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雜阿含經》第1007中天子說的偈:「「剎利兩足尊,犎牛四足勝,童英為上妻,貴生為上子。」
曾聽說婆羅門是印度種姓制度中最高階級者,為何此經中天人說『剎利兩足尊』?
David Chiou:
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印度在不同時代的種性分類及排行不太相同,雖然現今可見的印度教教義說婆羅門是最高的種姓,若從佛經中的記錄來看卻不一定如此。另一方面,佛經的數量龐大,而印度歷史上並不總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沒有像中國的史官職位記載官方歷史,因此佛經的記載其實是印度史研究者相當重要的依據。
就《雜阿含經》第1007經中天子說「剎利兩足尊」來說,有三種可能性:
就這經的文義來看,個人認為可能性 1>2>3。
為何2的說服力沒1強?因為理論上四種姓中婆羅門(祭司)和天界較多打交道、較著重祭祀及宗教事務,因此天人似乎較容易「偏心」婆羅門,而沒什麼特殊理由「偏心」剎帝利種性。
為何3的說服力較弱?因為天人可直接以心念溝通,不習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種人間口是心非的做法。
以第1007經來看,重點是佛陀回答表示「正覺」才是重點,種姓並不構成兩足尊的條件。
在卷四十四第1190經中:「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絕妙色身,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於諸種姓中,剎利兩足尊,明行具足者,天人中最勝!』」該經中「剎利兩足尊」只是形容佛陀,而不是指剎帝利種性特別優越,佛陀就沒有反對,而回答「如是」。
guest:
賢者吉祥🙏
「於諸種姓中,剎利兩足尊,
明行具足者,天人中最勝。」
這偈頌是否和長阿含經卷第十三。(二O)《 阿摩晝經 》有關連?
婆羅門弟子阿摩晝 Ambaṭṭha,與佛論義時輕視剎利種的佛陀,
「佛坐彼立,佛立彼坐,於其中間共談義理」及數數毀罵。
佛說此摩納為「釋迦奴種」,並解說「婆羅門種遂以聲王為姓」的本緣。
再說當時的婆羅門種過著邪命生活,。。。
「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信施,更求餘積,衣服飲食無有厭足;入我法者,無如此事。。。」
「是故,摩納!女中剎利女勝,男中剎利男勝,非婆羅門也。」
梵天躬自說偈言:
「剎利生中勝, 種姓亦純真;
明行悉具足, 天人中最勝。」
佛告摩納:「梵天說此偈,實為善說,非不善也,我所然可,所以者何?我今如來.至真.等正覺,亦說此義:
「剎利生中勝, 種姓亦純真;
明行悉具足, 天人中最勝。」
摩納白佛言:「瞿曇!何者是無上士,明行具足?」
如來出現於世,說正法,十善業等等教義。。。
在下覺得只要是依正法行十善業等等定慧具足的人,都是無上士,「明行具足」者,「天人中最勝」。
不可否認,「剎利兩足尊」,當然也指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