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研討_知道受_想_尋的生起_持續_滅沒 2020/06/30 18:35 agama:研討_知道受_想_尋的生起_持續_滅沒 2020/10/23 12:23 目前版本
行 9: 行 9:
請問「正知」的範圍除了「尋」以外,也包含「伺」、「作意」等等?為何是寫「尋」而不是「行陰」呢? 請問「正知」的範圍除了「尋」以外,也包含「伺」、「作意」等等?為何是寫「尋」而不是「行陰」呢?
-=====+----
Satipatthana Shi: Satipatthana Shi:
行 49: 行 49:
「正知」確實與「伺」、「作意」都有關聯,「尋」與「伺」經中常一起說明,而「如理思惟」是「作意心所」,經中說到順逆觀緣起是「如理思惟」(= 如理作意)。 「正知」確實與「伺」、「作意」都有關聯,「尋」與「伺」經中常一起說明,而「如理思惟」是「作意心所」,經中說到順逆觀緣起是「如理思惟」(= 如理作意)。
-=====+---- 
 +David Chiou: 
 + 
 +行陰有各種心所(尋、伺、作意等等),之所以正知要特別練習知道「尋」而不是知道其他的行陰,是因為尋是最明顯的、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所以以尋來舉例嗎? 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 
 +---- 
 +Satipatthana Shi: 
 + 
 +Yes, 如你所說「行陰有各種心所(尋、伺、作意等等),之所以正知要特別練習知道「尋」而不是知道其他的行陰,是因為尋是最明顯的、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所以以尋來舉例」。 
 + 
 +如 MĀ 115 / MN 18 所說:緣眼及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而有觸,緣觸而有受,凡所受則所想,凡所想則所尋,凡所尋則戲論,由戲論分別生起過去、未來、現在法的愛、樂、著、住,生起欲使、恚使、有使、慢使、無明使、見使、疑使,鬥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及無量種種惡不善法。 
 + 
 +Bhikkhu Bodhi 英譯: “What one feels, that one perceives. What one perceives, that one thinks about (尋). What one thinks about, that one mentally proliferates (戲論).” 
 + 
 +戲論的源頭是「受、想、尋」,日常生活裡很明顯可以觀察到的,由戲論分別生起我、我所、我慢的計執,由此味著轉起生死雜染因緣。 
 + 
 +正知「受、想、尋」的生滅虛妄性,觀無常而厭離,由厭離而離欲,生起解脫出離的清淨因緣。 
 + 
 +如是轉染還淨,成就正知分別慧,生起諦現觀的關鍵要素,就是「受、想、尋」。 
 + 
 
agama/研討_知道受_想_尋的生起_持續_滅沒.1593513359.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0/06/30 18:3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279830932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