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
卷二十四第 615 經講四念處圓滿七覺支,其中這一句 「外散之心攝令休息,不起覺想及已觀想,無覺無觀,捨念樂住,樂住已,如實知。」
這一句 對應捨覺支 是否重點在於 最後的「如實知」呢?
否則這整句若只是三禪 則屬於定覺支才對?
註解:
⑩ 捨念樂住:指三禪的境界,安住在捨心、安住在正念、正知中,體驗到樂。
David Chiou:
嗯,這真得很難拆。一方面「捨覺支」也還不算證道,一般對捨覺支的定義也只是「心平等寧靜,而能捨離」這種層次,還沒有到證解脫智。
當初這麼拆,是因為經文本身的分段,在「受身樂已,其心則定」之後說「心定者,聖弟子當作是學」,照這經的體例,看樣子「心定者」是區分定覺支和下面一覺支,因此把後面歸到了捨覺支。
可提出來討論,看有沒有別經對「捨覺支」的詳細定義釐清可參考。
David Chiou:
卷二十九第810經分析四念處成就七覺支的經文,也有對應:
其中捨覺分的敘述「定覺分滿足已,貪憂則滅,得平等捨」文字上可對應到「捨念樂住」。
卷二十六第711經的「捨覺分」部分的文字也是「定覺滿足已,貪憂滅,則捨心生,修捨覺支」。
因此將第615經的「捨念樂住,樂住已,如實知」對應到「捨覺支」。這樣對應背後的假設是佛教的禪定(正定)也已考慮到有「正見」等因素的基礎,因此才能將禪定的捨與七覺支的捨覺支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