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3924/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南戴 標題: 怎麼不是貪、瞋、?癡?而是欲覺、瞋恚、?害覺?? 時間: Mon Jun 17 22:44:39 2013 請教~ 怎麼不是貪、瞋、?癡?而是欲覺、瞋恚、?害覺?? ============================================= 雜阿含550經 復次,聖弟子念於天德,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 在天,清淨信心,於此命終,生彼諸天,我亦如是信、戒、施、聞、慧,於此命終, 生彼天中。如是,聖弟子念天功德時,不起欲覺、瞋恚、害覺,如是,聖弟子出染著 心。 > -------------------------------------------------------------------------- < From: 釋智慎 Time: Tue Jun 18 07:13:13 2013 好問題!做個標記,有空來看! > -------------------------------------------------------------------------- < From: 吳寶原 Time: Tue Jun 18 10:11:36 2013 《雜阿含》550經這裡強調禪定吧∼底下是辭典解釋: 【欲覺、瞋覺、害覺】指三種惡覺。又作三不善覺、三惡覺、三界。乃凡夫所具三種 障礙禪定之惡覺。即:(一)欲覺,又作貪覺,對世間可貪之事思量而起欲心。(二)瞋 覺,又作恚覺,對世間怨憎之事思量而起瞋心。(三)害覺,又作惱覺,生憎嫉之心, 起惱害他人之念。〔雜阿含經卷二十四、大方等大集經卷十七、品類足論卷五〕 【貪、瞋、癡】又作三不善根,即貪(r?ga)(巴)、瞋(dosa)(巴)、癡(moha)(巴)三種 煩惱,為一切煩惱之根本,能毒害眾生之身心。貪毒,指於一切順情之境,引取貪欲 ;瞋毒,指對一切違情之境,生起瞋恚;癡毒,指迷於一切事理之法,成為無明不了 之愚癡。 > -------------------------------------------------------------------------- < From: Chakwos Liu Time: Sun Jul 07 22:07:45 2013 從這段經文中可看出,無論是修習六念中的那一念,修習的階段都很類似: 01. 選修念佛、法、僧、戒、施、天中的任一個 02. 念此法時,不起欲覺、瞋恚、害覺 03. 於此五欲功德離貪、恚、癡 04. 安住正念正知,乘於直道…正向涅槃 因此關於為何不是貪、瞋、癡,而是欲覺、瞋恚、害覺的原因,我突然有個想法:這 或許是因為在修習正志的緣故吧。 「云何正志,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中阿含》卷49第189經) 也因此,若將四個階段搭配八正道來看,或許可以清楚些: 01. 決定選修六念(正見) 02. 念此法時,不起欲覺、瞋恚、害覺(正志) 03. 於此五欲功德離貪、恚、癡(正語、正業、正命) 04. 安住正念正知,乘於直道…正向涅槃(正念、正定) (PS: 至於正方便則是01~04都需要的。) 不過以上的想法只是猜測,若有不足處,歡迎大家多補充。 :) > -------------------------------------------------------------------------- < From: 釋智慎 Time: Sun Jul 07 22:18:33 2013 有道理!如果沒有比你更好的解釋!我就用你的!可以開放大家用嗎? > -------------------------------------------------------------------------- < From: 南戴 Time: Sun Jul 07 22:25:56 2013 南無佛陀! > -------------------------------------------------------------------------- < From: Chakwos Liu Time: Sun Jul 07 22:27:22 2013 法師跟我有相同的想法真是太好了。不過我想或許說不定有什麼地方會被我疏忽掉, 因此可以先等看看有無其它同學的補充,再下定論也不遲。:) > -------------------------------------------------------------------------- < From: 邱大剛 Time: Wed Jul 10 15:41:21 2013 阿羅漢(無學)的層次是無貪、無瞋、無癡,但在修行階段的人(有學)能不起貪、 瞋就不錯了,沒辦法真的無癡(沒有無明)。因此在實務而言,以修行的過程來說, 經上是蠻常提初學者要「不起欲覺、恚覺、害覺」的,如果說不起「貪、瞋、癡」, 那大概是跳級生直接成阿羅漢了。 《雜阿含經》卷47有一段用鍊金比喻修行歷程的記述,層次是: 淨心進向比丘?煩惱纏、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彼生金,淘去剛石堅塊。 [... ...] 除次?垢,【欲覺、恚覺、害覺】。[... ...] 次除細垢,謂親里覺、人眾覺、生天覺。[... ...] 有善法覺,思惟除滅,令心清淨。[... ...] 於諸三昧有行所持。[... ...] 得諸三昧,不為有行所持。[... ...] 離諸覺觀,乃至得第二、第三、第四禪。如是 正受,純一清淨,離諸煩惱,柔軟真實不動。於彼彼入處,欲求作證悉能得證。 可見「欲覺、恚覺、害覺」是「粗垢」,是有定力前就可以除掉的,然後修定才能得 力。像以念天來說,無癡(沒有無明)的話也不須要念天了,但對絕大多數尚未證道 的佛教徒來說,天界起碼在定力及清淨上,還是遠勝於人間。 chakwos提到的《中阿含經》卷49第149經另外有提到「正見生正志,正志生正語,正 語生正業,正業生正命,正命生正方便,正方便生正念,正念生正定」,和 chakwos的論述也呼應。chakwos 的分析可作為六念和八正道配合的應對關係來看, 還蠻合理的,不過我也不敢說這是唯一解,也還請大家多幫忙研究看看。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Wed Jul 10 20:36:42 2013 大剛說得不錯,補充說一下我所理解的。 「欲覺、恚覺、害覺」的「覺」是「覺觀」的意思,也譯為「尋伺」。尋伺在二禪以 上就會寂滅了。所以斷除「欲覺、恚覺、害覺」是禪定的基本功,是比較粗的煩惱。 靠著憶念天眾的德行,就可以斷除「欲覺、恚覺、害覺」這些惡的念頭,將心意調柔 。 「貪、瞋、痴」則是分別證得阿那含果及阿羅漢果才能斷盡,所以是十分細微的。 > -------------------------------------------------------------------------- < From: 南戴 Time: Wed Jul 10 21:49:53 2013 筆記中~請同意讓我分享給我的讀書會 > -------------------------------------------------------------------------- < From: 邱大剛 Time: Wed Jul 10 21:52:07 2013 我所寫的佛法相關討論,歡迎隨意分享討論。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Thu Jul 11 09:49:23 2013 再仔細讀了一次雜阿含550經,覺得將經中的內容對應到八正道(如 Chakwos Liu 學 長所說),或是對應到戒定慧,其實是非常合理的。 我再用戒定慧對應一下: 戒:不起欲覺、瞋恚、害覺 定:於此五欲功德離貪、恚、癡,安住正念、正知 慧:乘於直道,修天念,正向涅槃 To Lee 兄: 仔細讀過 550 經後,我發現六念法門的修行其實都同一次第,所以我想「念天」如 同其他五念,只是修禪定入道的方便,並不是說因為念的是欲界天,所以就不能修到 色界以上的禪定。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3924/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