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3335/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Digest
標題: Re: 六境的「法境」
時間: Mon Jan 31 01:44:00 2011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謝謝 Heaven 的解釋!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所以上述提到的就是包含了一切法, 經文也說十二入處就是一切法,
> > 所以法入處就是一切法扣除 "色, 聲, 香, 味, 觸" 這五種.
> >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 書上說前五根的所緣是五境, 但意根的所緣不是只有法入處,
> > 而是一切法都是意根的所緣.
>     能否幫忙列出「法入處是一切法扣除色聲香味觸」相關的經文呢?

上述是出自阿毘達摩, 剛查了一下經文, 如下:

《雜阿含經》卷13:
佛告比丘:「法外入處者,十一入所不攝,不可見,無對,是名法外入處。」
(CBETA, T02, no. 99, p. 91, c19-21)

這裡看起來就與阿毘達摩略有不同.

十二入處是一切法, 這應該沒問題.

《雜阿含經》卷13:
一切者,謂十二入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一切。
(CBETA, T02, no. 99, p. 91, a27-29)

若將一切法分為四類:

1.前五根  2.前五境
3.意根    4.法境

阿毘達摩是除了 2. 前五境, 其餘是法境所攝.

但上述經文則說明了 "十一入所不攝" , 也就是除了 六根與前五境, 其餘皆是法境.

雖然二者有差別, 但還是可以解釋.

首先是內外之別, 即然有內外, 前提也指明是 "法外入處",
理論上 "內六根" 就不是 "法外入處" 所攝.

不過也可以反問, 既然有耳根一詞, 表示耳根是可被觀察的,
例如我在禪定中觀察到別人的耳根, 因耳根是不可見, 不是眼根的所緣,
可見那是用心去看的, 是意根所緣, 既是意根所緣, 則依然為法境所攝.

換句話說, 我的六根是內入處, 但別人的六根對我來說就是法境的範圍了.
這樣就可以解釋經與論的說法不同了.

如果為了符合經教, 也可以說法境是一切法扣除內六根與前五外境.


> > 然而說「法境」是一切法減去前五境, 這還是很難直接簡單地讓讀者了解.
> > 就看看大家能不能聯想出更清楚簡要的解釋.
>     印象中印老好像是寫法入處為「受想行識」(還是「受想行」?)之類的?
> Have a nice day!

如果要符合南傳阿毘達摩, 則法入處為 "受想行識" + 其他沒提到的細節.
如果要符合經教, 則法入處為 "受想行" (因為識為意根) + 其他細節.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教育板, 關懷教人成人的百年志業 (本站精華區完備歡迎參閱)         Education
閱讀文章: 第 3335/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