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1:增壹阿含經放牛品第四十九 2020/06/25 18:08 agama1:增壹阿含經放牛品第四十九 2022/10/22 15:41 目前版本
行 31: 行 31:
@[0794b12]@「云何比丘不知[*]渡處?於是,比丘不別賢聖八品道,如是比丘不知[*]渡處。 @[0794b12]@「云何比丘不知[*]渡處?於是,比丘不別賢聖八品道,如是比丘不知[*]渡處。
-@[0794b14]@「云何比丘不知所愛?於是,比丘於十二部,[[契經]]-[]-、[[祇夜]]-[]-、-[14]-[[授決]]-[]-、[[偈]]-[]-、[[因緣]]-[]-、[[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不知所愛。+@[0794b14]@「云何比丘不知所愛?於是,比丘於[[十二部]]-[]-,[[契經]]-[]-、[[祇夜]]-[]-、-[14]-[[授決]]-[]-、[[偈]]-[]-、[[因緣]]-[]-、[[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不知所愛。
@[0794b17]@「云何比丘不知時宜?於是,比丘便往輕賤家、博戲家。如是比丘不知時宜。 @[0794b17]@「云何比丘不知時宜?於是,比丘便往輕賤家、博戲家。如是比丘不知時宜。
行 194: 行 194:
[] 四意止:即「四念住」,專注於當前的四種目標之一:(1)身念處、(2)受念處、(3)心念處、(4)法念處。 [] 四意止:即「四念住」,專注於當前的四種目標之一:(1)身念處、(2)受念處、(3)心念處、(4)法念處。
-[] 契經:佛經。廣義來說,「契經」可指全部的大藏經或經藏,但在十二部經中是狹義地指佛陀所說法中簡單散文形式的經文。又譯為「正經」、「貫經」,音譯為「修多羅」。+[] 十二部:將佛陀說法依據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的十二種類。又譯為「十二部經」、「十二分教」。 
 + 
 +[] 契經:佛陀所說法中簡單散文形式的經文。又譯為「貫經」、「正經」,音譯為「修多羅」。按:「契經」可廣義地指全部的佛經,在這裡則是狹義地指十二部經之一。
[] 祇夜:為音譯,義譯為「歌詠」,本意是「可以唱出來的」,但在文學形式裏是指以韻文形式的偈頌來重述前面散文形式的經文。例如經中的攝頌(結集經典時將佛經中的關鍵名詞以偈頌代表,以避免遺漏、並方便記憶,常見將每十經的關鍵名詞整理為一攝頌),以及在《雜阿含經》以八眾為說法對象的經文(八眾誦)中,常見佛陀在問答後所說的偈頌。又譯為「祇夜經」。 [] 祇夜:為音譯,義譯為「歌詠」,本意是「可以唱出來的」,但在文學形式裏是指以韻文形式的偈頌來重述前面散文形式的經文。例如經中的攝頌(結集經典時將佛經中的關鍵名詞以偈頌代表,以避免遺漏、並方便記憶,常見將每十經的關鍵名詞整理為一攝頌),以及在《雜阿含經》以八眾為說法對象的經文(八眾誦)中,常見佛陀在問答後所說的偈頌。又譯為「祇夜經」。
行 214: 行 216:
[] 說:佛陀有感而發、不問自說的法。佛陀通常是應別人的請求而說法,未經他人請求而自己說出來的法即為自說經。又譯為「自說」、「此說」、「無問自說」、「廣演」、「法句經」,音譯為「優陀那」。 [] 說:佛陀有感而發、不問自說的法。佛陀通常是應別人的請求而說法,未經他人請求而自己說出來的法即為自說經。又譯為「自說」、「此說」、「無問自說」、「廣演」、「法句經」,音譯為「優陀那」。
-[] 廣普:對佛陀所說經典的註釋說明,例如《雜阿含經》卷二十第552經。又譯為「說義」、「論議」、「大教經」,音譯為「優波提舍」。+[] 廣普:對佛陀所說經典的註釋說明,例如《雜阿含經》卷二十[[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五五二|第552經]]。又譯為「說義」、「論議」、「大教經」,音譯為「優波提舍」。
-[] 未曾有法:佛陀所說希有而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中阿含經》卷八、卷九〈未曾有法品 4〉的經文。又譯為「未曾有」、「未曾有經」,音譯為「阿浮多達摩」。+[] 未曾有法:佛陀所說希有而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中阿含經》[[agama2:中阿含經卷第八|卷八]]、[[agama2:中阿含經卷第九|卷九]]〈未曾有法品 4〉的經文。又譯為「未曾有」、「未曾有經」,音譯為「阿浮多達摩」。
[] 知摩刷:每個念頭都捨離「三不善覺」:欲覺、恚覺、害覺。 [] 知摩刷:每個念頭都捨離「三不善覺」:欲覺、恚覺、害覺。
行 526: 行 528:
@[0796a23]@聞如是: @[0796a23]@聞如是:
-@[0796a23]@一時,佛在拘留沙法行城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0796a23]@一時,佛在[[拘留沙]][[法行城]]-[]-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0796a24]@爾時,[[象舍利弗]]-[]-還捨法服,習白衣行。爾時,阿難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漸漸至象舍利弗家。爾時,象舍利弗-[9]-[[馮-[10]-兩女人肩上]]-[]-,阿難遙見已,便懷愁憂不歡之想。象舍利弗見阿難已,極懷慚愧,獨處而坐。 @[0796a24]@爾時,[[象舍利弗]]-[]-還捨法服,習白衣行。爾時,阿難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漸漸至象舍利弗家。爾時,象舍利弗-[9]-[[馮-[10]-兩女人肩上]]-[]-,阿難遙見已,便懷愁憂不歡之想。象舍利弗見阿難已,極懷慚愧,獨處而坐。
行 737: 行 739:
====[註解]==== ====[註解]====
 +
 +[] 法行城:地名,是佛陀教化遊歷最西北端的城市。又譯為「調牛聚落」、「調伏駮牛聚落」、「雜色牧牛聚落」,音譯為「劍磨瑟曇拘樓都邑」、「劍摩瑟曇拘樓都邑」、「劫摩沙住處」。
[] 象舍利弗:比丘名,佛陀稱讚他「入水三昧,不以為難」第一。他出家前務農,有一天從出家人的缽中得到好吃的食物,想說:「我辛苦工作還得不到如此美味的食物,還是出家吧!」因此出家。曾因不恭敬長老比丘而被摩訶拘絺羅尊者告誡,他的親友們向摩訶拘絺羅尊者說象舍利弗比丘持戒多聞,摩訶拘絺羅尊者則告訴其親友如果不知道別人心中想什麼,不應妄加稱讚或批評,有的人在佛陀與修行人面前有慚有愧,但離開佛後與在家人相處久了後生起欲望而還俗,縱使修得禪定,卻沒想進一步證果,與在家人相處久了後生起欲望而還俗,詳見《中阿含經》卷二十〈長壽王品 2〉第82經。後來象舍利弗比丘還俗六次、出家七次後證得阿羅漢。又譯為「質多羅象子」、「質多舍利弗」。 [] 象舍利弗:比丘名,佛陀稱讚他「入水三昧,不以為難」第一。他出家前務農,有一天從出家人的缽中得到好吃的食物,想說:「我辛苦工作還得不到如此美味的食物,還是出家吧!」因此出家。曾因不恭敬長老比丘而被摩訶拘絺羅尊者告誡,他的親友們向摩訶拘絺羅尊者說象舍利弗比丘持戒多聞,摩訶拘絺羅尊者則告訴其親友如果不知道別人心中想什麼,不應妄加稱讚或批評,有的人在佛陀與修行人面前有慚有愧,但離開佛後與在家人相處久了後生起欲望而還俗,縱使修得禪定,卻沒想進一步證果,與在家人相處久了後生起欲望而還俗,詳見《中阿含經》卷二十〈長壽王品 2〉第82經。後來象舍利弗比丘還俗六次、出家七次後證得阿羅漢。又譯為「質多羅象子」、「質多舍利弗」。
行 1108: 行 1112:
@[0799b27]@翅甯報曰:「今在羅閱城外竹園中-[18]-住,將五百弟子自相娛樂,欲往-[19]-見者,宜知是-[20]-時。」 @[0799b27]@翅甯報曰:「今在羅閱城外竹園中-[18]-住,將五百弟子自相娛樂,欲往-[19]-見者,宜知是-[20]-時。」
-@[0799b29]@此梵志即將五百弟子,往至佛所。到已,共相問訊,在一面坐。爾時,施羅梵志便生此念:「沙門瞿曇-[21]-為端-[22]-正,身作黃金色。[[我等經籍亦有斯言:『如來出-[23]-世之時,實不可遇]]-[]-,猶如優曇鉢花時時乃現。若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當趣二處:若在家者當作轉輪聖王,七寶具足;若出家學道者,必成無上道,為[[三界]]-[]-世祐。』我今欲觀佛三十二相。」爾時,梵志唯見三十相,而不睹二相,起狐疑猶豫,不見廣長舌、陰馬藏。+@[0799b29]@此梵志即將五百弟子,往至佛所。到已,共相問訊,在一面坐。爾時,施羅梵志便生此念:「沙門瞿曇-[21]-為端-[22]-正,身作黃金色。[[我等經籍亦有斯言:『如來出-[23]-世之時,實不可遇]]-[]-,猶如優曇鉢花時時乃現。若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當趣二處:若在家者當作轉輪聖王,七寶具足;若出家學道者,必成無上道,為[[三界]]-[]-世祐。』我今欲觀佛三十二相。」爾時,梵志唯見三十相,而不睹二相,起狐疑猶豫,不見廣長舌、陰馬藏。
@[0799c09]@爾時,施羅梵志即以偈問曰: @[0799c09]@爾時,施羅梵志即以偈問曰:
 
agama1/增壹阿含經放牛品第四十九.1593079706.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0/06/25 18:08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328687191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