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3745/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ank (hank) 看板: BudaDigest 標題: Re: 雜阿含經卷三68經讀經拾得 時間: Tue Oct 2 21:40:36 2012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因應這個問題,個人的解讀是由描述佛陀悟到十二因緣的經文而來,依 > 各經中佛陀悟道歷程(以及十二因緣的由來)的記錄,佛陀悟道時是先逆觀 > 十二因緣(由老死一路逆觀到無明),經中一律都是寫「逆順觀察十二因緣」 > 而不是「順逆觀察十二因緣」。 > 而因為是先逆觀,在「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的過程中,在 > 觸的剎那是三事和合而生的,這三事就我個人的經驗,最容易觀察到的是三 > 事和合發生處的根(眼、六入處),次容易觀察到的是境(色、名色),最 > 抽象的是識。 個人認同這段逆觀的看法 ^^ 四聖諦在實修體證的過程中,是先覺察到苦,再去觀察苦集的過程。 在十二因緣的逆觀中,「受」是因為有「觸」,「觸」從何而來? 從「六入」,為什麼會有「六入」?是因為有這個「身心(名色)」 識,其實很簡單,識的定義就是知覺,也可以說是神經系統的作用。 能稱為「根身」的就是有神經系統分佈、能產生知覺的。 耳朵能聽到,是聽"覺"正常;眼睛能看到,是視覺(眼識)正常。 頭髮、指甲沒有神經系統分佈,不能產生知覺(識),因此不被列入「根身」。 為什麼能覺察到有這個「身心(名色)」?因為有「識」的關係。 若沒有身口意「行」,根與塵就不會觸,也就不會有「六識」的產生了,因此 「行緣識」。 不過十二緣起最主要的是要斷除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的位置怎麼排列 就不是那麼重要,更何況經中也有說像是三支蘆葦站立般相依相緣,硬是要說那 個是編號排第一,就與解脫實修無關了。 再多嘴分享一下「識」的實修內觀方法: 閉眼內觀「拿手去敲桌子」,最起初能覺知到的,沒有任何名相加入的,就是識。 手(身根)撞到桌子(塵),引起手的神經傳導而能覺知到(身識) 知道其存在了(身識),再來才感覺力道的大或小(觸) 有名相、名稱加入時,就是已有「想」 由觸中加入我見,符合自己的想法(心念),產生樂受;不符合就苦受。 因此要滅除苦(受),必須要看到自己的心念到底是什麼→心念處 而在心念處之前,要先能觀察到(苦樂)受→受念處 受有六身受,要先觀察是哪一根身所引起的→身念處 上面的整個過程,就是法念處。身受心念處滿足了,法念處就滿足。 在生活中,都能用「擇法覺支」選擇一個當下觀察的所緣,如同靜坐般, 才能「精進」,也才沒有出定、入定一直轉不停的問題。用四念處念住 在生活中的每個根塵識觸,五蓋就沒機會生起,喜樂初禪就能落實在一般 行住坐臥中,而不是只有打坐中。 也因一直在四念住,能內觀,何時自己已落入情緒,都能清清楚楚,有能力 控制住情緒者,就以當下情緒為所緣作觀察;五蓋還是大力士,而念住力道 還很瘦小的,就要用正思惟,或是專注移轉,將情緒降服,以免擴大失控。 以上個人分享,若不符合本版意旨,可以刪除。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佛典電子化討論板 - 三藏十二部經, 部部電子見真跡 BudaTech |
閱讀文章: 第 3745/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