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十賢聖居」是指賢聖所居住的境界。一般人想像賢聖所居住的境地,是在喜瑪拉雅山上嗎?是在海中仙島嗎?是在輕烟裊裊的地方嗎?是在鳥語花香的地方嗎?
佛陀說賢聖所居住的境界,是以心境來定義的、是以煩惱的有無來定義的。
●提到「十賢聖居」的經論
《雜阿含經》卷三第71經、卷十五第388經、《長阿含經》卷九第10經十上經、《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二〈結禁品46〉第2經、南傳《增支部尼科耶》集10〈救護品2〉第20經、南傳《長部尼柯耶》第33經,都有「斷五支、成六支……」這十項比喻。這幾經的主題以及比喻項目,整理如下:
《雜阿含經》卷三第71經:知有身,斷有身集,證有身滅,修斷有身道 | |||||||||
---|---|---|---|---|---|---|---|---|---|
斷五枝 | 成六枝 | 守護一 | 依四種 | 棄捨諸諦 | 離諸求 | 淨諸覺 | 身行息 | 心善解脫 | 慧善解脫,純一立梵行,無上士 |
《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88經:於苦聖諦已知、已解,於苦集聖諦已知、已斷,於苦滅聖諦已知、已證,於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 | |||||||||
斷五支 | 成六分 | 守護於一 | 依倚於四 | 捨除諸諦 | 離四衢 | 證諸覺想 | 自身所作 | 心善解脫 | 慧善解脫,純一清白,名為上士 |
《長阿含經》卷九第10經十上經:十難解法;十賢聖居 | |||||||||
除滅五枝 | 成就六枝 | 捨一 | 依四 | 滅異諦 | 勝妙求 | 無濁想 | 身行已立 | 心解脫 | 慧解脫 |
《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二〈結禁品46〉第2經:聖賢所居之處有十事,三世諸聖常處其中 | |||||||||
五事已除 | 成就六事 | 恒護一事 | 將護四部眾 | 觀諸劣弱 | 平等親近 | 正向無漏 | 依倚身行 | 心善解脫 | 智慧解脫 |
南傳《增支部尼科耶》集10〈救護品2〉第20經:十個過去、現在、未來聖者的住所 | |||||||||
五支已捨斷 | 六支已具備 | 有一個守護 | 有四個倚靠 | 各自真理已除去 | 尋求已捨並徹底衰滅 | 無混濁意向 | 身行已寧靜 | 心善解脫 | 慧善解脫 |
南傳《長部尼柯耶》第33經:十個聖者的住所 | |||||||||
五支已捨斷 | 六支已具備 | 有一個守護 | 有四個倚靠 | 各自真理已除去 | 尋求已捨並徹底衰滅 | 無混濁意向 | 身行已寧靜 | 心善解脫 | 慧善解脫 |
可注意《增壹阿含經》中「平等親近」、「正向無漏」和其他對應經典中的順序,很可能是對調的。
有提到的論則包括《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成實論》卷二〈立論品等六品〉、《舍利弗阿毘曇論》卷八〈非問分〉,其項目列表如下: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 | |||||||||
---|---|---|---|---|---|---|---|---|---|
已斷五支 | 成就六支 | 一向守護 | 四所依止 | 最極遠離獨一諦實 | 棄捨希求 | 無濁思惟 | 身行猗息 | 心善解脫 | 慧善解脫。獨一無侶正行已立。名已親近無上丈夫 |
《成實論》卷二〈立論品等六品〉 | |||||||||
斷五法 | 行六妙法 | 守一法 | 依四法 | 離偽諦 | 捨諸求 | 不濁思惟 | 離身行 | 得盡智 | 得無生智 |
《舍利弗阿毘曇論》卷八〈非問分〉 | |||||||||
斷五支 | 六支成就 | 一護 | 四依 | 斷滅異緣實 | 求最勝 | 不濁想 | 除身行 | 心善解脫 | 慧善解脫 |
●有解釋「十賢聖居」的經論
這「十賢聖居」在許多經中有提到,但多數沒有解釋,或許「十賢聖居」的比喻在佛世時是眾所週知的順口溜,然而流傳到後世就較不易看懂了。
以下的經論則對於這十項比喻在佛法的意涵稍有解說,卻又不完全相同,整理如下:
《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二〈結禁品46〉第2經:聖賢所居之處
《增壹阿含經》所述的白話解釋如下:
項目 | 項目白話 | 白話說明 |
---|---|---|
五事已除 | 去除了五件事 | 去除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等五蓋 |
成就六事 | 成就了六件事 | 成就對六根的守護 |
恒護一事 | 常守護一事 | 常以正念守護心 |
將護四部眾 | 養護四部弟子 | 成就四神足(僧眾成就禪定及神通,四眾自然壯大) |
觀諸劣弱 | 客觀看待拙劣衰弱的 | 旁觀拙劣衰弱的不正當的行為 |
平等親近 | 沒有執著且友善 | 沒有感官之欲、生氣、加害 |
正向無漏 | 正確的趣向,沒有漏失 | 沒有傲慢 |
依倚身行 | 依靠輕安的身行 | 沒有無明 |
心善解脫 | 心徹底地解脫 | 沒有愛欲 |
智慧解脫 | 以智慧徹底地斷除煩惱而解脫 | 如實知四聖諦 |
南傳《增支部尼科耶》集10〈救護品2〉第20經、《長部》33 經:十個聖者的住所
《成實論》卷2〈立論品等六品〉: