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19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邱大剛
標題: 內身、外身、內外身
時間: Tue Nov 04 21:01:39 2014

「內身、外身、內外身」

《雜阿含經》第610經中提到身念處在觀察「內身」純熟後,可以觀察「外身、內外
身」;受念處在觀察「內受」純熟後,可以觀察「外受、內外受」;心念處和法念處
也是如此。

這是說四念處的修習是先觀察自己、再觀察他人或外界。

然而《阿含經》中沒有詳細的定義「外身、內外身」乃至「外法、內外法」,論典大
多主張四念處的「外」是指「他人」,「內外」則是對觀察的對象作如實的理解,不
再主觀地區分為自己或他人,而是客觀地、不執著地、如實地覺知。

以念住「外身」為例,可以觀察他人的身體甚至自身以外一切的色,例如就修習「不
淨觀」來說,觀察他人的身體也是「不淨」的;就修習「四界分別觀」來說,觀察身
外的物理世界也是由四大構成的。覺知「內外身」則已不計較是身內還是身外,不是
由自我中心來區分,而是客觀地觀察物理世界的本質、組成元素都是一樣的。有禪定
能力的人可藉由禪定而覺知,尚沒有禪定能力的人則依據科學也能理解自己的身體和
外界的組成元素都是一樣的。

以念住「外受」為例,要完全覺知他人的受,須要有他心通。沒有他心通的人,則可
以透過觀察他人的身體行為、表現(也就是覺知「外身」純熟),以發展對於他人的
感受的覺知。覺知「內外受」則已不計較是自己的受還是他人的受,不是由自我中心
來區分,而是客觀地觀察受的本質。

沒有他心通的人,也能透過觀察他人的外表而推敲他人的內心狀態,這個概念在經典
中有提到,例如《中阿含經》卷四十八〈雙品4〉:「緣於彼意,不知他心如真者,
當以二事求解如來:一者眼知色,二者耳聞聲。」(CBETA, T01, no. 26, p. 731, 
b9-11)

c.f. 

LinkImage: https://external.xx.fbcdn.net/safe_image.php?d=AQDDBIyDaQ8A7kt6&w=720&h=720&url=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main%2Fmodules%2Fdokuwiki%2F_media%2Fagama%3A2013_07_21_%25E4%25B8%2589%25E5%258D%2581%25E4%25B8%2583%25E9%2581%2593%25E5%2593%2581_from_%25E9%2598%25BF%25E5%2593%25B2.png%3Fw%26h%26cache%3Dcache&cfs=1
LinkTitle: ?(六一○)[0171b14]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四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LinkDescriptio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是華人界第一個佛學專站。提供佛學討論交流,基於佛陀遺教,探尋佛陀本懷,實踐於日常生活,見證於慈悲智慧。
LinkTarget: http://www.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main%2Fmodules%2Fdokuwiki%2Fagama%3A%25E9%259B%259C%25E9%2598%25BF%25E5%2590%25AB%25E7%25B6%2593%25E5%258D%25B7%25E7%25AC%25AC%25E4%25BA%258C%25E5%258D%2581%25E5%259B%259B%23%E5%85%AD%E4%B8%80%E2%97%8B&h=tAQEk5mNO&s=1&enc=AZOqhPlJhuTsJ1WJAwR7pfJhjjCNjrdfCFmVYPNKTFBEZ_DBd5n72xlyiMZYkBGeQ8c9vNMpZEiDuxv9NFpYsVCkR8ePsCwB_J3LyCyG41wQnQ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ue Nov 04 21:32:39 2014

.......﹝論﹞問曰:四念處中有種種觀,何以但說十二種觀?所謂若內、若外、若
內外?

復次,何等是內?何等是外?內外觀已,何以復別說內外?

復次,四念處中,一念處是內,內法中攝,所謂心;二念處是外,外法中攝,所謂受
與法;一念處是內外,內外法中攝,所謂身。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8/1509/048.htm

> -------------------------------------------------------------------------- <

From: 邱大剛
Time: Tue Nov 04 21:45:23 2014

在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 這本書的第五章「5.1內隨觀和外隨觀」中,無
著比丘有對於各種論的「外身」的定義,作了深入的學術研討,可以見到論中的各種
解釋五花八門,不過合理的解釋就那幾個 :)

此書中譯電子版從以下網址下載: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Sati_index.htm

> -------------------------------------------------------------------------- <

From: 喬瑟夫
Time: Tue Nov 04 22:44:52 2014

我不知道大剛兄的感覺如何?me~~~>大智度論比較清楚(內外身)

> -------------------------------------------------------------------------- <

From: 邱大剛
Time: Tue Nov 04 22:47:28 2014

大智度論是列了幾種不同的解釋,然後說這些都說得通。

不過這本來就是大智度論的風格,倒不是在此議題上有何特殊 :)

> -------------------------------------------------------------------------- <

From: 邱大剛
Time: Tue Nov 04 23:12:09 2014

對了,本次關於「四念處」,和無著比丘的討論會連載在「獅子吼卍同學會」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talk/

因為不是100%討論經文,因此不適合放本社團;也不是單純的提問,所以不適合放「
佛法、佛學與佛教」社團,就放上「同學會」社團了:)

> -------------------------------------------------------------------------- <

From: 喬瑟夫
Time: Fri Nov 07 00:04:43 2014

摸頭髮,用鏡子看頭髮,剪頭髮下來看頭髮,這三者就不同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192/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