品鹽喻經第一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un Jun 07 13:10:01 2015 我也相信佛陀講的,這是無庸置疑,但就看我們對古經文如何解讀。 我的看法如下,請參考: 〈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尸婆外道出家,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 曇!有一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見、如是說:『若人有所知覺,彼一切本所作因;修 諸苦行,令過去業盡,更不造新業。斷於因緣,於未來世,無復諸漏;諸漏盡故,業 盡;業盡故,苦盡;苦盡者,究竟苦邊。』今瞿曇所說雲何?」 這一段我的看法如下: 此段是說有一位外道的出家人,名叫尸婆,來到佛所,稟告佛陀說:有一派沙門 、婆羅門認為:『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命的所作所為;但只要修行種種苦行 ,能令過去的業報滅盡,同時不再造作新業。斷除這些苦因,令這業緣無所緣起,於 未來世不再生苦與煩惱,這些煩惱有漏因此得以滅盡,種種的業報也跟著滅除;業報 滅除了,所以苦不生;苦盡不再生,那就到了苦的邊際。』不知瞿曇您的看法如何? 」 此段要注意外道的出家人,認為『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命的所作所為 ;但只修行種種「苦行」,就能滅一切的苦。 〈二〉佛告尸婆:「彼沙門、婆羅門,實爾洛漠說耳!不審、不數,愚癡、不善、不 辯。所以者何?或從風起苦,眾生覺知;或從痰起,或從唌唾起,或等分起;或自害 ,或他害,或因節氣。」 此段是說佛告尸婆:「這些沙門、婆羅門如此說法,實在是太草率!沒有好好 的審察、細數,是愚癡、不好的、不擅於分別的。苦不是只有一種,而是有的受風寒 而引起的苦,有的由痰引起身體的苦,有的由唾液引起的苦,或是由上述因素綜合引 起的苦;是這些苦,有的是因自虐自害而起苦,有的是受他力他害而起苦,有的是因 四季節氣的變化而產生的苦。」 ,,,,,,「彼自害者,………………,是名節氣所害。」〈這段省略不談〉 〈三〉「世間真實,非為虛妄。尸婆!世間有此真實,為風所害,乃至節氣所害,彼 眾生如實覺知。汝亦自有此患──風、痰、唌唾,乃至節氣所害覺,如是如實覺知。 尸婆!若彼沙門、婆羅門言:『一切人所知覺者,皆是本所造因。』捨世間真實事, 而隨自見作虛妄說。」 此段是說,「世間是真實存在的,不是虛妄的。世間是如此地真實,有為風所 害而起苦,乃至於節氣所害而起苦,這是眾生能夠如實地覺知得到。那些沙門、婆羅 門隨自己見解作虛妄訴說:只注意認為『一切的人所能知覺苦者,都是源於自己過去 宿命的所作所為。』而捨棄不見現世間各緣起存在的真實事,而認為光修一種苦行就 能解脫一切的苦」。 〈四〉 依本人看法:『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命的所作所為有所關連』,基 本上沒錯。但不能忽略了現世間各緣起存在的事實,緣起的多樣性,因而互動牽引招 致各種苦,那能用單一的「一種苦行」而能化解過去種種不善的所作所為之因,所造 的各種苦。況且「苦行」不是真正滅苦的方法,這不是對症下藥。要離苦、究竟苦邊 ,就要依照佛陀如下所說修行。 就是:在五因、五緣,不使生心法上的憂苦。也就是因貪欲生染著,而於五欲之境, 無有厭足,而生憂苦;心要離此貪欲,於境不抓、不取,即不著、不纏,故不生憂苦 。於瞋恚、睡眠、掉悔、疑纏,故緣瞋恚、睡眠、掉悔、疑纏,亦復如是。這就是使 心不生憂苦的五種因緣。當下即能出離種種的憂患苦惱,不須等待來日,當下就能見 證,這一切皆能自己親身體驗,如實的覺察與了知。」 因此不在否定『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命的所作所為有所關連』,那些 沙門、婆羅門不了解「眾因緣和合」的道理,只認為『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 命的所作所為 』的單一因,忽略了現世間各緣起存在的事實,緣起的多樣性的存在 ,而採取 單一的「苦行」方法,以為可以滅苦得解脫,這就是隨自己見解作虛妄訴 說。更不知依遠離、離欲、滅、向於捨及八正道,才能真正苦盡不再生,到苦的邊際 。 因此我對討論經的說明,「認為今生所有的遭遇,皆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修 苦行以消除過去的業,並且不再繼續造業,如此便可以達到涅槃」(宿命論+苦行)是 錯誤的知見。 或許我們可不認同「修苦行可以消除過去的業」,但不必全然否定全句事實。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Sun Jun 07 16:25:00 2015 了解了 周靖山 師兄的想法, 看來大家的認知應該是相同的, 只是文字表達上的技術 細節有所差異. ^^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un Jun 07 17:27:56 2015 是的,大家的認知應該是相同的, 只是文字表達上的技術細節有所差異.但是如果在 文字上像是否定這「認為今生所有的遭遇,皆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修苦行以消除過 去的業,並且不再繼續造業,如此便可以達到涅槃」(宿命論+苦行)的全句。那麼很 容易讓人產生斷滅見,不可不慎。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un Jun 07 19:25:39 2015 不對阿,那如果以前過去做的是善業,那你我甘願這些善報消失嗎?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un Jun 07 19:49:40 2015 尸婆,有五因五緣不生心法憂苦。何等為五?謂因貪欲纏,"緣"貪欲纏,"生"彼心法 憂苦者,"離"彼貪欲纏,"不起"心法憂苦,是名五因五緣不起心法憂苦。(現法得離 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緣自覺知。......這也說明現世會產生業報,有業必 報(不待時節)(因緣具足就發生);而除了聖者的現世是最後受業報?(沒當過不知 道!)....這是我對此經的想法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un Jun 07 22:45:23 2015 打一下廣告:....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本地分中修所成地......謂略由四處。當知普 攝修所成地。何等四處。 一者修處所。二者修因緣。三者修瑜伽。四者修果。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Mon Jun 08 07:55:30 2015 Russ Wang: 找到相關的經文: 正法念處經 第1卷 [0003b09] 「又修行者觀業報法,云何三種身、口、意業,如是十種,樂行多作,彼 決定受?此義云何?何者業果於現世受?何者業果於生世受?何者業果於餘世受?復 於世間何處何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http://tripitaka.cbeta.org/T17n0721_001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hu Jun 11 15:10:48 2015 陳正哲 非常謝謝您的法布施,無論南北傳經典,都有許多因果例說讓世人引以為戒 ,然而觀慧不足如我輩,卻時常執取例說而為通說,以至於對業、因果產生諸多迷妄 推論,實在可惜。行者若要真實了解異熟法如何依因緣法於三世生滅,究竟還是要依 止修觀才能明白吧。一點小小的反省。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Jun 15 17:54:52 2015 謝謝大家精闢的討論,我略為整理本經的讀經拾得如下: 本經中佛陀解說我們所覺知(感受)的,並不都由過去的業力所造成,還有從以下的 各種原因而來: * 身體四大不調(風、痰、唌唾、三者混合因素) * 自害(苦行自虐) * 他害(他人加害) * 節氣(冷熱不調) 身體有這些感受,內心不必然憂苦。心法憂苦從何而來? 1. 貪欲 2. 瞋恚 3. 睡眠 4. 掉悔 5. 疑 也就是「五蓋」這五種覆蓋心識、阻礙善法發生的煩惱。沒有了五蓋,就能升起七覺 支,走在覺悟解脫的道路上。 如何能不生心法憂苦?則要離於五蓋、行八正道。 依本經所說,宿命論(今生所有的遭遇全都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是錯誤的,認為吃 苦就能解脫(修苦行能消過去的業,並不造新業,就能涅槃)也不正確。這種錯誤的 知見是耆那教的看法,可能讓信徒在面對事情前不好好準備、事後消極不加以補救, 基於錯誤的因果觀而一味地逆來順受,不知可以八正道積極地開創未來。 佛教則不是宿命論,而是因緣觀;不是吃苦得解脫,而是如實知見、行於八正道、斷 煩惱而得解脫。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Jun 15 17:58:25 2015 造成今世感受的原因,本經及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南傳《相應部尼柯耶》經文 對比如圖所示。 雖然《雜阿含經》的本經沒有明列過去的業作原因,但綜合各經所說,過去的業是相 當重要的因素,只是佛陀在此經特別指出今生的內外各因素也會造成影響。對於業報 的法則有興趣的同學,也可研讀《中阿含經》卷三〈業相應品2〉第11經鹽喻經。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Jun 15 21:13:10 2015 最後一段加以廣說,以清楚些: 佛教則不是宿命論,而是因緣觀,除了過去的業力外,此生甚至當下的物理因素和心 的染著都會影響我們的際遇;由於此生能行八正道,乃至當下能解脫五蓋等煩惱,終 究能「現法得離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緣自覺知」,親證解脫。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ue Jun 16 14:58:46 2015 邱大剛 陳正哲感謝諸位鼎力釋疑,我也說說自己的觀察心得,再請諸位聽聽是否有 誤。我將引《雜阿含經296經》,與南傳相應部《緣經》為本:如果人觀察到法住法 界乃是依於緣起法,而且這個性質具有「真實性、無誤性、無例外性」;此外這個人 也觀察到依這個性質而立的一切緣生之法(緣生法),乃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 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那麼,因為這個人如實知見了緣起法與緣 生法,終能於未來世成不生法。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有著緣起法的概念、卻沒有對 於緣生法的觀察,便可能因為執取緣起法的特性而誤認一切遭遇皆是過去業造、入宿 命論、執取各種大我見解、行錯誤苦行。相反的,如果一個人對於法的觀察並不具備 緣起法的知見,便可能因為執取緣生法的無常性,而認為一切都是自然生、亂起亂滅 、生斷滅想、否定修行的必要與可能性。依我所解,必須同時如實了知緣起法的真實 性與緣生法的無常性,才有可能對於業做離於二邊的正確觀察。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291.htm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4355/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