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2223/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剛) 站內: BudaDigest 標題: Re: [問題]雜阿含卷一 時間: Sun Nov 16 22:42:36 2008 ※ 引述《belleyyc (烏龜慢走)》之銘言: > 查了一下自己之前的問題,好像有些還不是很確定, > 藉此提出來,還請各位學長不吝指教。 > 1. 五蘊的觀察(在此卷)依序是:色--> 受 --> 想 --> 行 --> 識, > 觀色的部份(色分內、外色),是要從內色(自身)觀起?還是,其實 > 內、外色(他人)可同時觀? 外色,是否可以從他人引伸到外在世界 > 有形體、無形體(事件)? 通常是先觀內,功力深後再觀外。因為內觀就很不容易了,外觀容易貪愛 XD 實務上,所謂的觀外色,也如內觀是在定中般,是在定境中往外觀,觀到整個 世界的本質。 不過當然這不是鐵則,例如若受外境染著時,還是可試著把外境觀掉。 > 2. 於五蘊,「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這之間的差異為何? > 尤其是「明」,是指如實知(既知且證)? 我是覺得這邊不必太講究,反正都是類似的意思 XD 若要深究,可區分為 知: 知道 明: 明瞭 (「無明」的對稱,因此是徹底的知道) 斷: 卡擦掉 離欲: 不只卡擦了,還跑離開了 所以可以說是越來越徹底。 > 另外,針對此句,也有不解之處,「若斷」後為何還會有「若離欲」? > 也就是說,如果已經斷,應該就沒有貪欲的問題,還需再離欲? 這見仁見智。舉例來說,若是清淨比丘,別人賄賂他一箱的錢,他不只 是「斷」了不去拿,還會跑掉。但是如果不跑掉,哪天肚子太餓,錢箱還是 在旁邊,就比較容易受誘惑去拿錢。 不過當然,如果是到菩薩等級的,視錢財如糞土,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 還是說,這「斷」指的是斷身見、戒禁取、與疑(進入初果),而 > 真正離[貪]欲,要到三果? 這邊是念念之間的「斷」、「離欲」囉,才斷一個念頭,不見得就 立刻證果了 XD > 3. 14經末尾的總結,「味亦復二種」,雖然melon註明是13與14經,不過, > 我還是不懂..味到底有哪兩種? 也可以解為味有二種:「不如實知」與「如實知」。 這邊也不必太計較,這種偈子是為了幫助記憶用的,所以不會有多出來 的意義。 > 4. 15經:「若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 > 是不是可以說,五蘊的遮蔽與集聚,來自於「取」?於取解脫,就等於心解脫? 你的結論「於取解脫,就等於心解脫」是對的,不過這個結論不是這經 本身在講的 :P 這經是在講不受結使(煩惱、貪嗔痴等)的役使,不隨結使的役使的話, 才能斷掉十二因緣的「取」那個鎖鍊。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賢故友, 抱道樂林泉, 坐到無疑地, 參窮有象天. 胸中消塊壘, 筆底走雲煙, 更笑忘機鳥, 常窺定後禪. ∼訪古月師•娥嵋道人 ☆歡迎光臨: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教育板, 關懷教人成人的百年志業 (本站精華區完備歡迎參閱) Education |
閱讀文章: 第 2223/513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