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研討_猗覺支_捨覺支的新譯 2019/06/12 14:53 agama:研討_猗覺支_捨覺支的新譯 2020/10/23 12:23 目前版本
行 1: 行 1:
 +guest:
 +
 +莊居士的南傳《相應部尼柯耶》譯本對於七覺支有「寧靜覺支」、「平靜覺支」,和《阿含經》的「猗覺支」、「捨覺知」不同,有人能解說新譯的邏輯嗎?
 +
 +----
Satipatthana Shi: Satipatthana Shi:
行 15: 行 20:
結論:個人建議圖表中南傳對應經典的譯詞,請採用《阿含經》的古譯,捨棄莊春江的新譯。個人覺得古譯意思明白較易理解。(巴利 passaddhi《阿含經》的古譯是猗息,玄奘大師的古譯是輕安,輕安較猗息好懂多了。) 結論:個人建議圖表中南傳對應經典的譯詞,請採用《阿含經》的古譯,捨棄莊春江的新譯。個人覺得古譯意思明白較易理解。(巴利 passaddhi《阿含經》的古譯是猗息,玄奘大師的古譯是輕安,輕安較猗息好懂多了。)
-=====+----
David Chiou: David Chiou:
-感謝的指點,已改採「有身體的輕安、有心理的輕安」,「對於自身內之法的捨、對於外部之法的捨」,如有其他遺漏的地方,也還請多多指教喔。+古譯「輕安覺支」是比《雜阿含經》中的「猗覺支」來得容易和「捨覺支」區分。 
 + 
 +整體來說,依古譯的「輕安覺支」、「捨覺支」不會比較難理解,因此表格中已改採「有身體的輕安、有心理的輕安」,「對於自身內之法的捨、對於外部之法的捨」。 
 + 
 +---- 
 +David Chiou: 
 + 
 +這邊有個衍生議題: 
 + 
 +我們「捨覺支」原先的註解是:心平等、寧靜,而能捨離。 
 + 
 +莊居士在七覺支中將「寧靜」用在「輕安覺支」,將「平靜」用來「捨覺支」,大多人已很難區分,加上我們「捨覺支」是以「寧靜」(莊居士的「猗覺支」新譯用詞)來形容的話,讀莊居士南傳譯本又讀我們註解的人可能會更混亂。 
 + 
 +雖然此處不採莊居士新譯的話,對我們是沒這困擾,但考量其他以莊居士新譯學習七覺支的同學,已將「心平等、寧靜,而能捨離」一律改為「心平等、寂靜,而能捨離」。「寂靜」是古代論中對於「捨覺支」說明的關鍵字之一,因此也蠻恰當的。
 
agama/研討_猗覺支_捨覺支的新譯.1560322399.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19/06/12 14:5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521401405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